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廢電池加水修復...... - 野狼
By Yuri
at 2010-10-29T17:52
at 2010-10-29T17:52
Table of Contents
都撬開加水了
其實應該要用充電機夾起來尬尬看,才能確定有沒有救
鉛酸電池的反應式在國中有教過
簡單列一下好了
鉛(負極) + 二氧化鉛(正極) + 硫酸(電解液) <--> 硫酸鉛(正 & 負極皆同)
正反應是放電反應,逆反應則是充電反應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
當電池進行放電時,正負極板會與硫酸根反應產生硫酸鉛
硫酸鉛會附著在電極板上
充電時,硫酸鉛會還原成鉛 + 二氧化鉛 + 硫酸根
在反覆充放電使用一段時間後
會有一些硫酸鉛形成白色的結晶,卡在電極板上
這個過程稱為 " 硫化"
這些結晶無法在正常的充電過程中被還原
被結晶覆蓋的電極板,會失去充、放電能力
所以電池容量就會越來越小,充一下就飽了,用一下就沒電
瞬間放電流能力也會大幅下降 (所以會推不動啟動馬達)
而電瓶失水也會造成無電解液浸潤的極板產生硫化情形
所以當電瓶蓄電力下降時,通常表示電極板已經有很大面積因為硫化而失去蓄電力了
所謂的救電瓶,就是使用各種方式試圖將這些結晶還原,恢復極板活性
電瓶自然就又一尾活龍了
稱之為"去硫化"、"去硫",白話一點就是救電瓶了
一般常用的方式有兩種
比較麻煩的是使用特製的電解液,譬如硫酸鈉、碳酸鉀等
將電瓶內的電解液置換掉,再進行充電,可將結晶還原,恢復極板活性
再將電解液更換回硫酸即可
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且動作繁複。比較適合大規模的使用
譬如回收電瓶再活化 (二手電瓶)
比較簡單的方式,是利用高電壓將這些結晶"打"下來
一般電瓶充電電壓約在13.7V~14.5V之間。
而要有效還原結晶化的硫酸鉛,需要15.5V以上的電壓
所以正常使用的電池,時間久了都難逃硫化損壞的下場
但是高電壓充電會帶來高電流,高電流會讓電池內部進行電解反應
電解會產生氫氣。同時電瓶會發出高熱。
高溫+可燃性氣體,弄不好真的會爆炸 (這真的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所以一般仿間以高電壓去硫化的裝置,大多是以脈衝方式進行長時間、持續性的去硫
所謂脈衝方式,就是用瞬間的高壓"電一下",隔一段時間以後再電一下
達到去硫的目的。
有一些專門給車用電瓶使用的產品,直接接在電瓶正、負極
取用電瓶電力(大多會有電壓偵測功能,偵測到電壓大於13V才啟動,才不會把電瓶榨乾)
經由內部的升壓電路與震盪電路,輸出高壓脈衝對電瓶進行去硫化
這種大多是保養多於修復。新電瓶即安裝,可確保電瓶效能
而已經有蓄電力低下狀況的電瓶,使用一陣子大多也會有蓄電力恢復的效果
某些號稱有救電瓶功能的充電機,大多也是使用這種方式去硫
而家裡如果沒有這些高級貨,只有傳統充電機的話
也可以嘗試救救看電瓶
不過請注意,以下動作請確定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且有完整的保護措施下操作
首先要先確認電解液足夠
MF(免保養電池),將密封蓋撬開,目視極板是否乾燥?
用滴管滴入純水,不要加到可以看到液面,只要極板濕潤即可。
而野狼那種需加水的電瓶,則視情況選擇加入電瓶液(稀硫酸)或是純水
(不知道的話就加電瓶液就好了)
然後不要蓋上密封蓋 (重要),需保養電瓶則沒差(本來就有洩液通道)
留意通風
將充電機夾上電瓶 (或用電源供應器也可以)
如果你的充電機是電壓可調式,將電壓調整到15~16V
此時請注意充電電流,避免讓充電電流超過1C (7號電池是6AH,1C就是6A)
如果你的充電機只能調快充、慢充,那就調快充吧~ (攤手)
如果你的充電機什麼都不能調.... 那..那你就接上去聽天由命了
千萬注意電瓶的溫度,必要時準備一盆水把電瓶放進去降溫也可以
不然電瓶如果因為高溫導致外殼變型,那這顆電瓶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用了
如果你把電壓調到16V,仍發現電流很低
此時請繼續調高電壓,20V以內都可以
但是當你調高電壓後,一定要一直顧在充電機旁邊
不然當結晶被打下來以後,極板活性恢復,高電壓會摧出高電流
到時發生什麼事不要找我
充它個幾小時,如果充電電流有明顯上升,就逐步降低電壓,維持一定的充電電流
再用正常的充電模式進行一次充電,就可以測試看看這顆電瓶還能不能工作了
這是比較簡易的電瓶拯救法,救不救得回來很難說
因為不夠專業,救不回來也不用太難過,買顆新的就是了
如果有閒錢的話,要買脈衝式電瓶活化器也是可以啦,但是有點貴就是了
※ 引述《M76 (M76)》之銘言:
: 終於退伍了
: 看看我家的老svmax已經一年沒好好騎了
: 充電也充不進去,電壓維持在1.4V,比三號電池還慘
: 仔細想想想,這個電瓶也用兩年了,說不定是乾掉了
: 於是就去買了純水,六個洞都平均加了幾cc
: 直到覆蓋裡面的那什麼板為止,橡膠蓋裝回去
: 搖一搖,靜待個20分鐘......
: 1.4V............................
: 嗯,完全沒變化
: 沒關係,可能是因為整流器之前報廢
: 所以這個電瓶也徹底往生了,我記得......
: 沒錯,我果然還有一個墊中柱的7號電瓶
: 電錶一量,這個體質更差,只有0.5v
: 一樣拆開加水,巴拉巴拉之後,一量
: 0.5V............................
: 看來都沒救了,電壓連一點點都沒上升
: 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準備出門去買新電瓶了
: 就在出門前,我又不死心的量一次,先量第二顆
: 4.8V!!!!!!!!!!!!!!!!!!!!!!!!!!!!
: 我又驚又喜,六百五六百五,我省了六百五了
: 再看看第一顆
: 14.4V!!!!!!!!!!!!!!!!!!!!!!!!!!!
: 想不到只是加加水,我的電瓶恢復到健康的14v......痾?
: 怎麼會是14V? 我記得電瓶健康是12.8V,就算健康到滿表還是不會到14V啊?
: 原來我電表打錯檔了,出門買電瓶去(煙)
--
--
其實應該要用充電機夾起來尬尬看,才能確定有沒有救
鉛酸電池的反應式在國中有教過
簡單列一下好了
鉛(負極) + 二氧化鉛(正極) + 硫酸(電解液) <--> 硫酸鉛(正 & 負極皆同)
正反應是放電反應,逆反應則是充電反應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
當電池進行放電時,正負極板會與硫酸根反應產生硫酸鉛
硫酸鉛會附著在電極板上
充電時,硫酸鉛會還原成鉛 + 二氧化鉛 + 硫酸根
在反覆充放電使用一段時間後
會有一些硫酸鉛形成白色的結晶,卡在電極板上
這個過程稱為 " 硫化"
這些結晶無法在正常的充電過程中被還原
被結晶覆蓋的電極板,會失去充、放電能力
所以電池容量就會越來越小,充一下就飽了,用一下就沒電
瞬間放電流能力也會大幅下降 (所以會推不動啟動馬達)
而電瓶失水也會造成無電解液浸潤的極板產生硫化情形
所以當電瓶蓄電力下降時,通常表示電極板已經有很大面積因為硫化而失去蓄電力了
所謂的救電瓶,就是使用各種方式試圖將這些結晶還原,恢復極板活性
電瓶自然就又一尾活龍了
稱之為"去硫化"、"去硫",白話一點就是救電瓶了
一般常用的方式有兩種
比較麻煩的是使用特製的電解液,譬如硫酸鈉、碳酸鉀等
將電瓶內的電解液置換掉,再進行充電,可將結晶還原,恢復極板活性
再將電解液更換回硫酸即可
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且動作繁複。比較適合大規模的使用
譬如回收電瓶再活化 (二手電瓶)
比較簡單的方式,是利用高電壓將這些結晶"打"下來
一般電瓶充電電壓約在13.7V~14.5V之間。
而要有效還原結晶化的硫酸鉛,需要15.5V以上的電壓
所以正常使用的電池,時間久了都難逃硫化損壞的下場
但是高電壓充電會帶來高電流,高電流會讓電池內部進行電解反應
電解會產生氫氣。同時電瓶會發出高熱。
高溫+可燃性氣體,弄不好真的會爆炸 (這真的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所以一般仿間以高電壓去硫化的裝置,大多是以脈衝方式進行長時間、持續性的去硫
所謂脈衝方式,就是用瞬間的高壓"電一下",隔一段時間以後再電一下
達到去硫的目的。
有一些專門給車用電瓶使用的產品,直接接在電瓶正、負極
取用電瓶電力(大多會有電壓偵測功能,偵測到電壓大於13V才啟動,才不會把電瓶榨乾)
經由內部的升壓電路與震盪電路,輸出高壓脈衝對電瓶進行去硫化
這種大多是保養多於修復。新電瓶即安裝,可確保電瓶效能
而已經有蓄電力低下狀況的電瓶,使用一陣子大多也會有蓄電力恢復的效果
某些號稱有救電瓶功能的充電機,大多也是使用這種方式去硫
而家裡如果沒有這些高級貨,只有傳統充電機的話
也可以嘗試救救看電瓶
不過請注意,以下動作請確定你知道你在做什麼,且有完整的保護措施下操作
首先要先確認電解液足夠
MF(免保養電池),將密封蓋撬開,目視極板是否乾燥?
用滴管滴入純水,不要加到可以看到液面,只要極板濕潤即可。
而野狼那種需加水的電瓶,則視情況選擇加入電瓶液(稀硫酸)或是純水
(不知道的話就加電瓶液就好了)
然後不要蓋上密封蓋 (重要),需保養電瓶則沒差(本來就有洩液通道)
留意通風
將充電機夾上電瓶 (或用電源供應器也可以)
如果你的充電機是電壓可調式,將電壓調整到15~16V
此時請注意充電電流,避免讓充電電流超過1C (7號電池是6AH,1C就是6A)
如果你的充電機只能調快充、慢充,那就調快充吧~ (攤手)
如果你的充電機什麼都不能調.... 那..那你就接上去聽天由命了
千萬注意電瓶的溫度,必要時準備一盆水把電瓶放進去降溫也可以
不然電瓶如果因為高溫導致外殼變型,那這顆電瓶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用了
如果你把電壓調到16V,仍發現電流很低
此時請繼續調高電壓,20V以內都可以
但是當你調高電壓後,一定要一直顧在充電機旁邊
不然當結晶被打下來以後,極板活性恢復,高電壓會摧出高電流
到時發生什麼事不要找我
充它個幾小時,如果充電電流有明顯上升,就逐步降低電壓,維持一定的充電電流
再用正常的充電模式進行一次充電,就可以測試看看這顆電瓶還能不能工作了
這是比較簡易的電瓶拯救法,救不救得回來很難說
因為不夠專業,救不回來也不用太難過,買顆新的就是了
如果有閒錢的話,要買脈衝式電瓶活化器也是可以啦,但是有點貴就是了
※ 引述《M76 (M76)》之銘言:
: 終於退伍了
: 看看我家的老svmax已經一年沒好好騎了
: 充電也充不進去,電壓維持在1.4V,比三號電池還慘
: 仔細想想想,這個電瓶也用兩年了,說不定是乾掉了
: 於是就去買了純水,六個洞都平均加了幾cc
: 直到覆蓋裡面的那什麼板為止,橡膠蓋裝回去
: 搖一搖,靜待個20分鐘......
: 1.4V............................
: 嗯,完全沒變化
: 沒關係,可能是因為整流器之前報廢
: 所以這個電瓶也徹底往生了,我記得......
: 沒錯,我果然還有一個墊中柱的7號電瓶
: 電錶一量,這個體質更差,只有0.5v
: 一樣拆開加水,巴拉巴拉之後,一量
: 0.5V............................
: 看來都沒救了,電壓連一點點都沒上升
: 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準備出門去買新電瓶了
: 就在出門前,我又不死心的量一次,先量第二顆
: 4.8V!!!!!!!!!!!!!!!!!!!!!!!!!!!!
: 我又驚又喜,六百五六百五,我省了六百五了
: 再看看第一顆
: 14.4V!!!!!!!!!!!!!!!!!!!!!!!!!!!
: 想不到只是加加水,我的電瓶恢復到健康的14v......痾?
: 怎麼會是14V? 我記得電瓶健康是12.8V,就算健康到滿表還是不會到14V啊?
: 原來我電表打錯檔了,出門買電瓶去(煙)
--
--
Tags:
野狼
All Comments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10-29T21:04
at 2010-10-29T21:04
By Margaret
at 2010-11-02T20:09
at 2010-11-02T20:09
By Queena
at 2010-11-03T22:32
at 2010-11-03T22:32
By Jack
at 2010-11-08T21:11
at 2010-11-08T21:11
By Dora
at 2010-11-13T02:46
at 2010-11-13T02:46
By Eden
at 2010-11-17T00:38
at 2010-11-17T00:38
By Leila
at 2010-11-20T09:36
at 2010-11-20T09:36
By Hedy
at 2010-11-23T13:09
at 2010-11-23T13:09
By James
at 2010-11-27T06:56
at 2010-11-27T06:56
By Eartha
at 2010-11-29T14:35
at 2010-11-29T14:35
By Hamiltion
at 2010-12-04T07:01
at 2010-12-04T07:01
By Iris
at 2010-12-08T01:37
at 2010-12-08T01:37
By Oliver
at 2010-12-09T18:01
at 2010-12-09T18:01
By Quintina
at 2010-12-13T11:52
at 2010-12-13T11:52
By Blanche
at 2010-12-15T12:05
at 2010-12-15T12:05
By Rachel
at 2010-12-18T22:33
at 2010-12-18T22:33
By Edward Lewis
at 2010-12-23T04:47
at 2010-12-23T04:47
By Tracy
at 2010-12-25T17:30
at 2010-12-25T17:30
By Frederic
at 2010-12-27T17:56
at 2010-12-27T17:56
By Daph Bay
at 2010-12-31T05:07
at 2010-12-31T05:07
Related Posts
三檔的卡拉咖拉聲?
By Christine
at 2010-10-22T11:05
at 2010-10-22T11:05
成為古董車的要素?
By Robert
at 2010-10-20T04:35
at 2010-10-20T04:35
整流器的問題?
By Connor
at 2010-10-10T13:17
at 2010-10-10T13:17
推 宏晟 及更新店家電話
By Steve
at 2010-10-09T22:24
at 2010-10-09T22:24
老車整理記錄分享 Yamaha FZ2
By Charlotte
at 2010-08-31T16:53
at 2010-08-31T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