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輪組38管胎板心得 - 單車

By Lily
at 2016-01-28T23:52
at 2016-01-28T23:52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每次發器材分享文,都蠻容易有爭議的。
最早從M01開始,會有商家或是廠商贊助的朋友上去寫分享文,
漸漸假開箱假分享,實際上都是在廣告。
加上往往分享的朋友,自己本身也寫得不嚴謹,甚至是亂唬爛一通。
反正網友就亂轟一場,最後真的分享文,開箱文,都不見了.....
寫測試文,幫廠商測試,這是一門工作。
剛好我身邊蠻多朋友都有這方面的經驗,多少學了一點,但也不夠專精。
一般沒有底子的朋友,要寫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分享文,也真的有困難。
這並不表示,你需要很厲害才能分享,有人發文才有後續討論。
能從後續討論中學到多少,才是你進步的機會。
現在這種假分享文,FB超多的,想想PTT真的是淨土呀。
=====大家來聊聊如何寫分享文=====
分享文是這樣,首先要有比較基準。
人,車主多高多重,實力大概到哪邊。
事,為什麼會買這個零件,有什麼期待。
時,用多久,跑多少距離,什麼時候測試的。
地,跑的路線,路線狀況。
物,測試零件和原本零件的資料。
作實驗,儘量控制變因,每次只變一項就好。
以原PO的例子來說CKT的例子來說,這些都交代的很好。
看網路討論這麼多,算是很好的了。
但,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滿意?
其實這牽扯到,你怎麼去分辨零件帶來的不同感受。
=====感覺很難量化=====
現在輪組都會有量化的測試文,最近看小索大大分享的輪組文,其實很棒。
http://good886mylove.blogspot.tw/2015/12/chc_29.html
http://good886mylove.blogspot.tw/2016/01/chc.html
(小索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編輪工作室,有實做有理論,講得又簡單。
很多都在唬爛的,有個部落格超愛講輪組,講到最後都是空的。)
基本上,早年測試零件,沒有數據,全部憑感覺。
有實測出來,和數據表現是一致的。
萬一自己騎出來的感覺,和測試不一樣,這個就要檢討,找出原因。
有時和數據不同,不見得是錯誤,可能是車主狀況蓋掉了變因。
人的變數太大,一樣的東西,不同人用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如何去鑑別輪組=====
我自己的測法.....
高速下坡大概60-kph,高速彎40+kph,輪子剛性不好會飄。
(現在越來越不敢測高速,重機太多,又有車亂開)
刻意帶一點煞車過彎,看車頭狀況,前輪的操控好不好。
下坡時,遇到坑洞,劇烈閃躲,看前輪反應。
上坡,刻意騎間歇抽車,看看輪組的加速反應。
其中會包含輕齒比與重齒比,兩者的使用,這可以試旋轉的驅動剛性。
(側向剛性也會試到)
穩定騎維持均速,測轉動慣量。
不同坡度的試驗,陡坡緩坡,都試看看。
平路,刻意騎間歇,看看輪組的加速反應。
和上坡不同的是,除了測起步加速0~30kph,還會加30~40kph,甚至是40~50~60kph。
平路我不太會抽車,這樣人站起來,風阻影響太大。
穩定騎維持均速,但會慢慢把速度加上去。
測輪組,不外乎是順順騎,間歇暴力騎,看速度性能。
刻意閃避,過彎,按煞車.....看操控狀況。
耐用度,真的就要看長期的測試。
(鄉民傲鷹大大yangjiy是耐用度專業測試車手)
保養的難易度,作工精細程度,這個東西到手就可拆來研究。
培林轉動的順暢度,可以一併檢查。
但沒有騎在路面上,無負載,通常不會太準。
個人測花鼓的滑動順暢度,都是找個平路從20kph慢慢滑。
=====鼓勵代替責備=====
討論區,就是討論呀~
如果句句中肯,沒有瑕疵,就去出書就好了。
有瑕疵,也修正了,OK DER,不用苦苦相逼,何必勒?
我是覺得PTT現在還蠻有趣的,
有人都不發文,躲在推噓文裡面放冷箭,現在生態變這樣歐?
敢發文,就算出來討戰,也要給個機會。
何況原PO還蠻認真的,給CKT鼓勵,加油。
我很想知道輪組後續的使用狀況,還請多發文。
p.s
CKT,高雄蔣光燦教練的品牌。
請問原PO,和蔣光燦有關係嗎?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最早從M01開始,會有商家或是廠商贊助的朋友上去寫分享文,
漸漸假開箱假分享,實際上都是在廣告。
加上往往分享的朋友,自己本身也寫得不嚴謹,甚至是亂唬爛一通。
反正網友就亂轟一場,最後真的分享文,開箱文,都不見了.....
寫測試文,幫廠商測試,這是一門工作。
剛好我身邊蠻多朋友都有這方面的經驗,多少學了一點,但也不夠專精。
一般沒有底子的朋友,要寫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分享文,也真的有困難。
這並不表示,你需要很厲害才能分享,有人發文才有後續討論。
能從後續討論中學到多少,才是你進步的機會。
現在這種假分享文,FB超多的,想想PTT真的是淨土呀。
=====大家來聊聊如何寫分享文=====
分享文是這樣,首先要有比較基準。
人,車主多高多重,實力大概到哪邊。
事,為什麼會買這個零件,有什麼期待。
時,用多久,跑多少距離,什麼時候測試的。
地,跑的路線,路線狀況。
物,測試零件和原本零件的資料。
作實驗,儘量控制變因,每次只變一項就好。
以原PO的例子來說CKT的例子來說,這些都交代的很好。
看網路討論這麼多,算是很好的了。
但,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滿意?
其實這牽扯到,你怎麼去分辨零件帶來的不同感受。
=====感覺很難量化=====
現在輪組都會有量化的測試文,最近看小索大大分享的輪組文,其實很棒。
http://good886mylove.blogspot.tw/2015/12/chc_29.html
http://good886mylove.blogspot.tw/2016/01/chc.html
(小索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編輪工作室,有實做有理論,講得又簡單。
很多都在唬爛的,有個部落格超愛講輪組,講到最後都是空的。)
基本上,早年測試零件,沒有數據,全部憑感覺。
有實測出來,和數據表現是一致的。
萬一自己騎出來的感覺,和測試不一樣,這個就要檢討,找出原因。
有時和數據不同,不見得是錯誤,可能是車主狀況蓋掉了變因。
人的變數太大,一樣的東西,不同人用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如何去鑑別輪組=====
我自己的測法.....
高速下坡大概60-kph,高速彎40+kph,輪子剛性不好會飄。
(現在越來越不敢測高速,重機太多,又有車亂開)
刻意帶一點煞車過彎,看車頭狀況,前輪的操控好不好。
下坡時,遇到坑洞,劇烈閃躲,看前輪反應。
上坡,刻意騎間歇抽車,看看輪組的加速反應。
其中會包含輕齒比與重齒比,兩者的使用,這可以試旋轉的驅動剛性。
(側向剛性也會試到)
穩定騎維持均速,測轉動慣量。
不同坡度的試驗,陡坡緩坡,都試看看。
平路,刻意騎間歇,看看輪組的加速反應。
和上坡不同的是,除了測起步加速0~30kph,還會加30~40kph,甚至是40~50~60kph。
平路我不太會抽車,這樣人站起來,風阻影響太大。
穩定騎維持均速,但會慢慢把速度加上去。
測輪組,不外乎是順順騎,間歇暴力騎,看速度性能。
刻意閃避,過彎,按煞車.....看操控狀況。
耐用度,真的就要看長期的測試。
(鄉民傲鷹大大yangjiy是耐用度專業測試車手)
保養的難易度,作工精細程度,這個東西到手就可拆來研究。
培林轉動的順暢度,可以一併檢查。
但沒有騎在路面上,無負載,通常不會太準。
個人測花鼓的滑動順暢度,都是找個平路從20kph慢慢滑。
=====鼓勵代替責備=====
討論區,就是討論呀~
如果句句中肯,沒有瑕疵,就去出書就好了。
有瑕疵,也修正了,OK DER,不用苦苦相逼,何必勒?
我是覺得PTT現在還蠻有趣的,
有人都不發文,躲在推噓文裡面放冷箭,現在生態變這樣歐?
敢發文,就算出來討戰,也要給個機會。
何況原PO還蠻認真的,給CKT鼓勵,加油。
我很想知道輪組後續的使用狀況,還請多發文。
p.s
CKT,高雄蔣光燦教練的品牌。
請問原PO,和蔣光燦有關係嗎?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Daph Bay
at 2016-02-01T14:25
at 2016-02-01T14:25

By Annie
at 2016-02-02T09:50
at 2016-02-02T09:50

By Steve
at 2016-02-05T04:59
at 2016-02-05T04:59

By Edith
at 2016-02-07T05:11
at 2016-02-07T05:11

By Ina
at 2016-02-08T14:06
at 2016-02-08T14:06

By Selena
at 2016-02-11T02:07
at 2016-02-11T02:07

By Valerie
at 2016-02-16T00:13
at 2016-02-16T00:13

By Franklin
at 2016-02-19T10:11
at 2016-02-19T10:11

By Heather
at 2016-02-20T23:41
at 2016-02-20T23:41

By Zenobia
at 2016-02-22T09:53
at 2016-02-22T09:53

By Heather
at 2016-02-26T07:43
at 2016-02-26T07:43

By Ursula
at 2016-02-28T15:49
at 2016-02-28T15:49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3-02T16:22
at 2016-03-02T16:22

By Isabella
at 2016-03-06T03:48
at 2016-03-06T03:48

By Hardy
at 2016-03-06T15:00
at 2016-03-06T15:00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3-10T05:37
at 2016-03-10T05:37

By Elvira
at 2016-03-13T01:26
at 2016-03-13T01:26

By Belly
at 2016-03-13T03:29
at 2016-03-13T03:29

By Jacky
at 2016-03-18T02:21
at 2016-03-18T02:21

By Leila
at 2016-03-18T04:28
at 2016-03-18T04:28
Related Posts
小矮人購車請益

By Faithe
at 2016-01-28T22:54
at 2016-01-28T22:54
用手機定位會偏離Strava路段!?

By Margaret
at 2016-01-28T22:44
at 2016-01-28T22:44
環島路線健檢

By Mary
at 2016-01-28T17:54
at 2016-01-28T17:54
破紀錄了!?

By Adele
at 2016-01-28T17:09
at 2016-01-28T17:09
台北哪邊有在賣電動腳踏車?

By Erin
at 2016-01-28T15:37
at 2016-01-28T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