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懸吊設定 - 機車
By Olivia
at 2009-09-08T10:03
at 2009-09-08T10:03
Table of Contents
以前我曾在車隊討論板 (封閉式) 分享過的文章, 就搬出來討論好了,
懸吊系統, 先從物理控制系統的角度出發, 避震器的功能不外乎吸震,
由阻尼棒和彈簧所組成, 由彈簧吸收路面衝擊的緩衝,
再由阻尼棒吸收彈簧所吸收的剩餘動能, 兩者可以說相輔相成.
================================================================
懸吊基本特性
總行程 = 避震器尚未承受載重前, 可壓縮的最大行程.
可壓縮行程 = 避震器完全承受載重下, 正常吸收衝擊的最大壓縮幅度,
由於載重會稍微將彈簧壓縮, 會吃掉部分總行程.
饅頭 = 施予避震器的衝擊幅度超過 "可壓縮行程", 就會觸底,
所以必須在總行程末端置放軟墊, 俗稱 "饅頭".
彈簧 = 吸收路面凹凸不平所產生的衝擊, 成為簡諧振盪力學能.
阻尼 = 吸收彈簧累積的力學能振盪, 衝擊速度越快, 越能吸收.
================================================================
懸吊出廠設定
關於彈簧的彈性係數 k 和阻尼棒的阻尼係數 c 之間的搭配,
載重施力的差異會影響彈簧位移, 並且有 s.h.m. 簡諧振盪的位能儲存現象,
而位移速度則會影響避震筒消耗動量的速度, 也就是降低簡諧震盪幅度.
因此兩者搭配, 想要加大彈簧的彈性係數 k, 阻尼棒的阻尼係數 c 必須同時加大,
否則過大的彈性係數搭配過小的阻尼係數, 阻尼棒不易削減震盪力學能,
經過震動時, k 值較大的彈簧位移幅度雖然少量, 卻容易依然持續震盪現象,
相對的阻尼係數 c 過大, 則容易讓懸吊緩衝的反應速度變得遲緩.
┌─────┐
│ m │ 載重質量 (慣性)
└┼───┼┘ ┬
╲ │ |
彈簧 k ╱ ︱┴︱ c 阻尼棒 |
╲ └┬┘ ┤ 車身位移 y
╱ │ 底盤位移 x |
| | |
────┴───┴──────────────┴── 路面高度 u
彈性係數 k, 阻尼係數 c, 路面高度位移 u, 車身質量 m, 重力加速度 g,
對應平順的底盤位移 x, 車身位移 y, 車身高度位移彈性 s, 有下列式子的關係:
mx'' = mg + c ( x' - u' ) + k ( x - u ) - s ( y - x )
mx'' - cx' - ( k + s ) x + mg = - cu' - ku - sy
學過工程數學和自動控制系統的板友應該蠻都熟悉的吧?
透過上述關係式, 找出 x 或 y 接近於零所需對應的 c 和 k 值.
避震阻尼和彈簧係數並聯可直接加成 c 和 k, 簡化系統,
通常在原廠設計車種時, 就必須透過乘載設定對應的懸吊.
================================================================
懸吊調校影響 (前叉)
阻尼油量:
避震器壓縮過程, 避震筒內的液體或氣體並沒有外漏, 會將筒內的空氣壓縮,
因此阻尼油量會決定筒內所預留的空氣體積, 透過氣體可壓縮的特性,
然而液體不可壓縮, 當油量過多, 預留空氣體積過少, 代表筒內可壓縮的空間減少,
可壓縮行程也隨之減少, 因此油量適當即可, 過量或不足都會影響避震筒壓縮運作,
但 "微量" 調整 ( +-10cc ) 有助於改變避震筒特性, 不影響可壓縮行程的前提下,
油量稍微增加, 相同壓縮行程可以讓空氣的體積壓得更小, 壓力更大,
讓避震筒能稍微增加回彈效果, 不過油量稍微減小就反效果了, 回彈速度變慢.
阻尼黏度:
重灌前叉油所得到的效果, 透過阻尼油的流動特性來影響阻尼係數,
阻尼油的黏度越高, 阻尼係數也越高, 但相對的回彈反應速度也會降低.
阻尼孔道:
修改孔道或直接更換阻尼棒所得到的效果, 比單純改變阻尼黏度更加顯著,
進階的阻尼棒又分為壓縮孔道和回彈孔道, 可以獨立設定,
孔道越大代表可流通的量越大, 阻尼系數越低, 反之亦然,
要留意單純加大阻尼的影響, 回彈反應速度會降低, 路感可能變得模糊.
彈簧係數:
可以決定懸吊載重平衡高度, 也是決定 "可壓縮行程" 的角色,
彈簧必須設定在載重狀態下, 仍能預留充足的 "可壓縮行程",
否則空車雖然總行程夠大, 但一個人坐上去就整個陷下去的話就囧了...
但也不能一味增加彈簧硬度, 否則震動衝擊, 回彈和振盪會更劇烈.
預載墊片:
不影響彈簧係數的前提下, 預先將彈簧壓縮到一定程度,
可以將 "總行程" 和 "可壓縮行程" 的差距減小,
相較增加彈簧硬度, 更能單純針對載重平衡高度和 "可壓縮行程" 調校,
而且不影響行進時的震動衝擊, 但彈簧容易提早老化,
所以大部分店家都不建議加掛預載墊片, 包含車拚的圓仔.
================================================================
適當設定目標 (前叉)
就我個人的騎乘習慣, 正常的懸吊系統應有的基本特性,
靜態正常載重下, 前叉不能陷下去, 最好能在 2cm 內,
必須在整體用路環境中, 提供充足的緩衝行程 (可壓縮行程),
過彎, 煞車不能陷太多, 否則遇到坑洞就會觸底,
彈簧軟硬適中, 除了避免觸底, 也要兼顧吸震效果,
阻尼可以設定偏硬, 類似胎壓, 久了還是會變軟,
前叉油量可以稍多, 彌補阻尼偏硬而回彈效果不足的現象.
================================================================
關於前輪和後輪避震的調校設定問題, 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
國軍 On Line 帳號: gramchen
伺服器: 飛彈指揮部 97-1 期
職業: 射控 LV = 11
Max HP (體能/單槓) = 15 - 下降中
Max MP (例假/慰勞) = 0 - 放光了
帳號使用年限: 2009.6.30 正式登出
--
懸吊系統, 先從物理控制系統的角度出發, 避震器的功能不外乎吸震,
由阻尼棒和彈簧所組成, 由彈簧吸收路面衝擊的緩衝,
再由阻尼棒吸收彈簧所吸收的剩餘動能, 兩者可以說相輔相成.
================================================================
懸吊基本特性
總行程 = 避震器尚未承受載重前, 可壓縮的最大行程.
可壓縮行程 = 避震器完全承受載重下, 正常吸收衝擊的最大壓縮幅度,
由於載重會稍微將彈簧壓縮, 會吃掉部分總行程.
饅頭 = 施予避震器的衝擊幅度超過 "可壓縮行程", 就會觸底,
所以必須在總行程末端置放軟墊, 俗稱 "饅頭".
彈簧 = 吸收路面凹凸不平所產生的衝擊, 成為簡諧振盪力學能.
阻尼 = 吸收彈簧累積的力學能振盪, 衝擊速度越快, 越能吸收.
================================================================
懸吊出廠設定
關於彈簧的彈性係數 k 和阻尼棒的阻尼係數 c 之間的搭配,
載重施力的差異會影響彈簧位移, 並且有 s.h.m. 簡諧振盪的位能儲存現象,
而位移速度則會影響避震筒消耗動量的速度, 也就是降低簡諧震盪幅度.
因此兩者搭配, 想要加大彈簧的彈性係數 k, 阻尼棒的阻尼係數 c 必須同時加大,
否則過大的彈性係數搭配過小的阻尼係數, 阻尼棒不易削減震盪力學能,
經過震動時, k 值較大的彈簧位移幅度雖然少量, 卻容易依然持續震盪現象,
相對的阻尼係數 c 過大, 則容易讓懸吊緩衝的反應速度變得遲緩.
┌─────┐
│ m │ 載重質量 (慣性)
└┼───┼┘ ┬
╲ │ |
彈簧 k ╱ ︱┴︱ c 阻尼棒 |
╲ └┬┘ ┤ 車身位移 y
╱ │ 底盤位移 x |
| | |
────┴───┴──────────────┴── 路面高度 u
彈性係數 k, 阻尼係數 c, 路面高度位移 u, 車身質量 m, 重力加速度 g,
對應平順的底盤位移 x, 車身位移 y, 車身高度位移彈性 s, 有下列式子的關係:
mx'' = mg + c ( x' - u' ) + k ( x - u ) - s ( y - x )
mx'' - cx' - ( k + s ) x + mg = - cu' - ku - sy
學過工程數學和自動控制系統的板友應該蠻都熟悉的吧?
透過上述關係式, 找出 x 或 y 接近於零所需對應的 c 和 k 值.
避震阻尼和彈簧係數並聯可直接加成 c 和 k, 簡化系統,
通常在原廠設計車種時, 就必須透過乘載設定對應的懸吊.
================================================================
懸吊調校影響 (前叉)
阻尼油量:
避震器壓縮過程, 避震筒內的液體或氣體並沒有外漏, 會將筒內的空氣壓縮,
因此阻尼油量會決定筒內所預留的空氣體積, 透過氣體可壓縮的特性,
然而液體不可壓縮, 當油量過多, 預留空氣體積過少, 代表筒內可壓縮的空間減少,
可壓縮行程也隨之減少, 因此油量適當即可, 過量或不足都會影響避震筒壓縮運作,
但 "微量" 調整 ( +-10cc ) 有助於改變避震筒特性, 不影響可壓縮行程的前提下,
油量稍微增加, 相同壓縮行程可以讓空氣的體積壓得更小, 壓力更大,
讓避震筒能稍微增加回彈效果, 不過油量稍微減小就反效果了, 回彈速度變慢.
阻尼黏度:
重灌前叉油所得到的效果, 透過阻尼油的流動特性來影響阻尼係數,
阻尼油的黏度越高, 阻尼係數也越高, 但相對的回彈反應速度也會降低.
阻尼孔道:
修改孔道或直接更換阻尼棒所得到的效果, 比單純改變阻尼黏度更加顯著,
進階的阻尼棒又分為壓縮孔道和回彈孔道, 可以獨立設定,
孔道越大代表可流通的量越大, 阻尼系數越低, 反之亦然,
要留意單純加大阻尼的影響, 回彈反應速度會降低, 路感可能變得模糊.
彈簧係數:
可以決定懸吊載重平衡高度, 也是決定 "可壓縮行程" 的角色,
彈簧必須設定在載重狀態下, 仍能預留充足的 "可壓縮行程",
否則空車雖然總行程夠大, 但一個人坐上去就整個陷下去的話就囧了...
但也不能一味增加彈簧硬度, 否則震動衝擊, 回彈和振盪會更劇烈.
預載墊片:
不影響彈簧係數的前提下, 預先將彈簧壓縮到一定程度,
可以將 "總行程" 和 "可壓縮行程" 的差距減小,
相較增加彈簧硬度, 更能單純針對載重平衡高度和 "可壓縮行程" 調校,
而且不影響行進時的震動衝擊, 但彈簧容易提早老化,
所以大部分店家都不建議加掛預載墊片, 包含車拚的圓仔.
================================================================
適當設定目標 (前叉)
就我個人的騎乘習慣, 正常的懸吊系統應有的基本特性,
靜態正常載重下, 前叉不能陷下去, 最好能在 2cm 內,
必須在整體用路環境中, 提供充足的緩衝行程 (可壓縮行程),
過彎, 煞車不能陷太多, 否則遇到坑洞就會觸底,
彈簧軟硬適中, 除了避免觸底, 也要兼顧吸震效果,
阻尼可以設定偏硬, 類似胎壓, 久了還是會變軟,
前叉油量可以稍多, 彌補阻尼偏硬而回彈效果不足的現象.
================================================================
關於前輪和後輪避震的調校設定問題, 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
國軍 On Line 帳號: gramchen
伺服器: 飛彈指揮部 97-1 期
職業: 射控 LV = 11
Max HP (體能/單槓) = 15 - 下降中
Max MP (例假/慰勞) = 0 - 放光了
帳號使用年限: 2009.6.30 正式登出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09-09-08T23:50
at 2009-09-08T23:50
By Elma
at 2009-09-13T06:34
at 2009-09-13T06:34
By Frederica
at 2009-09-16T00:30
at 2009-09-16T00:30
By Barb Cronin
at 2009-09-17T09:45
at 2009-09-17T09:45
By Suhail Hany
at 2009-09-22T06:00
at 2009-09-22T06:00
By Olga
at 2009-09-24T19:02
at 2009-09-24T19:02
By Margaret
at 2009-09-26T15:06
at 2009-09-26T15:06
By Robert
at 2009-09-28T01:21
at 2009-09-28T01:21
By Mia
at 2009-09-29T15:17
at 2009-09-29T15:17
By Hazel
at 2009-10-01T23:26
at 2009-10-01T23:26
By Mia
at 2009-10-02T02:52
at 2009-10-02T02:52
By Wallis
at 2009-10-03T06:09
at 2009-10-03T06:0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9-10-03T21:20
at 2009-10-03T21:20
By Andrew
at 2009-10-05T03:54
at 2009-10-05T03:54
By Genevieve
at 2009-10-08T20:16
at 2009-10-08T20:16
By Elma
at 2009-10-10T02:06
at 2009-10-10T02:06
By Audriana
at 2009-10-13T04:01
at 2009-10-13T04:01
By Blanche
at 2009-10-17T15:17
at 2009-10-17T15:17
By Dorothy
at 2009-10-20T21:49
at 2009-10-20T21:49
By Elma
at 2009-10-21T04:33
at 2009-10-21T04:33
By Victoria
at 2009-10-21T12:53
at 2009-10-21T12:53
By Brianna
at 2009-10-21T20:54
at 2009-10-21T20:54
By Bennie
at 2009-10-26T18:05
at 2009-10-26T18:05
By Poppy
at 2009-10-27T19:47
at 2009-10-27T19:47
By Caroline
at 2009-11-01T18:56
at 2009-11-01T18:56
By Zenobia
at 2009-11-03T06:09
at 2009-11-03T06:09
By Rebecca
at 2009-11-07T14:14
at 2009-11-07T14:14
By Jacky
at 2009-11-07T18:30
at 2009-11-07T18:30
By Leila
at 2009-11-10T17:18
at 2009-11-10T17:18
By Bethany
at 2009-11-15T06:38
at 2009-11-15T06:38
By Sarah
at 2009-11-17T15:51
at 2009-11-17T15:51
By Queena
at 2009-11-21T12:57
at 2009-11-21T12:57
By Enid
at 2009-11-24T09:16
at 2009-11-24T09:16
By Jake
at 2009-11-24T22:44
at 2009-11-24T22:44
By Zora
at 2009-11-26T00:57
at 2009-11-26T00:57
By Poppy
at 2009-11-28T17:42
at 2009-11-28T17:42
By Olivia
at 2009-12-02T16:27
at 2009-12-02T16:27
By Carol
at 2009-12-07T00:08
at 2009-12-07T00:08
Related Posts
淺談行車油耗
By Victoria
at 2009-09-06T11:20
at 2009-09-06T11:20
NCS N2熱熔胎小試
By Christine
at 2009-09-04T23:23
at 2009-09-04T23:23
改魚眼但不上HID
By Agatha
at 2009-09-04T21:37
at 2009-09-04T21:37
華民車業
By Isabella
at 2009-09-04T17:05
at 2009-09-04T17:05
法醫給大家的一封信
By Dinah
at 2009-09-04T15:18
at 2009-09-04T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