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新手屁股痛 怎解? - 單車
By Mason
at 2020-08-30T23:30
at 2020-08-30T23:30
Table of Contents
車褲,坐墊,坐墊套.....
這三者的選擇和重要性,因為曾經自在行車店工作的緣故,常常被問到。
先說結論,合適坐墊一定是最優先的。
有合適的坐墊,車褲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坐墊套,很鳥,不建議買。
1.坐墊
自行車的人體工學,約莫是西元2000年後才漸漸普及的。
當年最大的問題是,女性很難入門自行車。
原因是女性的骨盆普遍比較寬,當年幾乎沒有比較寬的坐墊。
坐骨比較寬,需要寬坐墊,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面積和範圍。
20年前,我最先接觸的女性合人體工學坐墊是selle royal這個品牌,
後來FIZIK也開始有女性用坐墊。
同一時間specialized的BG系統也開始發展,注重人體工學和不同騎士間的差異。
大約2008年單車熱時,SQ-LAB坐墊的出現,開啟了量測坐骨寬度選擇坐墊的方式。
我應該是台灣第一批SQ-LAB坐墊的專業銷售,在這方面有心得。
SQ-LAB是測量坐骨寬,輔以騎乘姿勢,決定坐墊大小和寬度。
男性普遍的坐骨寬9~11cm,我自己是偏比較寬的12cm。
如果騎乘時的上半身比較低趴,可以選和自己坐骨一樣寬的坐墊。
像我騎乘姿勢比較挺,加上我坐骨又寬,那我就要選比坐骨還要寬的坐墊。
EX.我坐骨寬12cm
騎越野車,坐姿挺,12+2=14,那我就可以買14cm甚至是15cm寬的坐墊。
騎公路車,姿勢比較低趴,12+1=13,我可以買13cm寬的坐墊。
那問題來了,選寬的坐墊,感覺比較不會出問題。
寬坐墊有壞處嗎?
當然有副作用,太寬的坐墊,坐骨支撐面積夠。
但當你快速踩動,大腿可能會被寬坐墊給卡到,影響踩踏順暢度。
所以,也不是越寬越好,要考量高速踩踏時的順暢。
你想像自己坐一張椅子,如果你的坐姿很端莊,都坐的謹慎,
那就小板凳坐二分之一就好了。
倘若你想要舒服些,可以調整姿勢,選張大一點的板凳,
空間比較大,可以前後移動,大腿還有支撐。
但如果選太大張的板凳,可能會卡腿。
不過你問我的話,一般不是太專業的車友,你還是選寬一點好了。
坐的穩,坐骨有足夠支撐比什麼都重要。
高轉速踩踏的順暢度,進階車友比需要考量。
2.車褲
車褲的墊子,是用來緩衝和分散坐骨壓力的。
很多人屁股痛,就要人買車褲,我個人經驗是還是先看坐墊。
上面有舉一個板凳大小的例子,如果板凳很小,你屁股要坐很準才坐得住。
有個人說,你多套個椅墊,或是穿厚一點的褲子.....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車褲很有幫助是一定的,但車褲的功效,還是必須建立在坐墊合適的基礎。
如果你的坐墊不是太糟,那車褲可以幫助你騎更久。
倘若你的坐墊和坐骨間的關係很糟,那換車褲也幫不了你。
車褲是延緩疲勞的好物,但還是請先買個還可以的坐墊。
車褲有另一個好處是,因為緊身服貼,可以避免寬鬆衣物的磨擦問題。
=====人體工學的坐墊都很貴呀!=====
其實不然,發展20年的自行車座椅人體工學後,便宜的人體工學坐墊也大幅降價。
要平價好用的,買台灣大廠GIANT,千元有找。
而我自己的經驗,通常女性買女性專用坐墊,狀況都會改善很多。
但有一種坐墊,號稱男女共用,我個人是不太建議買這種男女共用的型號。
男女共用的型號,通常會比純男用的要寬一點,但比純女用的要窄一點。
如果和我一樣是坐骨比較寬的人,那乾脆買寬一點的就好了。
這邊推薦一款超便宜坐墊,這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人體工學坐墊,
好坐又寬,還短鼻頭設計不太影響踩踏。
重點是便宜好坐,不心疼。
selle royal candy,500元有找,這個價格根本就沒有對手。
我通勤車用的超開心,很推薦。
=====坐墊調整也是學問=====
坐墊調整是很重要的學問,因為牽扯到FITTING,這邊不方便細講。
只給幾個簡單的原則,更細更專業的,請另尋專業。
1.骨盆穩定
一個合適的坐墊,坐骨有支撐,坐墊高差不多.....
從騎士後方看,踩踏時骨盆一定是穩定的。
過高時,骨盆一定會有不正常的拉扯。
任何FIITING都要先有骨盆穩定。
2.坐墊高
自行車運動,坐墊會拉稍微比較高,無法在車子靜止時雙腳踏地。
但很多人都誤會,專業自行車運動,坐墊都要拉高。
事實上,過高的坐墊,對於騎士的負面影響很大。
反而,低坐墊高,負面影響還小得多。
所以坐墊高度,初學者要慢慢拉高。
屁股在座墊上,車子靜止時雙腳無法採地板,從這個高度開始慢慢拉高試看看。
很多人屁股痛,是因為坐墊高度太高,屁股根本坐不穩,骨盆過度晃動。
P.S
廠商沒有給我廣告費,我已經離開自行車零售業很久了,非業配。
這張500元的坐墊就很好坐了,我推薦這麼便宜好坐的,根本斷人財路。
萬一我發文後沒有音訊,請大家懷念我,謝謝。
不自殺聲明
https://tolu.tw/nosuicide.html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這三者的選擇和重要性,因為曾經自在行車店工作的緣故,常常被問到。
先說結論,合適坐墊一定是最優先的。
有合適的坐墊,車褲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坐墊套,很鳥,不建議買。
1.坐墊
自行車的人體工學,約莫是西元2000年後才漸漸普及的。
當年最大的問題是,女性很難入門自行車。
原因是女性的骨盆普遍比較寬,當年幾乎沒有比較寬的坐墊。
坐骨比較寬,需要寬坐墊,才能提供足夠的支撐面積和範圍。
20年前,我最先接觸的女性合人體工學坐墊是selle royal這個品牌,
後來FIZIK也開始有女性用坐墊。
同一時間specialized的BG系統也開始發展,注重人體工學和不同騎士間的差異。
大約2008年單車熱時,SQ-LAB坐墊的出現,開啟了量測坐骨寬度選擇坐墊的方式。
我應該是台灣第一批SQ-LAB坐墊的專業銷售,在這方面有心得。
SQ-LAB是測量坐骨寬,輔以騎乘姿勢,決定坐墊大小和寬度。
男性普遍的坐骨寬9~11cm,我自己是偏比較寬的12cm。
如果騎乘時的上半身比較低趴,可以選和自己坐骨一樣寬的坐墊。
像我騎乘姿勢比較挺,加上我坐骨又寬,那我就要選比坐骨還要寬的坐墊。
EX.我坐骨寬12cm
騎越野車,坐姿挺,12+2=14,那我就可以買14cm甚至是15cm寬的坐墊。
騎公路車,姿勢比較低趴,12+1=13,我可以買13cm寬的坐墊。
那問題來了,選寬的坐墊,感覺比較不會出問題。
寬坐墊有壞處嗎?
當然有副作用,太寬的坐墊,坐骨支撐面積夠。
但當你快速踩動,大腿可能會被寬坐墊給卡到,影響踩踏順暢度。
所以,也不是越寬越好,要考量高速踩踏時的順暢。
你想像自己坐一張椅子,如果你的坐姿很端莊,都坐的謹慎,
那就小板凳坐二分之一就好了。
倘若你想要舒服些,可以調整姿勢,選張大一點的板凳,
空間比較大,可以前後移動,大腿還有支撐。
但如果選太大張的板凳,可能會卡腿。
不過你問我的話,一般不是太專業的車友,你還是選寬一點好了。
坐的穩,坐骨有足夠支撐比什麼都重要。
高轉速踩踏的順暢度,進階車友比需要考量。
2.車褲
車褲的墊子,是用來緩衝和分散坐骨壓力的。
很多人屁股痛,就要人買車褲,我個人經驗是還是先看坐墊。
上面有舉一個板凳大小的例子,如果板凳很小,你屁股要坐很準才坐得住。
有個人說,你多套個椅墊,或是穿厚一點的褲子.....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車褲很有幫助是一定的,但車褲的功效,還是必須建立在坐墊合適的基礎。
如果你的坐墊不是太糟,那車褲可以幫助你騎更久。
倘若你的坐墊和坐骨間的關係很糟,那換車褲也幫不了你。
車褲是延緩疲勞的好物,但還是請先買個還可以的坐墊。
車褲有另一個好處是,因為緊身服貼,可以避免寬鬆衣物的磨擦問題。
=====人體工學的坐墊都很貴呀!=====
其實不然,發展20年的自行車座椅人體工學後,便宜的人體工學坐墊也大幅降價。
要平價好用的,買台灣大廠GIANT,千元有找。
而我自己的經驗,通常女性買女性專用坐墊,狀況都會改善很多。
但有一種坐墊,號稱男女共用,我個人是不太建議買這種男女共用的型號。
男女共用的型號,通常會比純男用的要寬一點,但比純女用的要窄一點。
如果和我一樣是坐骨比較寬的人,那乾脆買寬一點的就好了。
這邊推薦一款超便宜坐墊,這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人體工學坐墊,
好坐又寬,還短鼻頭設計不太影響踩踏。
重點是便宜好坐,不心疼。
selle royal candy,500元有找,這個價格根本就沒有對手。
我通勤車用的超開心,很推薦。
=====坐墊調整也是學問=====
坐墊調整是很重要的學問,因為牽扯到FITTING,這邊不方便細講。
只給幾個簡單的原則,更細更專業的,請另尋專業。
1.骨盆穩定
一個合適的坐墊,坐骨有支撐,坐墊高差不多.....
從騎士後方看,踩踏時骨盆一定是穩定的。
過高時,骨盆一定會有不正常的拉扯。
任何FIITING都要先有骨盆穩定。
2.坐墊高
自行車運動,坐墊會拉稍微比較高,無法在車子靜止時雙腳踏地。
但很多人都誤會,專業自行車運動,坐墊都要拉高。
事實上,過高的坐墊,對於騎士的負面影響很大。
反而,低坐墊高,負面影響還小得多。
所以坐墊高度,初學者要慢慢拉高。
屁股在座墊上,車子靜止時雙腳無法採地板,從這個高度開始慢慢拉高試看看。
很多人屁股痛,是因為坐墊高度太高,屁股根本坐不穩,骨盆過度晃動。
P.S
廠商沒有給我廣告費,我已經離開自行車零售業很久了,非業配。
這張500元的坐墊就很好坐了,我推薦這麼便宜好坐的,根本斷人財路。
萬一我發文後沒有音訊,請大家懷念我,謝謝。
不自殺聲明
https://tolu.tw/nosuicide.html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20-09-04T05:09
at 2020-09-04T05:09
By Valerie
at 2020-09-06T05:43
at 2020-09-06T05:43
By Lydia
at 2020-09-10T14:00
at 2020-09-10T14:00
By Caroline
at 2020-09-10T18:54
at 2020-09-10T18:54
By Cara
at 2020-09-14T23:04
at 2020-09-14T23:04
By Bennie
at 2020-09-18T21:13
at 2020-09-18T21:13
By Poppy
at 2020-09-19T19:44
at 2020-09-19T19:44
By Irma
at 2020-09-23T03:55
at 2020-09-23T03:55
By Sarah
at 2020-09-26T00:46
at 2020-09-26T00:46
By Poppy
at 2020-09-27T01:58
at 2020-09-27T01:58
By Doris
at 2020-09-27T09:13
at 2020-09-27T09:13
By Liam
at 2020-09-30T20:05
at 2020-09-30T20:05
By Emily
at 2020-10-03T17:28
at 2020-10-03T17:28
By Rae
at 2020-10-05T00:53
at 2020-10-05T00:53
By Charlotte
at 2020-10-06T14:55
at 2020-10-06T14:55
By Michael
at 2020-10-08T23:50
at 2020-10-08T23:50
By Anonymous
at 2020-10-10T07:49
at 2020-10-10T07:49
By Andy
at 2020-10-12T21:11
at 2020-10-12T21:11
By Tom
at 2020-10-17T16:20
at 2020-10-17T16:20
By Erin
at 2020-10-20T03:59
at 2020-10-20T03:59
By Tracy
at 2020-10-23T04:58
at 2020-10-23T04:58
Related Posts
公路車新手屁股痛 怎解?
By Barb Cronin
at 2020-08-30T22:12
at 2020-08-30T22:12
2020環大苗栗經典挑戰
By Yedda
at 2020-08-30T18:57
at 2020-08-30T18:57
GG 3.0--我的功率訓練起步(2)
By Hamiltion
at 2020-08-30T18:51
at 2020-08-30T18:51
Quarq DFour 大盤功率計開箱
By Poppy
at 2020-08-30T18:03
at 2020-08-30T18:03
平把公路車與登山車的騎姿??
By George
at 2020-08-29T22:55
at 2020-08-29T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