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系統 - 機車
By Carol
at 2012-09-09T10:56
at 2012-09-09T10:56
Table of Contents
然後最近一些其他網路上很多對於小型機車上ABS的看法,
我在這裡也整理一下我在其他網站的資料一起發一下,
和大家分享和討論。
簡單的解說一下,ABS作用原理是這樣的:
輪胎本身會轉動,胎面和地面之間也會出現滑動。
在純滾動的期間,胎面和地面接觸的地方是相對靜止的不會滑動,
所以存在的是最大靜摩擦力。
(但是因為可以滾動的因素,我們感覺不出來有太大的摩擦力)
但是一旦輪胎停止滾動,改為滑動,胎面和地面之間,
在一開始會存在最大靜摩擦力,就是讓胎面開使滑動的力量,
滑動開始之後,就會改成動摩擦力,
而我們知道,最大靜摩擦力會大於動摩擦力。
當車輛行進間我們使用最強大的煞車,
以現代煞車系統的設計,都可以輕易的把碟盤(或煞車輪鼓)咬死,
也就是說輪胎開始不滾動。
如果這個時候胎面抓地力不夠,不論是胎皮材質,或是路面狀況,
輪胎就會開始進入滑動的狀態,就開始回到一開始說的狀況,
會有最大靜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前)和動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後)的差異。
而輪胎本身有沒有滾動,不但是最大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的差異,
還存在著另一個大差別:循跡性。
輪胎如果不會滾動,就會失去循跡性。
一個輪胎靜止在地面,不讓他滾動的話,你可以往四面八方拖行,
但是一旦讓他可以滾動,你就會發覺只有順著滾動方向可以輕易前後移動,
其他方向都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動(因為往其他方向就是拖行)。
所以今天ABS系統存在的目的,
一個是在需要強大煞車時,可以在煞車系統即將或已經鎖死碟盤(也就是輪胎)時,
稍微瞬間釋放一點煞車力道,
讓輪胎一直可以處在可以稍微滾動--完全不滾動的拖行兩個狀態間,
也就是說以胎面對地面的觀點,輪胎一直是處在不滑行下,盡量保有最大靜摩擦力。
(煞車力量會變小嗎?不會,別忘了你還是把煞車抓死喔)
等到鎖死消失,會再把煞車力道還回去,一直重複,
作用可以達到每秒十次以上。
另一個極大的優點,
就是在保有前述最大煞車力道下,輪胎依然不會咬死打滑,
也就是輪胎依然可以滾動,保有循跡性,駕駛還是可以適度的操控方向。
再來,駕駛本身不需要經過訓練,緊急狀況下只要專心的把煞車抓死就好了,
其他的交給ABS幫你處理。
還有每次提到安全配備,就會有人說"安全駕駛,防衛駕駛關念"最重要,
安全裝備不是萬能之類的。
這是廢話好嗎?
安全觀念本來就應該要有,就好像上車先扣安全帶是一樣的基本。
這些安全配備的目的就是在預防萬一,再強大的觀念也會有遇到萬一的情況,
萬一你閃神了,萬一別人沒注意到,萬一路況有問題,
這些裝備就可以彌補,或是盡力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全罩安全帽(甚至有拿認證的),護具,ABS,碟煞或是煞車系統,輪胎本身,
或是汽車的氣囊,ESP,撞擊測試,都是一樣。
沒有人說有了這些東西就無敵,
就不需要基本的觀念或是像是安全帶等等的基本保護裝置。
為什麼老是有人要用二分法?難道這些安全裝備和觀念不能並存嗎?
經濟能力可以負擔,萬了自己的安全,
就該鼓勵去買這一類的裝備,
用一次就還本,能保護生命甚至不要受傷,就是有賺了。
還有,請不要再去幻想說您的技術可以高超到"達到ABS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好嘛!
不但要精確的控制在打滑邊緣,還要一秒鐘好幾次的煞車動做,沒有人可以做到的。
就算是專業車手,也頂多在嚴格訓練之後,狀況很好之下勉強接近那樣的效果,
一般的民眾只能完全依靠這些裝備來彌補了。
就算裝備可能故障,在他故障前也不知道幫助你多少次了,不需要因咽廢食。
因為緊急狀況出現,駕駛急煞車,太大力,造成打滑,失控,
不限於騎的快,或是玩特技才會出現,
只要適當的狀況出現,像是路面積水,有泥沙等等,低速也會發生。
對於廠商推出這樣實用的安全配備是應該要鼓勵,
也應該鼓勵民眾盡量去選購這樣的配備。
--
惡魔是由我們自己的意志變出來的,攻擊我們的就是這些惡魔。
沒有取得資料之前即創立理論,是大錯特錯的做法。
我們不知不覺中會為了配合理論而扭曲事實,卻不會為了配合事實而改變理論。
--
我在這裡也整理一下我在其他網站的資料一起發一下,
和大家分享和討論。
簡單的解說一下,ABS作用原理是這樣的:
輪胎本身會轉動,胎面和地面之間也會出現滑動。
在純滾動的期間,胎面和地面接觸的地方是相對靜止的不會滑動,
所以存在的是最大靜摩擦力。
(但是因為可以滾動的因素,我們感覺不出來有太大的摩擦力)
但是一旦輪胎停止滾動,改為滑動,胎面和地面之間,
在一開始會存在最大靜摩擦力,就是讓胎面開使滑動的力量,
滑動開始之後,就會改成動摩擦力,
而我們知道,最大靜摩擦力會大於動摩擦力。
當車輛行進間我們使用最強大的煞車,
以現代煞車系統的設計,都可以輕易的把碟盤(或煞車輪鼓)咬死,
也就是說輪胎開始不滾動。
如果這個時候胎面抓地力不夠,不論是胎皮材質,或是路面狀況,
輪胎就會開始進入滑動的狀態,就開始回到一開始說的狀況,
會有最大靜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前)和動摩擦力(開始滑動之後)的差異。
而輪胎本身有沒有滾動,不但是最大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的差異,
還存在著另一個大差別:循跡性。
輪胎如果不會滾動,就會失去循跡性。
一個輪胎靜止在地面,不讓他滾動的話,你可以往四面八方拖行,
但是一旦讓他可以滾動,你就會發覺只有順著滾動方向可以輕易前後移動,
其他方向都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動(因為往其他方向就是拖行)。
所以今天ABS系統存在的目的,
一個是在需要強大煞車時,可以在煞車系統即將或已經鎖死碟盤(也就是輪胎)時,
稍微瞬間釋放一點煞車力道,
讓輪胎一直可以處在可以稍微滾動--完全不滾動的拖行兩個狀態間,
也就是說以胎面對地面的觀點,輪胎一直是處在不滑行下,盡量保有最大靜摩擦力。
(煞車力量會變小嗎?不會,別忘了你還是把煞車抓死喔)
等到鎖死消失,會再把煞車力道還回去,一直重複,
作用可以達到每秒十次以上。
另一個極大的優點,
就是在保有前述最大煞車力道下,輪胎依然不會咬死打滑,
也就是輪胎依然可以滾動,保有循跡性,駕駛還是可以適度的操控方向。
再來,駕駛本身不需要經過訓練,緊急狀況下只要專心的把煞車抓死就好了,
其他的交給ABS幫你處理。
還有每次提到安全配備,就會有人說"安全駕駛,防衛駕駛關念"最重要,
安全裝備不是萬能之類的。
這是廢話好嗎?
安全觀念本來就應該要有,就好像上車先扣安全帶是一樣的基本。
這些安全配備的目的就是在預防萬一,再強大的觀念也會有遇到萬一的情況,
萬一你閃神了,萬一別人沒注意到,萬一路況有問題,
這些裝備就可以彌補,或是盡力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全罩安全帽(甚至有拿認證的),護具,ABS,碟煞或是煞車系統,輪胎本身,
或是汽車的氣囊,ESP,撞擊測試,都是一樣。
沒有人說有了這些東西就無敵,
就不需要基本的觀念或是像是安全帶等等的基本保護裝置。
為什麼老是有人要用二分法?難道這些安全裝備和觀念不能並存嗎?
經濟能力可以負擔,萬了自己的安全,
就該鼓勵去買這一類的裝備,
用一次就還本,能保護生命甚至不要受傷,就是有賺了。
還有,請不要再去幻想說您的技術可以高超到"達到ABS的程度",那是不可能的好嘛!
不但要精確的控制在打滑邊緣,還要一秒鐘好幾次的煞車動做,沒有人可以做到的。
就算是專業車手,也頂多在嚴格訓練之後,狀況很好之下勉強接近那樣的效果,
一般的民眾只能完全依靠這些裝備來彌補了。
就算裝備可能故障,在他故障前也不知道幫助你多少次了,不需要因咽廢食。
因為緊急狀況出現,駕駛急煞車,太大力,造成打滑,失控,
不限於騎的快,或是玩特技才會出現,
只要適當的狀況出現,像是路面積水,有泥沙等等,低速也會發生。
對於廠商推出這樣實用的安全配備是應該要鼓勵,
也應該鼓勵民眾盡量去選購這樣的配備。
--
惡魔是由我們自己的意志變出來的,攻擊我們的就是這些惡魔。
沒有取得資料之前即創立理論,是大錯特錯的做法。
我們不知不覺中會為了配合理論而扭曲事實,卻不會為了配合事實而改變理論。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12-09-12T16:16
at 2012-09-12T16:16
By Olive
at 2012-09-17T02:53
at 2012-09-17T02:53
By Bennie
at 2012-09-20T03:56
at 2012-09-20T03:56
By Rebecca
at 2012-09-25T02:58
at 2012-09-25T02:58
By Rae
at 2012-09-28T18:36
at 2012-09-28T18:36
By Kama
at 2012-10-01T08:50
at 2012-10-01T08:50
By Heather
at 2012-10-04T23:58
at 2012-10-04T23:58
By Ula
at 2012-10-06T09:39
at 2012-10-06T09:39
By Daniel
at 2012-10-10T08:03
at 2012-10-10T08:03
By Hedda
at 2012-10-12T02:35
at 2012-10-12T02:35
By Michael
at 2012-10-14T14:23
at 2012-10-14T14:23
By Steve
at 2012-10-17T14:29
at 2012-10-17T14:29
By Franklin
at 2012-10-18T01:31
at 2012-10-18T01:31
By Michael
at 2012-10-22T16:52
at 2012-10-22T16:52
By Tracy
at 2012-10-23T10:49
at 2012-10-23T10:49
By Quintina
at 2012-10-27T17:27
at 2012-10-27T17:27
By Catherine
at 2012-10-27T22:23
at 2012-10-27T22:23
By Sierra Rose
at 2012-11-01T16:27
at 2012-11-01T16:27
By Noah
at 2012-11-04T15:30
at 2012-11-04T15:30
By Joe
at 2012-11-05T17:29
at 2012-11-05T17:29
By Anonymous
at 2012-11-09T09:10
at 2012-11-09T09:10
By Heather
at 2012-11-12T12:00
at 2012-11-12T12:00
By Noah
at 2012-11-15T10:01
at 2012-11-15T10:01
By Oscar
at 2012-11-17T07:48
at 2012-11-17T07:48
By Belly
at 2012-11-21T18:08
at 2012-11-21T18:08
By Elizabeth
at 2012-11-26T17:32
at 2012-11-26T17:32
By Hamiltion
at 2012-11-28T16:47
at 2012-11-28T16:47
By Susan
at 2012-11-29T14:37
at 2012-11-29T14:37
By Olive
at 2012-11-30T02:22
at 2012-11-30T02:22
By Iris
at 2012-11-30T06:41
at 2012-11-30T06:41
By Hardy
at 2012-12-01T06:33
at 2012-12-01T06:33
By Robert
at 2012-12-02T07:03
at 2012-12-02T07:03
By Jacky
at 2012-12-02T13:07
at 2012-12-02T13:07
By Zenobia
at 2012-12-07T11:57
at 2012-12-07T11:57
By Catherine
at 2012-12-10T01:28
at 2012-12-10T01:28
By Liam
at 2012-12-11T22:17
at 2012-12-11T22:17
By Hamiltion
at 2012-12-14T17:12
at 2012-12-14T17:12
By Hardy
at 2012-12-17T13:55
at 2012-12-17T13:55
By Candice
at 2012-12-21T19:01
at 2012-12-21T19:01
By Charlie
at 2012-12-24T13:09
at 2012-12-24T13:09
By Cara
at 2012-12-27T03:22
at 2012-12-27T03:22
Related Posts
請問換Fighter 150車廂鑰蝕孔
By Donna
at 2012-09-09T10:32
at 2012-09-09T10:32
用吸盤的GPS車架(?
By Heather
at 2012-09-09T10:09
at 2012-09-09T10:09
各位有聽過AMSOIL這款神油嗎?
By Eden
at 2012-09-09T02:22
at 2012-09-09T02:22
CBR250
By Rebecca
at 2012-09-09T00:52
at 2012-09-09T00:52
車速高低有差嗎?
By Dorothy
at 2012-09-09T00:50
at 2012-09-09T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