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帽的優勢在哪? - 重機
By Gary
at 2019-08-11T02:53
at 2019-08-11T02:5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itlin (期待翱翔)》之銘言:
: 從沒戴過進口帽(SHOEI,ARAI,AGV...等)
: 年輕剛開始玩車時是想買買不起,
: 年紀漸長後買得起但買不下手,
: 自己也曾在年輕時戴國產全罩帽出車禍整個人飛出去,
: 但落地時國產帽發揮了它該有的保護作用沒受大傷(頭部著地),
: 常聽戴進口帽的會說腦袋值多少安全帽就戴多少錢的,
: 但我覺得我的頭也不會只值2萬一顆,
: 而且應該也沒人能保証什麼程度的車禍只有進口帽保護的了吧?
: 所以戴進口帽是否有其他優點?
: 比如舒適性真的進口帽較佳?
: 或者通風性有比較好嗎?
: 還是進口帽其實只是一種品牌認同的意義而已呢?
首先 進口一詞本來就是
過於廣泛 很不精準的用字
如果把 進口 視為非國產
那價格區間、等級就會非常廣泛
從不到千元到破萬都有
亦有台灣幫國外廠商代工
所以 沒辦法一言蔽之
那換個用詞 會比較符合原命題
金字塔頂端的高階款式
安全帽的售價 個人覺得
決定於原料、設計與品牌價值
原料是有形的 後兩者是無形的
先說說 品牌價值 這很可能
會讓一樣的東西 有不同的價格
而這價差 可操作的事就多了
高階款式在用料上 通常較有餘裕
那就舉個例子 內襯支撐海綿
真的有某歐洲品牌 有用過記憶海綿
此舉就不需要3D切割或是立體堆砌
還可以適應每個人不同的臉型
缺點嘛.....對帽主而言 比一般海綿重
對廠商而言 成本多很多
不過高售價嘛 還受得了
而某國產商亦有實驗性搭載過
當然 礙於可用之成本
沒辦法用上同等級的料件
後來因溫度問題 後續就沒用上了
不過經過市場長期考驗
連歐洲品牌也放棄了
某個價位以上的款式 其內襯
大多是立體堆砌一統天下了
至於現在漸為顯學的滑移緩衝件
知名的MIPS不分國內外 是買得到的
台灣廠商亦有搭載之 目前是ODM國外才有
金字塔頂端的 則是自己來 不給MIPS賺一筆
設計方面 在空力的話 大概分兩階段
電腦流體設計CFD 跟 實際的風洞測試
能有CFD 已經是中上等級的款式
而風洞不外乎是租用 或是 自有
自有又分大/小型 跟廠商研發
甚至是客戶需求很有關
不過有到風洞的廠商 很少
另一方面的重點是EPS / 帽殼
這兩方面 自然是化工底的廠商強項
金字塔頂端有做到多密度 其他廠商
大多能以分件的方式做到雙密度
帽殼的話 化工強廠當然自己來
而台灣廠商有做複材帽胚強項
亦有金字塔頂端的廠商委之代工
再來聊聊 安全性 SNELL作為指標
早已經不是各廠的目標了
因為要能做到現今SNELL的要求
又要能戴得舒適 得要有充分成本才行
不然用較低成本 做出來僅能是技術宣示
很可能又大又重 市場性反而偏低
且歐系跟美系安規又有所差異
不要說SNELL 歐系帽要做北美市場
就得另外調整為DOT版本 重量已經增加
還要再弄到SNELL 也要有那個市場性
對中階的廠商而言 銷量大的平價款式
才是真正的經濟命脈
意識到這點的SNELL 從M2010起
安規設計上無重大變革與提升
甚至到M2020還分為歐/美版本
很明顯是做了讓步
不過 現在又殺出了FRHPhe
賽事方面被FIM把持
雙方甚至也再度於
歐/美不同想法而有異議
再回到一些人提到的
2萬 VS 4千 2萬必定壓勝嗎?
此題無解 因為2萬的各個款式
不一定大家都把點數都放在安全性上
有的是賣性能 有的是賣安全
有的是賣質感 有的是賣設計
可以去看看新帽評鑑制度的資料
價格跟安全性不一定是等比
至於發言權? 在現今的社會
那不是人人平等嗎?
不會因為我今天出門戴哪頂而改變吧? XD
附帶一提 真的有帽子叫X-7
--
: 從沒戴過進口帽(SHOEI,ARAI,AGV...等)
: 年輕剛開始玩車時是想買買不起,
: 年紀漸長後買得起但買不下手,
: 自己也曾在年輕時戴國產全罩帽出車禍整個人飛出去,
: 但落地時國產帽發揮了它該有的保護作用沒受大傷(頭部著地),
: 常聽戴進口帽的會說腦袋值多少安全帽就戴多少錢的,
: 但我覺得我的頭也不會只值2萬一顆,
: 而且應該也沒人能保証什麼程度的車禍只有進口帽保護的了吧?
: 所以戴進口帽是否有其他優點?
: 比如舒適性真的進口帽較佳?
: 或者通風性有比較好嗎?
: 還是進口帽其實只是一種品牌認同的意義而已呢?
首先 進口一詞本來就是
過於廣泛 很不精準的用字
如果把 進口 視為非國產
那價格區間、等級就會非常廣泛
從不到千元到破萬都有
亦有台灣幫國外廠商代工
所以 沒辦法一言蔽之
那換個用詞 會比較符合原命題
金字塔頂端的高階款式
安全帽的售價 個人覺得
決定於原料、設計與品牌價值
原料是有形的 後兩者是無形的
先說說 品牌價值 這很可能
會讓一樣的東西 有不同的價格
而這價差 可操作的事就多了
高階款式在用料上 通常較有餘裕
那就舉個例子 內襯支撐海綿
真的有某歐洲品牌 有用過記憶海綿
此舉就不需要3D切割或是立體堆砌
還可以適應每個人不同的臉型
缺點嘛.....對帽主而言 比一般海綿重
對廠商而言 成本多很多
不過高售價嘛 還受得了
而某國產商亦有實驗性搭載過
當然 礙於可用之成本
沒辦法用上同等級的料件
後來因溫度問題 後續就沒用上了
不過經過市場長期考驗
連歐洲品牌也放棄了
某個價位以上的款式 其內襯
大多是立體堆砌一統天下了
至於現在漸為顯學的滑移緩衝件
知名的MIPS不分國內外 是買得到的
台灣廠商亦有搭載之 目前是ODM國外才有
金字塔頂端的 則是自己來 不給MIPS賺一筆
設計方面 在空力的話 大概分兩階段
電腦流體設計CFD 跟 實際的風洞測試
能有CFD 已經是中上等級的款式
而風洞不外乎是租用 或是 自有
自有又分大/小型 跟廠商研發
甚至是客戶需求很有關
不過有到風洞的廠商 很少
另一方面的重點是EPS / 帽殼
這兩方面 自然是化工底的廠商強項
金字塔頂端有做到多密度 其他廠商
大多能以分件的方式做到雙密度
帽殼的話 化工強廠當然自己來
而台灣廠商有做複材帽胚強項
亦有金字塔頂端的廠商委之代工
再來聊聊 安全性 SNELL作為指標
早已經不是各廠的目標了
因為要能做到現今SNELL的要求
又要能戴得舒適 得要有充分成本才行
不然用較低成本 做出來僅能是技術宣示
很可能又大又重 市場性反而偏低
且歐系跟美系安規又有所差異
不要說SNELL 歐系帽要做北美市場
就得另外調整為DOT版本 重量已經增加
還要再弄到SNELL 也要有那個市場性
對中階的廠商而言 銷量大的平價款式
才是真正的經濟命脈
意識到這點的SNELL 從M2010起
安規設計上無重大變革與提升
甚至到M2020還分為歐/美版本
很明顯是做了讓步
不過 現在又殺出了FRHPhe
賽事方面被FIM把持
雙方甚至也再度於
歐/美不同想法而有異議
再回到一些人提到的
2萬 VS 4千 2萬必定壓勝嗎?
此題無解 因為2萬的各個款式
不一定大家都把點數都放在安全性上
有的是賣性能 有的是賣安全
有的是賣質感 有的是賣設計
可以去看看新帽評鑑制度的資料
價格跟安全性不一定是等比
至於發言權? 在現今的社會
那不是人人平等嗎?
不會因為我今天出門戴哪頂而改變吧? XD
附帶一提 真的有帽子叫X-7
--
Tags:
重機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19-08-12T04:29
at 2019-08-12T04:29
By Michael
at 2019-08-14T20:23
at 2019-08-14T20:23
By Thomas
at 2019-08-15T10:55
at 2019-08-15T10:55
By Edith
at 2019-08-17T03:48
at 2019-08-17T03:48
By Susan
at 2019-08-19T15:18
at 2019-08-19T15:18
By Margaret
at 2019-08-22T05:31
at 2019-08-22T05:31
By Enid
at 2019-08-26T14:08
at 2019-08-26T14:08
By Mary
at 2019-08-27T00:04
at 2019-08-27T00:04
By Daniel
at 2019-08-29T03:57
at 2019-08-29T03:57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8-31T08:01
at 2019-08-31T08:01
By Dora
at 2019-09-02T09:00
at 2019-09-02T09:00
By Oscar
at 2019-09-05T15:31
at 2019-09-05T15:31
By Lily
at 2019-09-07T09:47
at 2019-09-07T09:47
By Tom
at 2019-09-07T11:16
at 2019-09-07T11:16
By Adele
at 2019-09-10T23:14
at 2019-09-10T23:14
By Ula
at 2019-09-13T13:31
at 2019-09-13T13:31
By Quintina
at 2019-09-18T05:02
at 2019-09-18T05:02
By Blanche
at 2019-09-19T21:16
at 2019-09-19T21:16
By George
at 2019-09-24T08:53
at 2019-09-24T08:53
Related Posts
忍3保養疑問
By Frederic
at 2019-08-10T16:28
at 2019-08-10T16:28
FC MOTO 運回台灣課稅問題
By Robert
at 2019-08-09T15:11
at 2019-08-09T15:11
FC MOTO 運回台灣課稅問題
By Elvira
at 2019-08-08T14:31
at 2019-08-08T14:31
400 650 cc 非耗材持有成本 每年
By Edwina
at 2019-08-08T11:41
at 2019-08-08T11:41
[徵求] FZ6N
By Gilbert
at 2019-08-07T17:32
at 2019-08-07T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