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 road 如何煞車 - 單車
By Annie
at 2008-08-18T17:39
at 2008-08-18T17:39
Table of Contents
再來一篇
Take a brake!
關於煞車技巧,我只先講解Off-Road的部分,公路部分,再說!
首先跟上次一樣,請先跟你的車培養好感情,尤其是煞車部分。
煞車的鬆緊,跟個人的騎乘方式、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因此,
我在這裡講述的會比較接近我自己的煞車方式,你不見得要全盤
皆聽,不論是哪一種技巧,請你不要只從文字上學習,請感覺你
的車,感覺每一次的阻力,感覺每一個不順的點,感覺每一條肌
肉跟車子的互動,一旦你懂你的車了,那什麼都好辦了。
1. 煞車鬆緊:
如前所說,煞車的鬆緊跟個人習慣及騎乘方式有關,以我為例,
由於90%以上的時間車子都是在Off-Road上,加上平常會做一些
非尋常的動作,因此我的煞車調的非常數位化,幾乎只有零和一
之差別,每次我都說偷我的車的人一定摔的很慘。但是因為我瞭
解我的車,所以可以控制得宜,不至有前翻或打滑的情形。所有
的車煞車都應當能夠鎖死,只是鎖死前拉桿變化游隙的差異而已
,而我在此稱的鬆緊就是指此游隙的大小而言,游隙大稱為鬆,
小稱為緊。注意!不論鬆緊皆要能鎖死。以下路況的實例我會以
大家較熟悉的中埔山為例。路況大致分成三段,A是平坦路面如山
上涼亭旁的步道,B是靠近終點的那長段Off-Road下坡,C是電塔
路,騎乘速度遞減,坡度難度遞增。
2. 拉桿及手部姿勢:
以個人經驗,若煞車等級夠好,煞車力夠強,應當由中指至小指
及大拇指緊握車把,食指一隻手指扣住煞車拉桿邊緣,注意是邊緣
,不是另外的部分。如此可以得到最大的煞車力兼顧手把的穩地性
,以免發生因突然煞車造成手部滑離開車把的情形。手掌的部分會
影響手臂的姿勢,那就再說!煞車拉桿的游隙比一般要小,如此交
換較強的煞車力。至於如何調教游隙,請上社課。為用力較一般情
形大,拉桿可能會因施力大而非常靠近中指,甚至有時會壓到中指
,所以拉桿的位置應當比一般時候更遠離手指頭,也就是說當煞車
至鎖死時拉桿跟手指距離比較遠,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可將游隙調
小。通常煞車把上都會有一顆小螺絲,可以快速調整游隙。但是如
此調整會使煞車力道增加,應當有心理準備。建議於出發前就路況
考量而做調整,如A段,煞車和一般路面相同即可。B段煞車可調緊
一些,但還不置於出現壓迫中指的情形出現。到C段,因為路面相當
陡,煞車應調至最強,游隙最大,以免壓中指。
3. 下坡技巧:分ABC三路段講解。
A:A段類似前篇所提高速林道,速度最快,在此種路面下坡基本上
不太需要注意什麼技巧,反而是要注意路況,路上的障礙、路旁的
樹枝或突然出現的動物(包括人)。對於可能出現的狀況,心中要
有底,比如有岔路,你在車子一開始啟動時就應當有心理準備,而
不是有人走出來當場措手不及。高速林道可能中間會有高低起伏交
錯,視路況收放煞車,若是小突起,你不會飛的話,那就煞車,以
較低速度經過。若是上坡後接平地,則可以不煞車,但此時身體的
姿勢應當對於不同車速做出不同的重心轉移,這點再說!
B:B段的下坡應當屬於最常見非林道型的下坡。速度因車種、技巧
而有不同。這樣的下坡坡度通常不大,但是路面顛簸。對於這樣的
下坡,煞車應當是時時扣住,但是不要用力,當出現顛簸程度快要
失去控制時,再將煞車漸漸拉緊,千萬不要一下扣死,那會導致前
翻,相當危險。而由於這樣的路況,手指時時扣住煞車,前臂的負
擔會相當大,甚是會酸到無法控制車把,因此當手臂酸時,請放慢
車速,或是停下休息。前煞與後煞的配合,後煞比前煞多一點,但
是後煞不要鎖死,以免打滑,至於如何不鎖死,你去跟你的車溝通!
但是有時後輪適時的打滑,可以增加行進的流暢度,例如五指山中
snake路段,此技巧亦與重心轉移相當有關,再說!
C:C段不是所有騎Off-Road的人都會挑戰的路面。難度相當高,速
度最慢,甚至接近停止。此處的煞車應調至煞車力最強的狀態,因
為需要強大煞車力阻止車子下滑。在此路面,煞車時時都在作用,
而且力量不小。此時最需注意手指是否被拉桿壓迫,若出現不適,
應立即調整。路面若是落差型,則注意力著重於"收",也就是拉住
煞車,不要讓車跑太快。但若是突起型,注意力是在"放",因為速
度慢在前輪撞擊突起時,會停止,甚至前翻,因此在壓過突起時,
應當有一點點的速度,而不是更慢。落差型就是類似階梯的落差,
突起形式類似樹根、石塊突出於路面的地形。速度越慢,重心的配
合越重要,這點再說。
上述情形只是概況,有問題再問。
以上觀念籠統,有問題請問,這樣比較好解決問題。
中埔山是好地方,常去練會進步。
下坡時請記住:Speed is your friend!
--
PSYCHO MOUNTAIN BIKER
http://www.formosanfattire.com
http://rideincity.blogspot.com
--
Take a brake!
關於煞車技巧,我只先講解Off-Road的部分,公路部分,再說!
首先跟上次一樣,請先跟你的車培養好感情,尤其是煞車部分。
煞車的鬆緊,跟個人的騎乘方式、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因此,
我在這裡講述的會比較接近我自己的煞車方式,你不見得要全盤
皆聽,不論是哪一種技巧,請你不要只從文字上學習,請感覺你
的車,感覺每一次的阻力,感覺每一個不順的點,感覺每一條肌
肉跟車子的互動,一旦你懂你的車了,那什麼都好辦了。
1. 煞車鬆緊:
如前所說,煞車的鬆緊跟個人習慣及騎乘方式有關,以我為例,
由於90%以上的時間車子都是在Off-Road上,加上平常會做一些
非尋常的動作,因此我的煞車調的非常數位化,幾乎只有零和一
之差別,每次我都說偷我的車的人一定摔的很慘。但是因為我瞭
解我的車,所以可以控制得宜,不至有前翻或打滑的情形。所有
的車煞車都應當能夠鎖死,只是鎖死前拉桿變化游隙的差異而已
,而我在此稱的鬆緊就是指此游隙的大小而言,游隙大稱為鬆,
小稱為緊。注意!不論鬆緊皆要能鎖死。以下路況的實例我會以
大家較熟悉的中埔山為例。路況大致分成三段,A是平坦路面如山
上涼亭旁的步道,B是靠近終點的那長段Off-Road下坡,C是電塔
路,騎乘速度遞減,坡度難度遞增。
2. 拉桿及手部姿勢:
以個人經驗,若煞車等級夠好,煞車力夠強,應當由中指至小指
及大拇指緊握車把,食指一隻手指扣住煞車拉桿邊緣,注意是邊緣
,不是另外的部分。如此可以得到最大的煞車力兼顧手把的穩地性
,以免發生因突然煞車造成手部滑離開車把的情形。手掌的部分會
影響手臂的姿勢,那就再說!煞車拉桿的游隙比一般要小,如此交
換較強的煞車力。至於如何調教游隙,請上社課。為用力較一般情
形大,拉桿可能會因施力大而非常靠近中指,甚至有時會壓到中指
,所以拉桿的位置應當比一般時候更遠離手指頭,也就是說當煞車
至鎖死時拉桿跟手指距離比較遠,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可將游隙調
小。通常煞車把上都會有一顆小螺絲,可以快速調整游隙。但是如
此調整會使煞車力道增加,應當有心理準備。建議於出發前就路況
考量而做調整,如A段,煞車和一般路面相同即可。B段煞車可調緊
一些,但還不置於出現壓迫中指的情形出現。到C段,因為路面相當
陡,煞車應調至最強,游隙最大,以免壓中指。
3. 下坡技巧:分ABC三路段講解。
A:A段類似前篇所提高速林道,速度最快,在此種路面下坡基本上
不太需要注意什麼技巧,反而是要注意路況,路上的障礙、路旁的
樹枝或突然出現的動物(包括人)。對於可能出現的狀況,心中要
有底,比如有岔路,你在車子一開始啟動時就應當有心理準備,而
不是有人走出來當場措手不及。高速林道可能中間會有高低起伏交
錯,視路況收放煞車,若是小突起,你不會飛的話,那就煞車,以
較低速度經過。若是上坡後接平地,則可以不煞車,但此時身體的
姿勢應當對於不同車速做出不同的重心轉移,這點再說!
B:B段的下坡應當屬於最常見非林道型的下坡。速度因車種、技巧
而有不同。這樣的下坡坡度通常不大,但是路面顛簸。對於這樣的
下坡,煞車應當是時時扣住,但是不要用力,當出現顛簸程度快要
失去控制時,再將煞車漸漸拉緊,千萬不要一下扣死,那會導致前
翻,相當危險。而由於這樣的路況,手指時時扣住煞車,前臂的負
擔會相當大,甚是會酸到無法控制車把,因此當手臂酸時,請放慢
車速,或是停下休息。前煞與後煞的配合,後煞比前煞多一點,但
是後煞不要鎖死,以免打滑,至於如何不鎖死,你去跟你的車溝通!
但是有時後輪適時的打滑,可以增加行進的流暢度,例如五指山中
snake路段,此技巧亦與重心轉移相當有關,再說!
C:C段不是所有騎Off-Road的人都會挑戰的路面。難度相當高,速
度最慢,甚至接近停止。此處的煞車應調至煞車力最強的狀態,因
為需要強大煞車力阻止車子下滑。在此路面,煞車時時都在作用,
而且力量不小。此時最需注意手指是否被拉桿壓迫,若出現不適,
應立即調整。路面若是落差型,則注意力著重於"收",也就是拉住
煞車,不要讓車跑太快。但若是突起型,注意力是在"放",因為速
度慢在前輪撞擊突起時,會停止,甚至前翻,因此在壓過突起時,
應當有一點點的速度,而不是更慢。落差型就是類似階梯的落差,
突起形式類似樹根、石塊突出於路面的地形。速度越慢,重心的配
合越重要,這點再說。
上述情形只是概況,有問題再問。
以上觀念籠統,有問題請問,這樣比較好解決問題。
中埔山是好地方,常去練會進步。
下坡時請記住:Speed is your friend!
--
PSYCHO MOUNTAIN BIKER
http://www.formosanfattire.com
http://rideincity.blogspot.com
--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Thomas
at 2008-08-21T17:36
at 2008-08-21T17:36
By Olga
at 2008-08-26T02:25
at 2008-08-26T02:25
By Jack
at 2008-08-27T14:38
at 2008-08-27T14:38
By Mia
at 2008-09-01T06:07
at 2008-09-01T06:07
By Thomas
at 2008-09-02T02:47
at 2008-09-02T02:47
By Carol
at 2008-09-06T06:39
at 2008-09-06T06:39
By Robert
at 2008-09-08T18:14
at 2008-09-08T18:14
By Kyle
at 2008-09-10T01:08
at 2008-09-10T01:08
By Jessica
at 2008-09-13T22:19
at 2008-09-13T22:19
By Carol
at 2008-09-16T05:37
at 2008-09-16T05:37
By Caitlin
at 2008-09-18T08:03
at 2008-09-18T08:03
By Freda
at 2008-09-19T20:45
at 2008-09-19T20:45
By Mia
at 2008-09-23T23:14
at 2008-09-23T23:14
By Gary
at 2008-09-27T08:21
at 2008-09-27T08:21
By Yedda
at 2008-09-28T06:11
at 2008-09-28T06:11
By Suhail Hany
at 2008-09-29T21:45
at 2008-09-29T21:45
By Harry
at 2008-10-01T17:04
at 2008-10-01T17:04
Related Posts
有人從花蓮上武嶺的嗎?
By Poppy
at 2008-08-14T14:31
at 2008-08-14T14:31
女性車友請進^^"
By Frederica
at 2008-08-13T17:40
at 2008-08-13T17:40
亞洲車手VS歐美車手
By Frederica
at 2008-08-13T04:53
at 2008-08-13T04:53
請問高亮度車燈
By Linda
at 2008-08-12T07:06
at 2008-08-12T07:06
Wintec WPL-1000 GPS軌跡紀錄器
By Erin
at 2008-08-10T13:00
at 2008-08-10T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