輪組慣性問題 - 單車

By Irma
at 2009-01-04T01:07
at 2009-01-04T01:07
Table of Contents
說的好! 這樣才像是在討論
沒錯太靈活不是好事 靈活度過高就是不穩定
但是 我們會有靈活度過高這個問題嗎?
我覺得 (從這一行開始離開科學 我得用我覺得了) 沒有
有聽過嫌 Dura-ace 變速太順太靈活了 比較喜歡 Tiagra 嗎?
有聽說 Lew 太輕了 改用 Xero 嗎?
我自己是用 1450 g 的 clincher 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我都沒有覺得它太靈活
(當然 我沒用過 Lew or Lightweight 所以我也沒用過全世界上最 "靈活" 的輪組 )
如果還離太靈活很遠 就沒有意義追求更穩定~
------
其實拿慣性高來說有助下坡打從一開是我就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下坡快慢主要是被 選線 平衡感 注意力集中... etc 所影響
慣性高低影響極低 反而是低慣性有助上坡
-----
離題一下
其實零件的影響極低
record 和 veloce 差 500g 佔人加車(65 kg + 7 kg) 的 0.7%
就算是 9kg vs 6 kg 的車 也才佔 4% 的總重量
太多車友過度誇飾了零件的影響
說什麼 force 用起來 感覺比 rival 順很多 (你知道他們結構一模一樣嗎?)
說什麼 TCR Advanced SL 鋼性明顯得感覺比 TCR Advanced 高
(你知道 Giant 自己說 "... is 5 percent less rigid up front and only 9 percent
softer in drivetrain stiffness" 嗎?)
當然可以說變速的手感不一樣 我如果專心去體會當然也會體會出來
不過如果有真的體驗過騎車的感覺 那種人車和一 榨乾自己所有力氣 的感覺
就知道 components play aboslutely no part in it
當我專心騎車的時候 跟本沒空去講究這個慣性鋼性手感
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 Offroad 的原因
如果地形夠難 腦袋裡除了要怎麼騎啥都不能想 可以忘記一切 活在 mtb 的世界裡
我不是要否定用貴的零件 我也用很多頂級的東西
不過不是為了比較舒服 是為了面子和爽度 沒辦法 漂亮的東西總是比較貴
如果 Record 跟 Veloce 長的一模一樣 如果 Pinarello 跟 Giant 長的一模一樣
我一定會用後者
※ 引述《ChengPingYu (擁有超跑不是夢)》之銘言:
: ※ 引述《roller (邦)》之銘言:
: 以上恕刪
: : Q: 過彎的時後轉動慣性高好不好?
: : A: 這我就不知道了
: : 如果你覺得轉動慣性高 也就是難改變花鼓快拆所指的方向 (像大家之前實驗的)
: : 也就是壓車動龍頭比較吃力 那你會覺得轉動慣性高對過彎有幫助
: : 如果你喜歡壓車動龍頭比較吃力 那你的車應該越重越好
: : 因為 F=ma. m = 慣性, a= 改變人+車方向的幅度, F= 吃不吃力
: : 慣性越高 要改變它的方向就越吃力
: : 順變把自己吃重一點 越重 m (慣性) 就越高 壓車轉龍頭就越吃力 "穩定性"就越高
: : 全世界最重的人穩定性最高了 不過大家通常會用不靈活來描述他
: 靈活性也不是愈高愈好.
: 慣性/轉動慣量趨近零的車子很容易摔倒.只是現實生活中還沒辦法做到那麼輕.
: 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就像前文有人引述的"depend on course".
: DH coast的時候,有可能是高速大彎多的course,也有可能是低速連續左右彎的course.
: 當然更多情況是以上兩者不同比例的組合.
: 高速大彎的過彎時間長,需要高穩定性以爭取最大過彎速度;
: 低速連續左右彎彎中時間短,需要靈活性以縮短彎與彎之間左右翻動的時間.
: 過彎的時候轉動慣"量"高好不好?
: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 因為不知道是怎樣的course,所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設定是一種藝術,最好的設定常常是跑個別彎道不是最快,但整個course最快.
: 但最重要的是--車手要能認同並使用該設定的優勢.
--
沒錯太靈活不是好事 靈活度過高就是不穩定
但是 我們會有靈活度過高這個問題嗎?
我覺得 (從這一行開始離開科學 我得用我覺得了) 沒有
有聽過嫌 Dura-ace 變速太順太靈活了 比較喜歡 Tiagra 嗎?
有聽說 Lew 太輕了 改用 Xero 嗎?
我自己是用 1450 g 的 clincher 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 我都沒有覺得它太靈活
(當然 我沒用過 Lew or Lightweight 所以我也沒用過全世界上最 "靈活" 的輪組 )
如果還離太靈活很遠 就沒有意義追求更穩定~
------
其實拿慣性高來說有助下坡打從一開是我就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下坡快慢主要是被 選線 平衡感 注意力集中... etc 所影響
慣性高低影響極低 反而是低慣性有助上坡
-----
離題一下
其實零件的影響極低
record 和 veloce 差 500g 佔人加車(65 kg + 7 kg) 的 0.7%
就算是 9kg vs 6 kg 的車 也才佔 4% 的總重量
太多車友過度誇飾了零件的影響
說什麼 force 用起來 感覺比 rival 順很多 (你知道他們結構一模一樣嗎?)
說什麼 TCR Advanced SL 鋼性明顯得感覺比 TCR Advanced 高
(你知道 Giant 自己說 "... is 5 percent less rigid up front and only 9 percent
softer in drivetrain stiffness" 嗎?)
當然可以說變速的手感不一樣 我如果專心去體會當然也會體會出來
不過如果有真的體驗過騎車的感覺 那種人車和一 榨乾自己所有力氣 的感覺
就知道 components play aboslutely no part in it
當我專心騎車的時候 跟本沒空去講究這個慣性鋼性手感
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 Offroad 的原因
如果地形夠難 腦袋裡除了要怎麼騎啥都不能想 可以忘記一切 活在 mtb 的世界裡
我不是要否定用貴的零件 我也用很多頂級的東西
不過不是為了比較舒服 是為了面子和爽度 沒辦法 漂亮的東西總是比較貴
如果 Record 跟 Veloce 長的一模一樣 如果 Pinarello 跟 Giant 長的一模一樣
我一定會用後者
※ 引述《ChengPingYu (擁有超跑不是夢)》之銘言:
: ※ 引述《roller (邦)》之銘言:
: 以上恕刪
: : Q: 過彎的時後轉動慣性高好不好?
: : A: 這我就不知道了
: : 如果你覺得轉動慣性高 也就是難改變花鼓快拆所指的方向 (像大家之前實驗的)
: : 也就是壓車動龍頭比較吃力 那你會覺得轉動慣性高對過彎有幫助
: : 如果你喜歡壓車動龍頭比較吃力 那你的車應該越重越好
: : 因為 F=ma. m = 慣性, a= 改變人+車方向的幅度, F= 吃不吃力
: : 慣性越高 要改變它的方向就越吃力
: : 順變把自己吃重一點 越重 m (慣性) 就越高 壓車轉龍頭就越吃力 "穩定性"就越高
: : 全世界最重的人穩定性最高了 不過大家通常會用不靈活來描述他
: 靈活性也不是愈高愈好.
: 慣性/轉動慣量趨近零的車子很容易摔倒.只是現實生活中還沒辦法做到那麼輕.
: 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就像前文有人引述的"depend on course".
: DH coast的時候,有可能是高速大彎多的course,也有可能是低速連續左右彎的course.
: 當然更多情況是以上兩者不同比例的組合.
: 高速大彎的過彎時間長,需要高穩定性以爭取最大過彎速度;
: 低速連續左右彎彎中時間短,需要靈活性以縮短彎與彎之間左右翻動的時間.
: 過彎的時候轉動慣"量"高好不好?
: 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 因為不知道是怎樣的course,所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設定是一種藝術,最好的設定常常是跑個別彎道不是最快,但整個course最快.
: 但最重要的是--車手要能認同並使用該設定的優勢.
--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Faithe
at 2009-01-06T08:46
at 2009-01-06T08:46

By Belly
at 2009-01-11T05:24
at 2009-01-11T05:24

By Rae
at 2009-01-15T11:53
at 2009-01-15T11:53

By Kumar
at 2009-01-19T03:17
at 2009-01-19T03:17

By Edith
at 2009-01-21T10:00
at 2009-01-21T10:00
Related Posts
輪組慣性問題

By Olga
at 2009-01-03T23:50
at 2009-01-03T23:50
vin1123報到了~~~

By Ina
at 2009-01-03T23:34
at 2009-01-03T23:34
輪組慣性問題

By Kumar
at 2009-01-03T23:23
at 2009-01-03T23:23
輪組慣性問題

By Jack
at 2009-01-03T21:58
at 2009-01-03T21:58
登山車網站介紹M字部-1

By Franklin
at 2009-01-02T22:59
at 2009-01-02T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