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騎過的車裡面最喜歡哪台? - GSX
By Candice
at 2019-01-16T15:08
at 2019-01-16T15:08
Table of Contents
有感而發 也來回顧一下騎過的車
除了教練車之外 全都是租來的
大部分只騎過一天
少部分有騎到兩、三天
多半有200km以上的里程
CB750 & CB400
忘記哪年考的駕照 只記得是安駕123期
這兩款是當時的教練車
那時CB750都已經很老了
不過扭力不錯 騎姿又輕鬆 個人比較偏好750
整個場地都能用三檔騎 十分悠閒、自在
CB400就要比較積極的維持轉速
才能保持跟著教練
07‘ FZ6S
第一次接觸中排量的街跑
高聳的車身顯得十分有精神
但對新手來說 沒兩腳腳踏實地還是有點壓力
引擎低轉出力不強 重心有點高
初次騎乘做小轉彎挺有壓力的
騎一整天下來才逐漸習慣
中高轉轉速拉的頗快 加速略兇
整體來說應該是有點超過我當時的駕駛能力
07‘ Z1000
車身雖寬大 重量也頗重
但公升級的扭力真的不同於600
完全沒有前一次騎FZ6S的低速重拖感
隨便扭都能加速
善用中低轉速就能非常輕鬆的加速
即使是出彎也能放心的大開油門
可惜傾角不是很大 很容易磨腳踏
不過過中轉速之後出力飆的更快
沒控制好轉速會自己嚇自己
軸距頗短 重心也不高 非常好操控
寬大的後輪加上兩百公斤級的重量
讓車子靈活又不失穩定
08‘ Shiver 750
初次接觸中大排量的雙缸車
有聽說Aprilia刻意調低中低轉速的出力
以供新手騎士與市區道路使用
確實感覺的到它低轉出力非常柔和但不疲軟
拿捏的恰到好處
過中轉速以後可以明顯感受到車子活潑了起來
加速力道飽滿結實
但不會像四缸那樣高轉狂飆 可以放心的加速
引擎牽引力十分明顯
放開油門減速進彎時 有很好的向心感
出彎能夠放心的大開油門
能夠以輕鬆的節奏 跑出相當快的速度
07’ Hypermotard 1100
初次接觸公升級的雙缸
澎湃的排氣聲浪、鏗鏘的乾離
配上寬大的把手、高挺的坐姿
坐上車就有種「囂張感」
相對輕盈的車體、豐沛的扭力
車輛動態非常活潑
油門除了控制加速 也控制前輪高度
加速非常快 但從低轉到高轉都相當一致
不會有轉速越高越瘋狂的特性 非常容易掌握
曾聽聞Ducati的車必須照它設計的方式騎乘
不然會騎的很痛苦
Hypermotard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
車輛對騎士非常包容
能夠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騎乘
進出彎路線十分多元 樂趣十足
Hypermotard像是你的high咖朋友
陪你玩 陪你瘋
05’ Monster S4R
經典的Ducati街車
儘管排氣聲浪跟乾離的鏗鏘聲
跟Hypermotard十分相像
但騎姿就沒有那麽高挺
Monster就給我一種高姿態的感覺
得好好的夾油箱 避免對手把使力
給後輪負重 確實的轉移重心給後輪內側
善用中低轉大開油門才能有俐落的迴旋
Monster很像是騎乘教練
做的好不好 反饋都很明確
05’ FJR1300
輕鬆的騎姿、大整流罩、高風鏡、長軸距
舒適就是這輛車的騎乘感
即使下著雨也不太有感覺
我在不小的雨中從萬里騎到台北
只有手套跟鞋子被淋濕
引擎與變速箱的調校使加速十分容易
五檔變速箱齒比偏疏
但大排氣量的扭力讓加速仍然迅捷
讓換檔變得十分悠閒
疏齒比則讓每個檔位可以運行的速域更寬廣
長軸的穩定性在直線跟高速彎都十分優越
06’ Daytona 675
第一次騎乘三缸車款
覺得它的家、減速反應都很有意思
感覺像是雙缸跟四缸的折衷方案
中低轉拉轉輕快 卻不像四缸高轉瘋狂
扭力從低轉就很充足 有點像雙缸
不會有四缸低轉疲軟的感覺
車身窄小、重心集中
操縱感非常輕盈
很有意思的是操縱感雖輕盈
中高速仍不失穩重
這車就像跟騎士一拍即合
我感覺自己第一個彎就上手了
整天下來非常滿足
09’ YZF-R1
第一款十字曲軸的R1
站在一旁看覺得它嬌小
完全沒有大排氣量車的重量感
但一跨上去就能感受到直四引擎的寬度
第一次聽到它發動起來的聲音時
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怎麼是雙缸的韻律?
好一會才回神
上路馬上感覺到它不只是聲音像雙缸
加速的驅動感、減速的牽引力都很像雙缸
大概就是高轉延伸性明顯的比雙缸好
除此之外 我真的覺得自己在騎一輛雙缸車
跑了一小段路 逐漸了解它 很快就上手
那天我騎著R1
跑北宜到宜蘭、北橫到桃園、台三到苗栗
61回台北 沒記錯的話 10小時內跑了500km
除了停紅燈跟上廁所沒停過車 欲罷不能
09’ GSX-R1000
非常可惜租這輛車那天天氣不穩定
平地路面乾燥 一上山就變樣了
陰雨綿綿 加上對電控不熟悉
三種出力模式都試過之後
就不知到為何固定在C Mode
怎麼按都改不了模式
油門摧下去反應雖快卻很柔和
一點都沒有跑車的感覺
濕濕的地面也不敢壓下去
完全騎不出任何感覺
變成純粹的交通工具了
08’ Duke 690
感覺跟先前騎過的Hypermotard有點類似
不過車輛輕盈的多 動態更靈活
但是單缸的延伸性差一些
它有它自己的路線 換檔得更積極一點
不過我真沒想到它的極速大概就160左右而已
不過沒差 沒有整流罩的車 過120就頗難受
極速160其實很夠用
沒有油錶有點囧
騎到沒油了 一時忘記預備油開關
就顧路了 打了通電話求救才想起來
彷彿回到以前騎NSR的時候 那時超熟練的
感覺快熄火了 都不用停車就能開預備油
接著騎去找加油站
07’ Husqvarna SM610
超輕量的車身 超大的傾角
610的大單缸超好摧
除了極速不快之外 什麼都好玩
而且這種簡簡單單的 什麼都沒有的設計
真的超喜歡
真正能體會到它的引擎、車架、懸吊
原汁原味的呈現
像是只配上海鹽的高級牛排
每一口都回味無窮
這輛車好像是少數讓我租不只一次的車款
07‘ R1200S
曾聽說過BMW的機車有其獨到的見解
那天第一次親身體驗 而且是特別罕見的S款
跑車騎過不少 但從沒見過
對臥雙缸、大單板乾離
Telelever、Paralever
更甭說R1200S把它們全湊在一起
跟過去騎乘過的所有運動車款相較
它完全自成一格
加速能夠完全放心的扭開油門
離合器結合點非常明確 半離合的區間超短
重煞車不點頭前懸吊
急加速不抬車身的軸傳動
好像周邊飛快閃過的風景跟我沒關係
多快的速度 車子都能讓我慢條斯理的應對
然後跑車竟然有配加熱握把 蠻有意思的
18度的秋天 我穿著薄薄的棉外套
裡面配短T 配運動長褲
一天250公里下來絲毫不覺得冷
XL1200 Forty-Eight
這次是試駕 大約半小時的路程
性能是甭說的 63hp的馬力說完一切
騎XL騎的純粹是一種態度與哲學
最簡單的機械設計
單座、單大燈、單一尾燈、花生型油箱
所有的東西 都奉行「有就好」的超知足哲理
回歸1948年的戰後年代 返璞歸真 一切從簡
機械設計的極簡卻配上表面處理的超華麗
油箱是金粉的、各種配件是電鍍的
引擎跟排氣管完全不追求性能
但一定要很搶眼 聽覺上也很搶戲
Forty-Eight就在這種強烈的跳Tone中
完全凸顯了出來
14‘ CB1100
氣冷直四的引擎寬度似乎特別寬大
氣冷引擎配上鋼絲框
全車的配置工整但不特別緊緻
長長的兩支電鍍排氣管更增加分散感
車輛的騎乘感十分柔和
加速雖柔和 但其實仍非常快
傾倒速度中規中矩 是一輛非常輕鬆的車輛
16‘ Zero S
唯一騎過的電動車
車身尺寸、重量感都像是250cc的車
動力大約有600cc的感覺
低速的加速感甚至能趕上某些公升級街車
不過車身懸吊設計略顯不夠力
實在有點跟不上它的動力
15’ Scrambler Ducati
寬大的座墊、輕鬆的騎姿
絕對想不到騎了20公里開始屁股痛
車身尺碼完全沒有800cc的份量感
操縱起來非常得心應手
是一輛能夠通勤又充滿樂趣的車
但真想不到為何騎了20公里就開始屁股痛
15‘ R1200GS
不愧是冒險車的翹楚
我在阿爾卑斯山上
騎姿輕鬆自然 長時間騎乘也不顯疲累
在陡峭的山路上下坡
不需要刻意的夾油箱、挺胸
也能輕鬆的保持不對把手用力
加熱握把與座墊
讓我從米蘭出發翻越阿爾卑斯山到瑞士
整段旅程不用加衣服
導航系統的整合程度完全打破我的認知
騎乘中 需要切換頁面、改變尺度等操作
甚至臨時找沿路的加油站、餐廳、休息站
都不需要放開手把 只需要左手拇指即可操作
圖資非常詳盡 在沒網路的高山上非常重要
慣性導航精確度十分高
在隧道中行駛兩三公里後
出隧道通常都能順利銜接
專用的固定架要用車鑰匙才能打開
臨停不怕被偷
電池續航力足夠充當臨時下車步行的導航工具
三個原廠旅行箱 容量夠裝兩人份三日行李
空間綽綽有餘 還夠裝在蘇黎世買的東西
回到米蘭時還有兩成左右空間是空的
一個人出去玩裝一週份肯定沒問題
騎大鳥長途旅行真的讓人信心十足
15’ R1200RS
跟R1200GS同一趟旅行的車輛
儘管輛車都是R1200車系
但兩者之間的差異非常的明顯
RS的騎姿較為低趴
沒注意的話 容易撐在把手上騎車
引擎反應速度快 動力感覺更強
油耗也明顯的高一些
總體來說是一輛注重騎乘樂趣的車款
騎乘舒適性與耐久度的優先程度較低
但是搭配的原廠旅行箱容量也很充足
有需要的話還能伸展加大容量
不過由於GS的旅行箱還很夠裝
這趟旅行完全沒有用到RS的旅行箱
--
除了教練車之外 全都是租來的
大部分只騎過一天
少部分有騎到兩、三天
多半有200km以上的里程
CB750 & CB400
忘記哪年考的駕照 只記得是安駕123期
這兩款是當時的教練車
那時CB750都已經很老了
不過扭力不錯 騎姿又輕鬆 個人比較偏好750
整個場地都能用三檔騎 十分悠閒、自在
CB400就要比較積極的維持轉速
才能保持跟著教練
07‘ FZ6S
第一次接觸中排量的街跑
高聳的車身顯得十分有精神
但對新手來說 沒兩腳腳踏實地還是有點壓力
引擎低轉出力不強 重心有點高
初次騎乘做小轉彎挺有壓力的
騎一整天下來才逐漸習慣
中高轉轉速拉的頗快 加速略兇
整體來說應該是有點超過我當時的駕駛能力
07‘ Z1000
車身雖寬大 重量也頗重
但公升級的扭力真的不同於600
完全沒有前一次騎FZ6S的低速重拖感
隨便扭都能加速
善用中低轉速就能非常輕鬆的加速
即使是出彎也能放心的大開油門
可惜傾角不是很大 很容易磨腳踏
不過過中轉速之後出力飆的更快
沒控制好轉速會自己嚇自己
軸距頗短 重心也不高 非常好操控
寬大的後輪加上兩百公斤級的重量
讓車子靈活又不失穩定
08‘ Shiver 750
初次接觸中大排量的雙缸車
有聽說Aprilia刻意調低中低轉速的出力
以供新手騎士與市區道路使用
確實感覺的到它低轉出力非常柔和但不疲軟
拿捏的恰到好處
過中轉速以後可以明顯感受到車子活潑了起來
加速力道飽滿結實
但不會像四缸那樣高轉狂飆 可以放心的加速
引擎牽引力十分明顯
放開油門減速進彎時 有很好的向心感
出彎能夠放心的大開油門
能夠以輕鬆的節奏 跑出相當快的速度
07’ Hypermotard 1100
初次接觸公升級的雙缸
澎湃的排氣聲浪、鏗鏘的乾離
配上寬大的把手、高挺的坐姿
坐上車就有種「囂張感」
相對輕盈的車體、豐沛的扭力
車輛動態非常活潑
油門除了控制加速 也控制前輪高度
加速非常快 但從低轉到高轉都相當一致
不會有轉速越高越瘋狂的特性 非常容易掌握
曾聽聞Ducati的車必須照它設計的方式騎乘
不然會騎的很痛苦
Hypermotard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
車輛對騎士非常包容
能夠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騎乘
進出彎路線十分多元 樂趣十足
Hypermotard像是你的high咖朋友
陪你玩 陪你瘋
05’ Monster S4R
經典的Ducati街車
儘管排氣聲浪跟乾離的鏗鏘聲
跟Hypermotard十分相像
但騎姿就沒有那麽高挺
Monster就給我一種高姿態的感覺
得好好的夾油箱 避免對手把使力
給後輪負重 確實的轉移重心給後輪內側
善用中低轉大開油門才能有俐落的迴旋
Monster很像是騎乘教練
做的好不好 反饋都很明確
05’ FJR1300
輕鬆的騎姿、大整流罩、高風鏡、長軸距
舒適就是這輛車的騎乘感
即使下著雨也不太有感覺
我在不小的雨中從萬里騎到台北
只有手套跟鞋子被淋濕
引擎與變速箱的調校使加速十分容易
五檔變速箱齒比偏疏
但大排氣量的扭力讓加速仍然迅捷
讓換檔變得十分悠閒
疏齒比則讓每個檔位可以運行的速域更寬廣
長軸的穩定性在直線跟高速彎都十分優越
06’ Daytona 675
第一次騎乘三缸車款
覺得它的家、減速反應都很有意思
感覺像是雙缸跟四缸的折衷方案
中低轉拉轉輕快 卻不像四缸高轉瘋狂
扭力從低轉就很充足 有點像雙缸
不會有四缸低轉疲軟的感覺
車身窄小、重心集中
操縱感非常輕盈
很有意思的是操縱感雖輕盈
中高速仍不失穩重
這車就像跟騎士一拍即合
我感覺自己第一個彎就上手了
整天下來非常滿足
09’ YZF-R1
第一款十字曲軸的R1
站在一旁看覺得它嬌小
完全沒有大排氣量車的重量感
但一跨上去就能感受到直四引擎的寬度
第一次聽到它發動起來的聲音時
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怎麼是雙缸的韻律?
好一會才回神
上路馬上感覺到它不只是聲音像雙缸
加速的驅動感、減速的牽引力都很像雙缸
大概就是高轉延伸性明顯的比雙缸好
除此之外 我真的覺得自己在騎一輛雙缸車
跑了一小段路 逐漸了解它 很快就上手
那天我騎著R1
跑北宜到宜蘭、北橫到桃園、台三到苗栗
61回台北 沒記錯的話 10小時內跑了500km
除了停紅燈跟上廁所沒停過車 欲罷不能
09’ GSX-R1000
非常可惜租這輛車那天天氣不穩定
平地路面乾燥 一上山就變樣了
陰雨綿綿 加上對電控不熟悉
三種出力模式都試過之後
就不知到為何固定在C Mode
怎麼按都改不了模式
油門摧下去反應雖快卻很柔和
一點都沒有跑車的感覺
濕濕的地面也不敢壓下去
完全騎不出任何感覺
變成純粹的交通工具了
08’ Duke 690
感覺跟先前騎過的Hypermotard有點類似
不過車輛輕盈的多 動態更靈活
但是單缸的延伸性差一些
它有它自己的路線 換檔得更積極一點
不過我真沒想到它的極速大概就160左右而已
不過沒差 沒有整流罩的車 過120就頗難受
極速160其實很夠用
沒有油錶有點囧
騎到沒油了 一時忘記預備油開關
就顧路了 打了通電話求救才想起來
彷彿回到以前騎NSR的時候 那時超熟練的
感覺快熄火了 都不用停車就能開預備油
接著騎去找加油站
07’ Husqvarna SM610
超輕量的車身 超大的傾角
610的大單缸超好摧
除了極速不快之外 什麼都好玩
而且這種簡簡單單的 什麼都沒有的設計
真的超喜歡
真正能體會到它的引擎、車架、懸吊
原汁原味的呈現
像是只配上海鹽的高級牛排
每一口都回味無窮
這輛車好像是少數讓我租不只一次的車款
07‘ R1200S
曾聽說過BMW的機車有其獨到的見解
那天第一次親身體驗 而且是特別罕見的S款
跑車騎過不少 但從沒見過
對臥雙缸、大單板乾離
Telelever、Paralever
更甭說R1200S把它們全湊在一起
跟過去騎乘過的所有運動車款相較
它完全自成一格
加速能夠完全放心的扭開油門
離合器結合點非常明確 半離合的區間超短
重煞車不點頭前懸吊
急加速不抬車身的軸傳動
好像周邊飛快閃過的風景跟我沒關係
多快的速度 車子都能讓我慢條斯理的應對
然後跑車竟然有配加熱握把 蠻有意思的
18度的秋天 我穿著薄薄的棉外套
裡面配短T 配運動長褲
一天250公里下來絲毫不覺得冷
XL1200 Forty-Eight
這次是試駕 大約半小時的路程
性能是甭說的 63hp的馬力說完一切
騎XL騎的純粹是一種態度與哲學
最簡單的機械設計
單座、單大燈、單一尾燈、花生型油箱
所有的東西 都奉行「有就好」的超知足哲理
回歸1948年的戰後年代 返璞歸真 一切從簡
機械設計的極簡卻配上表面處理的超華麗
油箱是金粉的、各種配件是電鍍的
引擎跟排氣管完全不追求性能
但一定要很搶眼 聽覺上也很搶戲
Forty-Eight就在這種強烈的跳Tone中
完全凸顯了出來
14‘ CB1100
氣冷直四的引擎寬度似乎特別寬大
氣冷引擎配上鋼絲框
全車的配置工整但不特別緊緻
長長的兩支電鍍排氣管更增加分散感
車輛的騎乘感十分柔和
加速雖柔和 但其實仍非常快
傾倒速度中規中矩 是一輛非常輕鬆的車輛
16‘ Zero S
唯一騎過的電動車
車身尺寸、重量感都像是250cc的車
動力大約有600cc的感覺
低速的加速感甚至能趕上某些公升級街車
不過車身懸吊設計略顯不夠力
實在有點跟不上它的動力
15’ Scrambler Ducati
寬大的座墊、輕鬆的騎姿
絕對想不到騎了20公里開始屁股痛
車身尺碼完全沒有800cc的份量感
操縱起來非常得心應手
是一輛能夠通勤又充滿樂趣的車
但真想不到為何騎了20公里就開始屁股痛
15‘ R1200GS
不愧是冒險車的翹楚
我在阿爾卑斯山上
騎姿輕鬆自然 長時間騎乘也不顯疲累
在陡峭的山路上下坡
不需要刻意的夾油箱、挺胸
也能輕鬆的保持不對把手用力
加熱握把與座墊
讓我從米蘭出發翻越阿爾卑斯山到瑞士
整段旅程不用加衣服
導航系統的整合程度完全打破我的認知
騎乘中 需要切換頁面、改變尺度等操作
甚至臨時找沿路的加油站、餐廳、休息站
都不需要放開手把 只需要左手拇指即可操作
圖資非常詳盡 在沒網路的高山上非常重要
慣性導航精確度十分高
在隧道中行駛兩三公里後
出隧道通常都能順利銜接
專用的固定架要用車鑰匙才能打開
臨停不怕被偷
電池續航力足夠充當臨時下車步行的導航工具
三個原廠旅行箱 容量夠裝兩人份三日行李
空間綽綽有餘 還夠裝在蘇黎世買的東西
回到米蘭時還有兩成左右空間是空的
一個人出去玩裝一週份肯定沒問題
騎大鳥長途旅行真的讓人信心十足
15’ R1200RS
跟R1200GS同一趟旅行的車輛
儘管輛車都是R1200車系
但兩者之間的差異非常的明顯
RS的騎姿較為低趴
沒注意的話 容易撐在把手上騎車
引擎反應速度快 動力感覺更強
油耗也明顯的高一些
總體來說是一輛注重騎乘樂趣的車款
騎乘舒適性與耐久度的優先程度較低
但是搭配的原廠旅行箱容量也很充足
有需要的話還能伸展加大容量
不過由於GS的旅行箱還很夠裝
這趟旅行完全沒有用到RS的旅行箱
--
Tags:
GSX
All Comments
By Selena
at 2019-01-17T14:08
at 2019-01-17T14:08
By Brianna
at 2019-01-18T00:48
at 2019-01-18T00:48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1-18T16:34
at 2019-01-18T16:34
By Suhail Hany
at 2019-01-22T12:03
at 2019-01-22T12:03
By Cara
at 2019-01-27T04:09
at 2019-01-27T04:09
By Susan
at 2019-01-31T08:55
at 2019-01-31T08:55
By Jacob
at 2019-02-02T01:14
at 2019-02-02T01:14
By Elma
at 2019-02-03T04:38
at 2019-02-03T04:38
By James
at 2019-02-07T11:59
at 2019-02-07T11:59
By Elvira
at 2019-02-08T21:16
at 2019-02-08T21:16
By Anonymous
at 2019-02-10T12:00
at 2019-02-10T12:00
By Linda
at 2019-02-12T15:17
at 2019-02-12T15:17
By Olive
at 2019-02-13T13:45
at 2019-02-13T13:45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2-13T16:32
at 2019-02-13T16:32
By Oliver
at 2019-02-18T11:56
at 2019-02-18T11:56
Related Posts
gsx s750停車入空檔
By Dinah
at 2019-01-15T20:48
at 2019-01-15T20:48
SUZUKI GSX-S1000 開箱
By Daph Bay
at 2019-01-14T20:52
at 2019-01-14T20:52
[新聞]地表最速重機2020年復活!
By Elma
at 2019-01-10T17:49
at 2019-01-10T17:49
目前騎過的車裡面最喜歡哪台?
By Dorothy
at 2019-01-09T13:42
at 2019-01-09T13:42
目前騎過的車裡面最喜歡哪台?
By Andrew
at 2019-01-08T15:54
at 2019-01-08T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