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前懸吊演進 - 機車
By Bennie
at 2009-11-21T20:15
at 2009-11-21T20:15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http://30cmlp.tw/67pmfx
==============================================================================
▲Front Telelever Suspension
█上三角台、內管█下三角台、外管█搖臂█車架█避震器⊙旋轉接頭⊕球接頭
◢▇﹨
▇▇▇ ﹨﹨
█◤ㄣ ﹨﹨
▉ ㄣ ﹨﹨
▊ ㄣ ﹨﹨
▊ ㄣ ⊕◥▋
⊙▇▇▇▇▇▇﹨﹨
﹨﹨
﹨﹨
﹨﹨
﹨﹨
﹨◎輪軸
當paralever II在1993年於R1100GS登場,BMW同時也發表了新的Telelever前懸
吊系統。一般傳統潛望式前叉的問題是所有作用在車頭的力會全部的傳到車手上,也
就是騎士身上。有些人認為這是優點,可以讓騎士讀取到更多的資訊,但是也有人認
為這是潛望式前叉的缺點並且認為這是歷史上一個不幸的偶然。BMW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研發了將煞車和避震的力從把手上分離的telelever。telelever用單隻的避震器
取代了傳統兩支前叉的避震功能。但是還是保有兩隻前叉,這兩隻前叉的功能則變成
車架的一部分,並讓前輪有個剛性足夠的地方可以鎖,另外則是跟傳統潛望式一樣的
功能-控制前輪。而單隻避震器兩端分別鎖在車架和一個鎖在車架的A臂上,A臂的前端
則利用球接頭鎖在下三角台上。當你騎過一個坑洞時,力流會從車輪經過前叉-下三角
台-球接頭-A臂在到避震器。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在前叉另外設計防俯衝系統,當配備
telelever時,煞車沉車頭的現象會減輕到接近消失。另一個好處就是轉向系統的軸承
所受的力會大幅度的減少。因為telelever這麼的與眾不同,騎士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
應這個獨特的系統。
▲Front Duolever Suspension
█前叉█雙搖臂█車架█避震器█轉向機構⊙旋轉接頭
▋
█████
█◤ ⊙
█ \
█ \
██ ⊙
⊙▆▆▆▆▅ ︱
▉ ㄣ ﹨ ︱
▉ ㄣ ﹨ ▉⊙
▊ ㄣ ﹨ ▋
⊙▆▆▆▆▅ ▌
█▋
█▊
█▋
█▍
█
▉
◎輪軸
因為BMW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所以在2004年BMW便決定將telelever視為過時的產
品,並在他們的第一台直四旅跑車K1200S上發表了Duolever。我不確定,但是我想BMW
的工程師應該認為雙搖臂系統才是最佳的懸吊設計,才會同時在前後懸吊上使用了相同
的概念。Duolever是從Norman Hossack 的 double wishbone / parallelogram suspen
-sion改良而來。所以有時候會稱之為Hossack Suspension。這個想法是在Hossack在修
改HONDA的XL500時產生的。而在90年代初他改了一輛BMW K100RS,他馬上想到了這個設
計,就像後懸吊的paralever,他的幾何型式就像雙A臂系統。如同telelever,duolever
的避震器與連接的桿件並不屬於轉向機構。但是在轉向機構上duolever跟telelever有很
大的不同。看上圖,你可以發現懸吊系統與轉向系統是完全分離的,除了兩個將兩系統相
連的連桿(這兩個桿件完全只提供轉向使用,完全沒有避震或支撐的功能)。當你騎在前
Duolever,後ParaleverIII的K1200S上會發現他與任何其他的車都不同。然而儘管在技術
上來看這種前後懸吊在現在都算上乘,但是騎士們的評價還是非常的兩極。
--
==============================================================================
▲Front Telelever Suspension
█上三角台、內管█下三角台、外管█搖臂█車架█避震器⊙旋轉接頭⊕球接頭
◢▇﹨
▇▇▇ ﹨﹨
█◤ㄣ ﹨﹨
▉ ㄣ ﹨﹨
▊ ㄣ ﹨﹨
▊ ㄣ ⊕◥▋
⊙▇▇▇▇▇▇﹨﹨
﹨﹨
﹨﹨
﹨﹨
﹨﹨
﹨◎輪軸
當paralever II在1993年於R1100GS登場,BMW同時也發表了新的Telelever前懸
吊系統。一般傳統潛望式前叉的問題是所有作用在車頭的力會全部的傳到車手上,也
就是騎士身上。有些人認為這是優點,可以讓騎士讀取到更多的資訊,但是也有人認
為這是潛望式前叉的缺點並且認為這是歷史上一個不幸的偶然。BMW為了解決這個問
題,研發了將煞車和避震的力從把手上分離的telelever。telelever用單隻的避震器
取代了傳統兩支前叉的避震功能。但是還是保有兩隻前叉,這兩隻前叉的功能則變成
車架的一部分,並讓前輪有個剛性足夠的地方可以鎖,另外則是跟傳統潛望式一樣的
功能-控制前輪。而單隻避震器兩端分別鎖在車架和一個鎖在車架的A臂上,A臂的前端
則利用球接頭鎖在下三角台上。當你騎過一個坑洞時,力流會從車輪經過前叉-下三角
台-球接頭-A臂在到避震器。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必在前叉另外設計防俯衝系統,當配備
telelever時,煞車沉車頭的現象會減輕到接近消失。另一個好處就是轉向系統的軸承
所受的力會大幅度的減少。因為telelever這麼的與眾不同,騎士可能需要一點時間適
應這個獨特的系統。
▲Front Duolever Suspension
█前叉█雙搖臂█車架█避震器█轉向機構⊙旋轉接頭
▋
█████
█◤ ⊙
█ \
█ \
██ ⊙
⊙▆▆▆▆▅ ︱
▉ ㄣ ﹨ ︱
▉ ㄣ ﹨ ▉⊙
▊ ㄣ ﹨ ▋
⊙▆▆▆▆▅ ▌
█▋
█▊
█▋
█▍
█
▉
◎輪軸
因為BMW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所以在2004年BMW便決定將telelever視為過時的產
品,並在他們的第一台直四旅跑車K1200S上發表了Duolever。我不確定,但是我想BMW
的工程師應該認為雙搖臂系統才是最佳的懸吊設計,才會同時在前後懸吊上使用了相同
的概念。Duolever是從Norman Hossack 的 double wishbone / parallelogram suspen
-sion改良而來。所以有時候會稱之為Hossack Suspension。這個想法是在Hossack在修
改HONDA的XL500時產生的。而在90年代初他改了一輛BMW K100RS,他馬上想到了這個設
計,就像後懸吊的paralever,他的幾何型式就像雙A臂系統。如同telelever,duolever
的避震器與連接的桿件並不屬於轉向機構。但是在轉向機構上duolever跟telelever有很
大的不同。看上圖,你可以發現懸吊系統與轉向系統是完全分離的,除了兩個將兩系統相
連的連桿(這兩個桿件完全只提供轉向使用,完全沒有避震或支撐的功能)。當你騎在前
Duolever,後ParaleverIII的K1200S上會發現他與任何其他的車都不同。然而儘管在技術
上來看這種前後懸吊在現在都算上乘,但是騎士們的評價還是非常的兩極。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Agnes
at 2009-11-22T01:08
at 2009-11-22T01:08
By Gary
at 2009-11-22T06:44
at 2009-11-22T06:44
By Joe
at 2009-11-26T18:31
at 2009-11-26T18:31
By Daniel
at 2009-11-29T00:27
at 2009-11-29T00:27
By Jack
at 2009-12-02T16:15
at 2009-12-02T16:15
By Connor
at 2009-12-03T12:18
at 2009-12-03T12:18
By Olivia
at 2009-12-06T06:18
at 2009-12-06T06:18
By Iris
at 2009-12-06T07:31
at 2009-12-06T07:31
By Hardy
at 2009-12-06T16:37
at 2009-12-06T16:37
Related Posts
BMW後懸吊演進
By Megan
at 2009-11-20T22:10
at 2009-11-20T22:10
國暉機車座墊/坐墊修改
By Noah
at 2009-11-20T09:45
at 2009-11-20T09:45
請推薦1000以下的冬季手套
By Ingrid
at 2009-11-20T01:35
at 2009-11-20T01:35
98年10月份各廠機車銷售數字 (內外銷合計)
By Megan
at 2009-11-16T23:50
at 2009-11-16T23:50
柔軟操握 ─ Nankai SDG-356 騎士冬季短手套
By Michael
at 2009-11-16T16:15
at 2009-11-16T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