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到底大一點還是小一點舒適? - 單車
By Victoria
at 2007-09-28T00:51
at 2007-09-28T00:51
Table of Contents
自行車適身(bike fitting)的問題,在好幾年前應該不會很困擾吧!因為
大家的經驗都很嫩,資訊不太發達,產品多樣性不足,而且大多以登山車為主,
需要猶豫的尺寸只有一兩個(比如:15" or 17"),很輕易就能決定適合的
車架。近年越來越多人玩公路車後,產品漸漸多樣化,而且尺寸選擇更多,
甚至連幾何角度都開始斤斤計較,再加上訂製車架引進台灣,選擇的彈性變成
無限多,這讓一位想要買車架的車友,煩惱也變成無限多。
我留意自行車適身的資訊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可是一直不敢發表言論,原因是
各名家都有自己一套理論,但談到「為什麼?」卻又語焉不詳,似乎沒有一套
理論基礎,又或者是商業機密。不過各家的理論我都一直都放在心中,等待
解答。直到最近有機會詢問巨大機械的產品開發工程師,直接從源頭去了解
車架幾何設計的道理,同時再搜集網路上許多文章,才漸漸對這個議題有一點
回答的信心。
適身的變數我認為只有兩個:「需求」以及「訴求」。需求是騎士自己提出的,
而訴求則是產品或者適身方式所提出的。只要訴求正好能對應需求,賓果!你就
能找到適合的車架並做好調整。但很可惜的是,這兩個變數經常是很模糊的。
騎士在買車前往往對新車有無限的幻想,希望它速度快、爬坡輕巧、操控靈活
又很穩定、而且舒適不會造成手掌痛或脖子痠,既可休閒又可競賽,還要重量輕
塗裝美。而產品或適身方式的訴求必須從工程觀點轉成行銷觀點,才能讓大眾
接受,最好再加油添醋,讓不同需求的客群都能夠購買。例如「碳纖競賽車」
好了,工程觀點是傳動靈敏、低風阻以及吸震性,但印到型錄上可能會變成:
「CXR123 帶給您前所未有的加速感,不論在爬坡、順風或逆風中都讓您遙遙
領先,而且還保有舒適的騎乘感受。」結果好像休閒或旅遊騎士也可以選這種
車架似的,一點都不明確。
自行車的幾何,光從自行車廠公佈的資料來看,就有上管長、立管長、下叉長、
立管角度、頭管角度、輪距等等,還有一些比較少公開的像是 BB 下降、前叉
偏移等等,每一個數據,都會影響性能、舒適以及操控。如果要一一解釋這些
數據,大家就沒耐心看下去了,倒是 Competitive Cyclist 網站上所提的三種
適身方式,還蠻適合拿來當解說的教材,所以就依此來告訴大家我的理解。
----------------------------------------------------------------------
1. The Competive Fit.
針對競賽騎士所建議的適身方式,會建議選擇彈性範圍內最小的車架。選擇
偏小的車架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增加座墊把手之間的落差,以降低風阻;
第二個是由於小車架的立管角度比較大(比如 74-75 度),上半身會往
前移,搭配較長的龍頭,可以打開軀幹和大腿的角度,在握下把時仍保有
充分的活動空間。
大家在選車架時很少會注意到頭管長度,但這是決定座墊把手落差的因子。
小車架頭管短,再加上立管也短,把座墊拉高後,就可以造成很大的落差。
雖然網站說 competitive fit 可以讓你的騎姿像個職業車手,但我懷疑
台灣有多少業餘騎士能真的做到職業車手的姿勢。職業車手在吃風的時候,
握下把、雙手前引讓上背部和地面平行,維持好幾個小時。不是吃這行飯
的人根本很難撐得住,即使職業車手,除非是在拼成績,否則也不會想用
這種姿勢騎,但他們騎的車必須要能達到這個需求。
由於重心偏前且座墊把手落差大,手掌的壓力會比較大。由於選手的腿力
非常足夠,所以在這種姿勢下可以用腿力分攤許多手掌的壓力,才能夠
騎久。一般人沒辦法接受這種適身方式的原因,應該是手痛和脖子痠吧!
2. The Eddy Fit.
Eddy 是什麼?Eddy Merckxs 是也。說他是史上最偉大的自行車選手絕對
不為過(阿姆斯壯迷抱歉了,他差 Eddy 太遠了),通吃歐洲各大賽事,
主宰 60-70 年代的自行車壇。或許因為他沒有特定的專長(他可以同時
是環法黃衫、登山王、衝刺王的身份),所以他的適身方式會比較不那麼
極端,上管和 competitive fit 差不多或長一點,但座墊把手落差小一點,
座墊往後推一點,龍頭短一點,這樣可以讓騎士的脖子不那麼痠,而且
重心後移,使手掌的壓力也減小。對於想從事競賽的業餘騎士來說,這是
相當合適的適身方式。
選擇車架時,尺寸要比 competitive fit 大一些,立管角度小一些(比較
後仰),上管長度不變或長一些,龍頭短一些。由於選稍大的尺寸時頭管也
會變長,座墊把手落差自然就縮小了。
3. The French Fit.
這個適身方式的的訴求是可以騎得快且遠,還保有一定的舒適程度。方法是
選擇一個彈性範圍上限的車架,讓座墊把手之間幾乎沒有落差。重心放在
一個中庸的位置,讓重量平均分攤在腳掌、屁股和手掌上,而且頭也可以很
輕鬆地抬高。要達成這樣的適身方式是選擇較大的車架、較長的上管、偏短
的龍頭,身體比較伸展但卻不會太趴。座桿伸出來的長度不長,車子整體
看起來比較優雅。
----------------------------------------------------------------------
看了以上三種適身方式,也許顛覆了你原先「小車架較舒適、大車架偏競賽」
的觀念。車架的大小決定的是座墊把手的落差,而座墊前後以及龍頭長度的選擇
也是這些適身方式的重點,可以決定重心位置,將體重依不同比例分配在三個
接觸點上。
了解這些「訴求」的原理之後,你確定「需求」了嗎?要選擇合身的車架了嗎?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因為現在半數以上產品都做成下斜管,只提供五六個約略
的尺寸。選擇一個中庸的尺寸,前叉豎管不要裁太短,保留一點調整的空間,
先騎一陣子,等日後需求明確了,再依據上述的適身方式,挑選一個合用的來
調整,只要改變座墊前後、龍頭長度以及龍頭下方的墊圈高度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澄清一點就是一般人除了誤認「小車架騎起來比較不趴」之外,還以為
「小車架比較零活」。事實上,應該要先看看車架幾何再這樣說會比較客觀。
有些品牌的車架,為了避免腳趾和前輪交疊,不論尺寸大小,BB 中心到前輪軸
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這樣一來小車架的頭管角度會比較小(比較斜),trail
會變大,結果過彎反而就不靈敏了。
講到這邊似乎還沒講到真正技術性的東西,只是在分析訴求而已。希望在這期或
下期雜誌出刊時,能夠把資料找全一點,建立一套可以解釋的理論出來,揭開
自行車適身的奧秘。
※ 引述《lulushu (魯魯修)》之銘言:
: 我一直以來的疑問,前面又有人提車架大小的問題,想討論一下
: 單車車架到底偏大一點比較舒適還是小一點比較舒適
: 我現在騎19吋(身高介於適合17與19之間)
: 當初有人跟我說19吋身體延展的比較完整,長途會比較舒服
: 可是我後來爬文有看到,車架小一點,不用這麼趴,比較舒服
: 不知道哪一種比較正確
: 同樣公路車也看到測試網頁把人的適用尺寸分成三類
: 1.The Competitive Fit. (競賽型)
: 2.The Eddy Fit. (綜合型)
: 3.The French Fit. (舒適型) 法國型?所以法國人愛舒適=.=
: 上面的翻譯我是看到這邊討論http://iob.tw/showthread.php?t=23&page=4
: 不知道對不對
: 其中The French Fit舒適型都比競賽型大2、3公分(立管),上管也長1、2公分
: 這樣是說大一點尺寸比較舒適嗎?
--
大家的經驗都很嫩,資訊不太發達,產品多樣性不足,而且大多以登山車為主,
需要猶豫的尺寸只有一兩個(比如:15" or 17"),很輕易就能決定適合的
車架。近年越來越多人玩公路車後,產品漸漸多樣化,而且尺寸選擇更多,
甚至連幾何角度都開始斤斤計較,再加上訂製車架引進台灣,選擇的彈性變成
無限多,這讓一位想要買車架的車友,煩惱也變成無限多。
我留意自行車適身的資訊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可是一直不敢發表言論,原因是
各名家都有自己一套理論,但談到「為什麼?」卻又語焉不詳,似乎沒有一套
理論基礎,又或者是商業機密。不過各家的理論我都一直都放在心中,等待
解答。直到最近有機會詢問巨大機械的產品開發工程師,直接從源頭去了解
車架幾何設計的道理,同時再搜集網路上許多文章,才漸漸對這個議題有一點
回答的信心。
適身的變數我認為只有兩個:「需求」以及「訴求」。需求是騎士自己提出的,
而訴求則是產品或者適身方式所提出的。只要訴求正好能對應需求,賓果!你就
能找到適合的車架並做好調整。但很可惜的是,這兩個變數經常是很模糊的。
騎士在買車前往往對新車有無限的幻想,希望它速度快、爬坡輕巧、操控靈活
又很穩定、而且舒適不會造成手掌痛或脖子痠,既可休閒又可競賽,還要重量輕
塗裝美。而產品或適身方式的訴求必須從工程觀點轉成行銷觀點,才能讓大眾
接受,最好再加油添醋,讓不同需求的客群都能夠購買。例如「碳纖競賽車」
好了,工程觀點是傳動靈敏、低風阻以及吸震性,但印到型錄上可能會變成:
「CXR123 帶給您前所未有的加速感,不論在爬坡、順風或逆風中都讓您遙遙
領先,而且還保有舒適的騎乘感受。」結果好像休閒或旅遊騎士也可以選這種
車架似的,一點都不明確。
自行車的幾何,光從自行車廠公佈的資料來看,就有上管長、立管長、下叉長、
立管角度、頭管角度、輪距等等,還有一些比較少公開的像是 BB 下降、前叉
偏移等等,每一個數據,都會影響性能、舒適以及操控。如果要一一解釋這些
數據,大家就沒耐心看下去了,倒是 Competitive Cyclist 網站上所提的三種
適身方式,還蠻適合拿來當解說的教材,所以就依此來告訴大家我的理解。
----------------------------------------------------------------------
1. The Competive Fit.
針對競賽騎士所建議的適身方式,會建議選擇彈性範圍內最小的車架。選擇
偏小的車架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增加座墊把手之間的落差,以降低風阻;
第二個是由於小車架的立管角度比較大(比如 74-75 度),上半身會往
前移,搭配較長的龍頭,可以打開軀幹和大腿的角度,在握下把時仍保有
充分的活動空間。
大家在選車架時很少會注意到頭管長度,但這是決定座墊把手落差的因子。
小車架頭管短,再加上立管也短,把座墊拉高後,就可以造成很大的落差。
雖然網站說 competitive fit 可以讓你的騎姿像個職業車手,但我懷疑
台灣有多少業餘騎士能真的做到職業車手的姿勢。職業車手在吃風的時候,
握下把、雙手前引讓上背部和地面平行,維持好幾個小時。不是吃這行飯
的人根本很難撐得住,即使職業車手,除非是在拼成績,否則也不會想用
這種姿勢騎,但他們騎的車必須要能達到這個需求。
由於重心偏前且座墊把手落差大,手掌的壓力會比較大。由於選手的腿力
非常足夠,所以在這種姿勢下可以用腿力分攤許多手掌的壓力,才能夠
騎久。一般人沒辦法接受這種適身方式的原因,應該是手痛和脖子痠吧!
2. The Eddy Fit.
Eddy 是什麼?Eddy Merckxs 是也。說他是史上最偉大的自行車選手絕對
不為過(阿姆斯壯迷抱歉了,他差 Eddy 太遠了),通吃歐洲各大賽事,
主宰 60-70 年代的自行車壇。或許因為他沒有特定的專長(他可以同時
是環法黃衫、登山王、衝刺王的身份),所以他的適身方式會比較不那麼
極端,上管和 competitive fit 差不多或長一點,但座墊把手落差小一點,
座墊往後推一點,龍頭短一點,這樣可以讓騎士的脖子不那麼痠,而且
重心後移,使手掌的壓力也減小。對於想從事競賽的業餘騎士來說,這是
相當合適的適身方式。
選擇車架時,尺寸要比 competitive fit 大一些,立管角度小一些(比較
後仰),上管長度不變或長一些,龍頭短一些。由於選稍大的尺寸時頭管也
會變長,座墊把手落差自然就縮小了。
3. The French Fit.
這個適身方式的的訴求是可以騎得快且遠,還保有一定的舒適程度。方法是
選擇一個彈性範圍上限的車架,讓座墊把手之間幾乎沒有落差。重心放在
一個中庸的位置,讓重量平均分攤在腳掌、屁股和手掌上,而且頭也可以很
輕鬆地抬高。要達成這樣的適身方式是選擇較大的車架、較長的上管、偏短
的龍頭,身體比較伸展但卻不會太趴。座桿伸出來的長度不長,車子整體
看起來比較優雅。
----------------------------------------------------------------------
看了以上三種適身方式,也許顛覆了你原先「小車架較舒適、大車架偏競賽」
的觀念。車架的大小決定的是座墊把手的落差,而座墊前後以及龍頭長度的選擇
也是這些適身方式的重點,可以決定重心位置,將體重依不同比例分配在三個
接觸點上。
了解這些「訴求」的原理之後,你確定「需求」了嗎?要選擇合身的車架了嗎?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因為現在半數以上產品都做成下斜管,只提供五六個約略
的尺寸。選擇一個中庸的尺寸,前叉豎管不要裁太短,保留一點調整的空間,
先騎一陣子,等日後需求明確了,再依據上述的適身方式,挑選一個合用的來
調整,只要改變座墊前後、龍頭長度以及龍頭下方的墊圈高度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澄清一點就是一般人除了誤認「小車架騎起來比較不趴」之外,還以為
「小車架比較零活」。事實上,應該要先看看車架幾何再這樣說會比較客觀。
有些品牌的車架,為了避免腳趾和前輪交疊,不論尺寸大小,BB 中心到前輪軸
的距離都是差不多的。這樣一來小車架的頭管角度會比較小(比較斜),trail
會變大,結果過彎反而就不靈敏了。
講到這邊似乎還沒講到真正技術性的東西,只是在分析訴求而已。希望在這期或
下期雜誌出刊時,能夠把資料找全一點,建立一套可以解釋的理論出來,揭開
自行車適身的奧秘。
※ 引述《lulushu (魯魯修)》之銘言:
: 我一直以來的疑問,前面又有人提車架大小的問題,想討論一下
: 單車車架到底偏大一點比較舒適還是小一點比較舒適
: 我現在騎19吋(身高介於適合17與19之間)
: 當初有人跟我說19吋身體延展的比較完整,長途會比較舒服
: 可是我後來爬文有看到,車架小一點,不用這麼趴,比較舒服
: 不知道哪一種比較正確
: 同樣公路車也看到測試網頁把人的適用尺寸分成三類
: 1.The Competitive Fit. (競賽型)
: 2.The Eddy Fit. (綜合型)
: 3.The French Fit. (舒適型) 法國型?所以法國人愛舒適=.=
: 上面的翻譯我是看到這邊討論http://iob.tw/showthread.php?t=23&page=4
: 不知道對不對
: 其中The French Fit舒適型都比競賽型大2、3公分(立管),上管也長1、2公分
: 這樣是說大一點尺寸比較舒適嗎?
--
All Comments
By Rebecca
at 2007-09-30T11:24
at 2007-09-30T11:24
By Agatha
at 2007-10-02T07:09
at 2007-10-02T07:09
By John
at 2007-10-05T13:18
at 2007-10-05T13:18
By Andrew
at 2007-10-05T20:45
at 2007-10-05T20:45
By Carol
at 2007-10-07T05:33
at 2007-10-07T05:33
By Carol
at 2007-10-09T10:18
at 2007-10-09T10:18
By Bethany
at 2007-10-10T22:48
at 2007-10-10T22:48
By Donna
at 2007-10-11T12:15
at 2007-10-11T12:15
By Caitlin
at 2007-10-11T15:25
at 2007-10-11T15:25
By Hedda
at 2007-10-13T14:37
at 2007-10-13T14:37
By Hedda
at 2007-10-15T15:58
at 2007-10-15T15:58
By David
at 2007-10-18T06:38
at 2007-10-18T06:38
By Heather
at 2007-10-20T17:18
at 2007-10-20T17:18
By Yedda
at 2007-10-21T00:23
at 2007-10-21T00:23
By Irma
at 2007-10-22T08:01
at 2007-10-22T08:01
By Rachel
at 2007-10-24T06:57
at 2007-10-24T06:57
By Isla
at 2007-10-26T19:07
at 2007-10-26T19:07
By Madame
at 2007-10-30T01:16
at 2007-10-30T01:16
By Irma
at 2007-10-30T09:26
at 2007-10-30T09:26
By Tom
at 2007-10-31T06:49
at 2007-10-31T06:49
By Hedwig
at 2007-11-03T19:45
at 2007-11-03T19:45
By Regina
at 2007-11-04T00:28
at 2007-11-04T00:28
By Genevieve
at 2007-11-07T03:28
at 2007-11-07T03:28
By Rebecca
at 2007-11-08T08:54
at 2007-11-08T08:54
By Joseph
at 2007-11-08T14:19
at 2007-11-08T14:19
By Blanche
at 2007-11-09T11:51
at 2007-11-09T11:51
By Blanche
at 2007-11-12T08:40
at 2007-11-12T08:40
By David
at 2007-11-12T20:44
at 2007-11-12T20:44
By Tracy
at 2007-11-16T22:36
at 2007-11-16T22:36
By Caitlin
at 2007-11-20T22:06
at 2007-11-20T22:06
By Victoria
at 2007-11-24T02:33
at 2007-11-24T02:33
By Olivia
at 2007-11-28T00:48
at 2007-11-28T00:48
Related Posts
單車達人請進,關於前叉問題!
By Bethany
at 2007-09-28T00:00
at 2007-09-28T00:00
請問新竹哪裡有腳踏車可以騎的林道
By Una
at 2007-09-28T00:00
at 2007-09-28T00:00
新竹哪裡有腳踏車可以騎的林道
因為怎麼騎都是柏油路
既然騎的是登山車, 總是想要騎林道感受一下
我不是高手...所以不用介紹�� ...
請問德國波昂的腳踏車店在哪
By Quanna
at 2007-09-27T23:31
at 2007-09-27T23:31
CITA廠為啥消失了
By Heather
at 2007-09-27T18:00
at 2007-09-27T18:00
一直破胎???
By Bethany
at 2007-09-27T12:35
at 2007-09-27T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