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把加熱器 - 野狼
By Mary
at 2010-12-26T17:18
at 2010-12-26T17:18
Table of Contents
來分享這兩天寒流的測試結果
首先是不戴手套測試
基本上跟之前的結果是差不多的
以這兩天的氣溫,加熱握把開到第三跟第四段,非常溫暖
但是手指離開握把去拉煞車時的溫度落差更大
會有點不想拉煞車 ......
戴夏季布手套之後,加熱握把要開第四段(最熱)
才能明顯感覺到有熱度
而且加熱感明顯慢很多
握把大約30秒就加熱完成,但是溫度要透過手套讓手感覺到
大約需要30秒~1分鐘 (跟手套厚度應該有關係)
不過等熱度傳上來後,戴夏季布手套整體來說比不戴手套要來得好
溫度變化不會像沒戴手套那麼劇烈
有一塊布有差 (即使夏季布手套的通風非常好)
但是如果遇到雨的話,戴夏季手套會有很詭異的感覺
整隻手溼的,但是握住一根熱的........ 就那種感覺
所以雨勢稍大的話,戴夏季手套不如不戴
至少握把不用先把吸在手套布裡的水加熱後再把溫度傳給手
當然下雨又吹風的時候,手背跟手指又更冷了
手掌一樣是暖的,感覺也是暖的,但是很明顯手指很冰
我本來擔心的是,因為手掌很暖,所以感覺不到手指很冷
會不會手指凍僵,甚至凍傷(臺灣應該不至於)了還不知道
這兩天實測是還不會凍僵,都能很自由控制煞車跟離合器
再更冷就不知道了
如果戴冬季手套(GL-24)的話
有一個很好用的用法,先把手套插進握把內,開到最熱
大概3~5分鐘。手套內部就加熱完成了
戴進去整個超暖的啊!!!
然後開著加熱器騎車,因為握把溫度要透過厚手套傳進手掌
時間很長 (我沒實測,估計2~3分鐘以上吧)
但是一開始先把手套內加熱,當手套內溫度開始下降
熱度差不多也傳進去了
手套戴越厚,溫度越穩定(換句話說就是反應慢)
如果不把功率開到最強,會覺得加熱很慢
所以直接尬底來加熱,等溫度傳進手套以後
會覺得越來越熱(GL-24保暖效果太強了)
熱到後來會流手汗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這是我個人的情形)
GL-24遇到小雨+加熱握把 = 無敵
但是很大的雨就不知道了,沒測試到 (台中雨下一陣一陣的)
總之結論就是
不戴手套使用加熱握把,整個冬天只要不是寒流或是強烈大陸冷氣團的狀況下都OK
有寒流時搭配一般的夏季布手套就很好用,但遇到下大雨會很怪(看個人能不能接受)
如果是想衝武嶺看雪的話,冬季手套+ 加熱握把應該非常夠用
或是下小雨時搭配冬季手套 (主要是要冬季手套的防潑水效果)
都很好用
以臺灣的冬季來說,冬季手套可以收起來了
像台北一到冬天就飄雨的狀況,短程通勤戴夏季手套就夠用了
除非衝武嶺或塔塔加之類,手感不好的冬季手套可以收進衣櫥了
我個人對這組加熱握把的評價很高
一來是效果遠遠優於戴冬季手套
且價格比一雙效果ok的冬季手套要便宜很多
如果是比較好的冬季手套 (要價2k以上的),比起來CP值更是爆表
真的很怕冷的話,加熱握把搭配一雙便宜、有防潑水功能的手套就快無敵了
控制油門的手感也更好 (我那雙GL-24已經是強調手感的手套了,操控還是笨了一點)
果然再怎麼努力保暖,手如果本身不會暖的話,是不可能暖起來的
主動加熱才是王道!
如果有1.5k以上預算要買冬季用手套的話
我會建議花1k裝加熱握把,再花0.5k買一雙低階手套
效果絕對遠遠優於買一雙1.5k的防寒手套
當然缺點是手套可以戴下車,換車騎也能戴
握把比較難拆拆裝裝。 (對只有一台車的人就沒差了)
另外再補一些其他細節
首先是耗電量
我測試的耗電量是實測總耗電量,也就是把功率控制器的消耗也算進去
最弱段約10w,最強約20w
以20w來看,算是不多不少的耗電量
如果以發電量貧弱的雲豹、野狼(化油版)來說
20w的額外耗電其實很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是發電量貧弱的車種
要留意等引擎發動、要上路時再開加熱 (反正加熱很快)
熄火前先關掉加熱 (其實就跟大燈使用一樣,維持良好使用習慣)
有在騎乘時的發電應該都足夠打平
如果是三相車種的話就不必擔心了,20w 小case
首先是不戴手套測試
基本上跟之前的結果是差不多的
以這兩天的氣溫,加熱握把開到第三跟第四段,非常溫暖
但是手指離開握把去拉煞車時的溫度落差更大
會有點不想拉煞車 ......
戴夏季布手套之後,加熱握把要開第四段(最熱)
才能明顯感覺到有熱度
而且加熱感明顯慢很多
握把大約30秒就加熱完成,但是溫度要透過手套讓手感覺到
大約需要30秒~1分鐘 (跟手套厚度應該有關係)
不過等熱度傳上來後,戴夏季布手套整體來說比不戴手套要來得好
溫度變化不會像沒戴手套那麼劇烈
有一塊布有差 (即使夏季布手套的通風非常好)
但是如果遇到雨的話,戴夏季手套會有很詭異的感覺
整隻手溼的,但是握住一根熱的........ 就那種感覺
所以雨勢稍大的話,戴夏季手套不如不戴
至少握把不用先把吸在手套布裡的水加熱後再把溫度傳給手
當然下雨又吹風的時候,手背跟手指又更冷了
手掌一樣是暖的,感覺也是暖的,但是很明顯手指很冰
我本來擔心的是,因為手掌很暖,所以感覺不到手指很冷
會不會手指凍僵,甚至凍傷(臺灣應該不至於)了還不知道
這兩天實測是還不會凍僵,都能很自由控制煞車跟離合器
再更冷就不知道了
如果戴冬季手套(GL-24)的話
有一個很好用的用法,先把手套插進握把內,開到最熱
大概3~5分鐘。手套內部就加熱完成了
戴進去整個超暖的啊!!!
然後開著加熱器騎車,因為握把溫度要透過厚手套傳進手掌
時間很長 (我沒實測,估計2~3分鐘以上吧)
但是一開始先把手套內加熱,當手套內溫度開始下降
熱度差不多也傳進去了
手套戴越厚,溫度越穩定(換句話說就是反應慢)
如果不把功率開到最強,會覺得加熱很慢
所以直接尬底來加熱,等溫度傳進手套以後
會覺得越來越熱(GL-24保暖效果太強了)
熱到後來會流手汗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這是我個人的情形)
GL-24遇到小雨+加熱握把 = 無敵
但是很大的雨就不知道了,沒測試到 (台中雨下一陣一陣的)
總之結論就是
不戴手套使用加熱握把,整個冬天只要不是寒流或是強烈大陸冷氣團的狀況下都OK
有寒流時搭配一般的夏季布手套就很好用,但遇到下大雨會很怪(看個人能不能接受)
如果是想衝武嶺看雪的話,冬季手套+ 加熱握把應該非常夠用
或是下小雨時搭配冬季手套 (主要是要冬季手套的防潑水效果)
都很好用
以臺灣的冬季來說,冬季手套可以收起來了
像台北一到冬天就飄雨的狀況,短程通勤戴夏季手套就夠用了
除非衝武嶺或塔塔加之類,手感不好的冬季手套可以收進衣櫥了
我個人對這組加熱握把的評價很高
一來是效果遠遠優於戴冬季手套
且價格比一雙效果ok的冬季手套要便宜很多
如果是比較好的冬季手套 (要價2k以上的),比起來CP值更是爆表
真的很怕冷的話,加熱握把搭配一雙便宜、有防潑水功能的手套就快無敵了
控制油門的手感也更好 (我那雙GL-24已經是強調手感的手套了,操控還是笨了一點)
果然再怎麼努力保暖,手如果本身不會暖的話,是不可能暖起來的
主動加熱才是王道!
如果有1.5k以上預算要買冬季用手套的話
我會建議花1k裝加熱握把,再花0.5k買一雙低階手套
效果絕對遠遠優於買一雙1.5k的防寒手套
當然缺點是手套可以戴下車,換車騎也能戴
握把比較難拆拆裝裝。 (對只有一台車的人就沒差了)
另外再補一些其他細節
首先是耗電量
我測試的耗電量是實測總耗電量,也就是把功率控制器的消耗也算進去
最弱段約10w,最強約20w
以20w來看,算是不多不少的耗電量
如果以發電量貧弱的雲豹、野狼(化油版)來說
20w的額外耗電其實很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是發電量貧弱的車種
要留意等引擎發動、要上路時再開加熱 (反正加熱很快)
熄火前先關掉加熱 (其實就跟大燈使用一樣,維持良好使用習慣)
有在騎乘時的發電應該都足夠打平
如果是三相車種的話就不必擔心了,20w 小case
Tags:
野狼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10-12-27T05:40
at 2010-12-27T05:40
By Michael
at 2010-12-29T18:57
at 2010-12-29T18:57
By Necoo
at 2011-01-02T01:09
at 2011-01-02T01:09
By Catherine
at 2011-01-05T18:54
at 2011-01-05T18:54
By Zenobia
at 2011-01-08T10:16
at 2011-01-08T10:16
By Freda
at 2011-01-11T12:21
at 2011-01-11T12:21
By Zanna
at 2011-01-11T18:41
at 2011-01-11T18:41
By Delia
at 2011-01-15T18:19
at 2011-01-15T18:19
By Connor
at 2011-01-17T21:04
at 2011-01-17T21:04
By Lydia
at 2011-01-19T09:02
at 2011-01-19T09:02
By Poppy
at 2011-01-19T17:17
at 2011-01-19T17:17
By Bethany
at 2011-01-23T15:56
at 2011-01-23T15:56
By Donna
at 2011-01-28T05:51
at 2011-01-28T05:51
Related Posts
SYM T1 150 黃T 開箱
By Daph Bay
at 2010-11-16T20:07
at 2010-11-16T20:07
檔車熱車
By Genevieve
at 2010-11-07T00:46
at 2010-11-07T00:46
推薦正記車行
By Edith
at 2010-11-03T20:43
at 2010-11-03T20:43
報廢電池加水修復......
By Yuri
at 2010-10-29T17:52
at 2010-10-29T17:52
三檔的卡拉咖拉聲?
By Christine
at 2010-10-22T11:05
at 2010-10-22T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