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TCR ADV SL簡短心得 - 公路車
By Ida
at 2017-02-15T15:56
at 2017-02-15T15:56
Table of Contents
好的,那麼我們繼續深入討論,有關於前端操控的這個議題。
刪除部分的推文是為了儘量集中討論範圍。
總會有人對TCR(或是該說國產車?)比較有愛的,這時候換前叉就比換車架要更實
際一點。
受為優先。
而我這邊要討論的是器材設計造成的先天差異。
個人發文的起因是有人起頭之後,後續多人表示TCR下坡會不穩。若是真要定義神經
質與否,個人的認為曳距的長短是判定的理由,至於要多短請見後文。
然而,就算你無法定義也無所謂,可否先分享一下你認為哪些車是跟TCR相反,操控
上遲鈍不靈敏的?
行衡量,當然多方打聽也是一種參考,例如本次被大家廣泛提出來的TCR。
至於要如何量化……
感謝數據支援,台灣網頁就放棄治療吧。難怪這麼多人要去澳洲(大噓)。
從這個表格可以很明顯得知現行的TCR保持著一直以來都很短的軸距,還有全尺寸共
用的前叉。我曾經說過,像這樣共用前叉的好處就是廠商的庫存問題相對好解決,成
本也相對容易壓低。然而這在騎乘上常會造成的問題就是尺寸越大的車架曳距會越短
相對越靈敏(或是說神經質)。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會發生,虛迷效應。這是在
車速提高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車輛穩定性下降的一種物理現象。
當然台灣人普遍沒那麼高,也就比較沒人管這件事。不過連帶的一個議題就是,同款
車在不同大小的幾何設計差異是否能保證全部的尺寸都有相近或相等的性能。這個就
不在本次討論的範籌之中。
國外的手工車架製作者曾明確指出2.5英吋(63.5mm)是一個門檻。對比一些同樣有
公佈曳距的品牌,例如BMC,他們家全車系的曳距都不會小於6公分。所以如果要我來
定義前端操控是否神經質,那麼曳距是否大於6公分就是個臨界點。
不過很有趣的是,我另外又查詢了幾個品牌,發現在曳距的部分有滿大的落差。專業
牌和佳能牌的曳距甚至比TCR還短,TCR的軸距甚至也相對很多品牌來講算長了。不知
道是不是有這兩家的車友可以經驗分享一下的?
現小尺寸和大尺寸的性能落差。
來加入現在的議題之中。
用,去買便宜的105或是Apex就好?
了勝負……
歡喜的結局。
叉的配合,兩者不完全相關。
回到前端操控性的部分,個人所認定車輛組成和前端操控性相關的客觀因子可以條列
如下:
.龍頭長度、龍頭剛性
.把手寬度、把手剛性
.頭管角度、頭管尺寸
.前叉偏移、前叉剛性、前叉重量
.車架曳距、前輪軸距、前三角剛性
.前輪總重、前輪胎寬、前輪胎紋、前輪側向剛性
而簡單的2分法,數值如何會越穩或不穩?
通常來說,長度越長、寬度越寬、曳距越大、軸距越長、重量越重這些都是提高穩定
性的加分項目,反之就是扣分項目。
以TCR的例子繼續說明,這台車的曳距較短、前軸距較短,配上大尺寸的頭碗及高剛
性的前三角結構,讓這台車有著非常靈活的前端反應;然過過於活潑的特性也讓許多
人覺得TCR在高速下的穩定性不夠好。
解套的方法之一是增加龍頭的長度作補償,然而個人的看法是如果需要增加的長度過
多,反而會造成fitting的困擾;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TCR靈活的特性。若是如此則個
人會建議考慮換車。單換前叉未嚐不可,但實作上通常較難克服頭碗的規格問題。
這一串就歡迎大家各方經驗分享囉。
--
刪除部分的推文是為了儘量集中討論範圍。
→ loserfatotak: tcr那麼靈敏是trail的關係嗎?那換前叉不就好了 02/14 18:18
→ abcd11001100: 除了前叉,換車架不是更好 02/14 18:41
曳距同時受到車架和前叉影響,所以單換哪部分都可以,主要是頭碗規格要合。當然 總會有人對TCR(或是該說國產車?)比較有愛的,這時候換前叉就比換車架要更實
際一點。
推 mofox : 原廠龍頭騎那麼久,也不覺得下坡不穩阿.... 02/14 19:02
有個非常重點要先提出,之前有大大強調過「因人而異」,因此騎乘時請以自己的感 受為優先。
而我這邊要討論的是器材設計造成的先天差異。
推 posl597 : 那麻煩你定義一下你的神經質是甚麼? 我無法定義敏感 02/14 19:21
非常好的演繹推理,質疑別人之後被反質疑的反反質疑,典型的條件式轉向。 個人發文的起因是有人起頭之後,後續多人表示TCR下坡會不穩。若是真要定義神經
質與否,個人的認為曳距的長短是判定的理由,至於要多短請見後文。
然而,就算你無法定義也無所謂,可否先分享一下你認為哪些車是跟TCR相反,操控
上遲鈍不靈敏的?
推 taiwangayu : 單純好奇,靈敏度有辦法量化嗎,還是也是玄學的分支 02/14 19:21
→ taiwangayu : ? 02/14 19:21
→ Cach252 : 敏感只有比較值 沒有絕對值 衡量過後尋找最喜歡的吧 02/14 19:36
絕對不會是玄學,然而所謂的特性都需要有比較的基準點,這部分就像C君說的要自 行衡量,當然多方打聽也是一種參考,例如本次被大家廣泛提出來的TCR。
至於要如何量化……
感謝數據支援,台灣網頁就放棄治療吧。難怪這麼多人要去澳洲(大噓)。
從這個表格可以很明顯得知現行的TCR保持著一直以來都很短的軸距,還有全尺寸共
用的前叉。我曾經說過,像這樣共用前叉的好處就是廠商的庫存問題相對好解決,成
本也相對容易壓低。然而這在騎乘上常會造成的問題就是尺寸越大的車架曳距會越短
相對越靈敏(或是說神經質)。而且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會發生,虛迷效應。這是在
車速提高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車輛穩定性下降的一種物理現象。
當然台灣人普遍沒那麼高,也就比較沒人管這件事。不過連帶的一個議題就是,同款
車在不同大小的幾何設計差異是否能保證全部的尺寸都有相近或相等的性能。這個就
不在本次討論的範籌之中。
國外的手工車架製作者曾明確指出2.5英吋(63.5mm)是一個門檻。對比一些同樣有
公佈曳距的品牌,例如BMC,他們家全車系的曳距都不會小於6公分。所以如果要我來
定義前端操控是否神經質,那麼曳距是否大於6公分就是個臨界點。
不過很有趣的是,我另外又查詢了幾個品牌,發現在曳距的部分有滿大的落差。專業
牌和佳能牌的曳距甚至比TCR還短,TCR的軸距甚至也相對很多品牌來講算長了。不知
道是不是有這兩家的車友可以經驗分享一下的?
→ japin : 以M號來說.一樣上管550左右的車.TCR的FC較短.TRAIL 02/14 19:53
→ japin : 也較小.. 02/14 19:53
你提到了一個盲點,車架尺寸是否相同或接近,否則光是同款車不同尺寸都有可能出 現小尺寸和大尺寸的性能落差。
推 japin : FC短重心前移.爬坡有利.下坡就... 02/14 19:57
→ fjack : 我也覺得tcr下坡比較不穩,需要用點技巧,我是習慣 02/14 20:22
→ fjack : 將屁股往後移,重心放在車後,就能克服 02/14 20:22
推 carterho : 下坡比上坡還累.. 02/14 20:23
→ fjack : tcr 的特性如此,只能用技巧去適應它 02/14 20:25
→ fjack : 習慣就不累,我已經習慣下坡時重心往後移 02/14 20:26
→ fjack : 照一般平路的重心,老實說,我覺得tcr下坡很可怕 02/14 20:28
→ fjack : 也有朋友,因為覺得TCR下坡不穩,入手不久就換車 02/14 20:37
→ fjack : TCR 下坡需要較多技巧,但多數人都跟我一樣技術不好 02/14 20:37
→ fjack : 我也是騎一陣子TCR, 才習慣性在下坡時轉移重心的.. 02/14 20:38
→ fjack : 新手是不是會因為TCR的特性造成摔車風險, 我覺得是. 02/14 20:39
操作技術確實有差的,不然人人都是平地花式高手了。但這部分個人覺得不適合拿 來加入現在的議題之中。
→ demo68 : TCR下坡沒什麼不好...只有屁股不好怪車子XD 02/14 21:30
絕對不是這麼說,如果器材都沒有差異,我們是不是可以說Dura ace或是Red都不要 用,去買便宜的105或是Apex就好?
→ abcd11001100: 有沒有選手騎TCR,下坡突圍的例子呢? 02/14 23:29
→ abcd11001100: 忘記選手龍頭超長,這樣比不準... 02/14 23:33
這點我也覺得沒有說服力,某種程度上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比賽當下運氣往往左右 了勝負……
→ jack18262 : 我騎屎特拉鋁車 原廠龍頭6度9CM本來也算靈敏(?) 02/14 23:55
→ jack18262 : 路不平容易彈 車太小FITTING後用-17度12CM 換之前下 02/14 23:55
→ jack18262 : 坡速度一樣可均速40+ 只是要更小心 現在是很穩 02/14 23:55
路面不平穩造成的彈跳經驗上跟龍頭長短沒有正相關。 推 doglegbow : TCR很靈敏,一開始騎公路車就騎TCR,覺得超可怕, 02/15 00:05
→ doglegbow : 後來騎習慣之後就覺得很棒,所以第二台還是換TCR。 02/15 00:05
→ doglegbow : 不過也許是因為沒有騎過其他車 02/15 00:05
能習慣的話那是好事,如果長久下來又沒有因此出現運動傷害或是問題的更是個皆大 歡喜的結局。
推 bonzi4015 : 騎了6.7年的TCR我也覺得它真的比較神經質 除了下坡 02/15 09:01
→ bonzi4015 : 衝刺也有相同的問題 覺得跟壓縮車架有很大的關係 02/15 09:03
壓縮型的設計主要是可以降低重心位置和減低車架重,操控上的靈敏與否是頭管和前 叉的配合,兩者不完全相關。
回到前端操控性的部分,個人所認定車輛組成和前端操控性相關的客觀因子可以條列
如下:
.龍頭長度、龍頭剛性
.把手寬度、把手剛性
.頭管角度、頭管尺寸
.前叉偏移、前叉剛性、前叉重量
.車架曳距、前輪軸距、前三角剛性
.前輪總重、前輪胎寬、前輪胎紋、前輪側向剛性
而簡單的2分法,數值如何會越穩或不穩?
通常來說,長度越長、寬度越寬、曳距越大、軸距越長、重量越重這些都是提高穩定
性的加分項目,反之就是扣分項目。
以TCR的例子繼續說明,這台車的曳距較短、前軸距較短,配上大尺寸的頭碗及高剛
性的前三角結構,讓這台車有著非常靈活的前端反應;然過過於活潑的特性也讓許多
人覺得TCR在高速下的穩定性不夠好。
解套的方法之一是增加龍頭的長度作補償,然而個人的看法是如果需要增加的長度過
多,反而會造成fitting的困擾;甚至有可能因此失去TCR靈活的特性。若是如此則個
人會建議考慮換車。單換前叉未嚐不可,但實作上通常較難克服頭碗的規格問題。
這一串就歡迎大家各方經驗分享囉。
--
Tags:
公路車
All Comments
By Edwina
at 2017-02-18T22:28
at 2017-02-18T22:28
By Gilbert
at 2017-02-22T11:27
at 2017-02-22T11:27
By Thomas
at 2017-02-23T16:16
at 2017-02-23T16:16
By Dorothy
at 2017-02-24T06:02
at 2017-02-24T06:02
By Bennie
at 2017-02-27T17:48
at 2017-02-27T17:48
By Connor
at 2017-02-28T03:01
at 2017-02-28T03:01
By George
at 2017-03-05T01:02
at 2017-03-05T01:02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3-07T04:17
at 2017-03-07T04:17
By Quintina
at 2017-03-08T07:10
at 2017-03-08T07:10
By Heather
at 2017-03-08T12:24
at 2017-03-08T12:24
By Zanna
at 2017-03-11T10:11
at 2017-03-11T10:11
By Christine
at 2017-03-12T10:43
at 2017-03-12T10:4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7-03-14T05:44
at 2017-03-14T05:44
By Eartha
at 2017-03-18T13:16
at 2017-03-18T13:16
By Rosalind
at 2017-03-22T04:03
at 2017-03-22T04:03
By Elizabeth
at 2017-03-23T17:46
at 2017-03-23T17:46
By Leila
at 2017-03-24T13:45
at 2017-03-24T13:45
By Una
at 2017-03-28T04:19
at 2017-03-28T04:19
By Poppy
at 2017-03-30T19:17
at 2017-03-30T19:17
By Oliver
at 2017-03-31T21:13
at 2017-03-31T21:13
By Genevieve
at 2017-04-01T19:42
at 2017-04-01T19:42
By Oscar
at 2017-04-02T14:49
at 2017-04-02T14:49
By Jessica
at 2017-04-06T20:51
at 2017-04-06T20:51
By Frederica
at 2017-04-07T05:46
at 2017-04-07T05:46
By Kumar
at 2017-04-07T07:51
at 2017-04-07T07:51
By Freda
at 2017-04-10T08:29
at 2017-04-10T08:29
By Donna
at 2017-04-11T04:36
at 2017-04-11T04:36
By Belly
at 2017-04-15T05:53
at 2017-04-15T05:53
By Anonymous
at 2017-04-15T10:31
at 2017-04-15T10:31
By Lauren
at 2017-04-15T18:17
at 2017-04-15T18:17
By Isabella
at 2017-04-16T08:54
at 2017-04-16T08:54
By Damian
at 2017-04-20T05:32
at 2017-04-20T05:32
By Ursula
at 2017-04-20T09:52
at 2017-04-20T09:52
By Necoo
at 2017-04-23T02:45
at 2017-04-23T02:45
By Robert
at 2017-04-24T17:53
at 2017-04-24T17:53
By Margaret
at 2017-04-25T17:35
at 2017-04-25T17:35
By Gary
at 2017-04-25T19:51
at 2017-04-25T19:51
By Ursula
at 2017-04-28T09:42
at 2017-04-28T09:42
By Lauren
at 2017-04-30T14:29
at 2017-04-30T14:29
Related Posts
二二八假期 西北雙進武嶺
By Genevieve
at 2017-02-15T00:21
at 2017-02-15T00:21
GIANT TCR ADV SL簡短心得
By Isabella
at 2017-02-14T14:15
at 2017-02-14T14:15
辦自行車活動沒交管 玩家遭重機衝撞身亡
By Anthony
at 2017-02-14T01:06
at 2017-02-14T01:06
02/19 路竹科學園區繞圈圈
By Connor
at 2017-02-14T00:03
at 2017-02-14T00:03
辦自行車活動沒交管 玩家遭重機衝撞身亡
By Tom
at 2017-02-13T20:36
at 2017-02-13T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