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空氣動力學 - 機車
By Mary
at 2010-04-09T22:58
at 2010-04-09T22:58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http://ppt.cc/bJUE
==============================================================================
機車&騎士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討論的是物體在氣體中運動所造成的氣流等等現象的交互
作用。任何東西在氣體中移動,或者是靜止的物體在流動氣體中,都可以用空氣動力學來
討論。只要有騎過車就一定感受過空氣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而這個力量就是因為在空氣中
移動必須要推開運動方向前方的氣體而產生的。非常不同於其他的運輸工具,機車騎士是
暴露在氣流中的而且與外界環境直接互動,這讓騎車成為讓人興奮且非常愉快舒適的休閒
活動。
儘管是在低速時,機車和騎士所造成的空氣阻力對車輛性能與穩定性的影響還是很可
觀,而到了高速後,空氣阻力便佔據了影響機車整體性能與特性最重要的角色。事實上,
高速時引擎輸出動力也幾乎都是用來推開前方空氣這道"牆"。
而因為機車這項重要的特性,我們接下來會介紹你、你的機車、與你周遭的氣體之間
的關係,然後再概述氣流、車速、出力、正投影面積在你騎車時所造成的影響。
空氣阻力-原因和影響:
當機車在氣體中移動時,因為要推開行進方向前的氣體而產生空氣阻力,這個阻力也
常常被叫做拖曳力(drag),力的大小會隨著車速上升而上升。而一台正投影面積〈從車頭
方向看過去車&人的投影面積)越大,所需要推開的氣體也越多阻力自然便越大,而這兩者
間的關係是屬於正比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有台車和人的正投影面積是1平方公尺,另一組
是0.5平方公尺,那前者所產生的阻力是後者的兩倍。
正投影面積與拖曳力間的關係:
機車有非常多種形式和尺寸,從YZF-R1這種全整流罩到較高而且無罩的 MT-03之間的
差異非常大。就算不考慮騎士,R1本身流線的車身、賽車化設計的整流罩先天上就讓他的
正投影面積比 MT-03小上許多。而如果再考慮上騎士,因為騎姿的不同兩者間的高下就更
明顯了。較高的座高、內縮的低把、後移的腳踏都是為了讓騎士可以用較低伏的騎姿躲在
整流罩後,讓"車+人正投影面積"可以減到最小,只比單單只有"車"時的面積大一點。
但是在討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時,正投影面積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其他像是車
箱有無、單人或雙載、風鏡大小等等都會對車輛造成影響。
引擎輸出、車速、拖曳力:
正投影面積與拖曳力間是正比關係,但是車速跟拖曳力間就不一樣了。他們之間的關
係是平方正比,也就是說當車速變兩倍,拖曳力會變四倍。
接下來的運算可能會更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你想要提升你的車速,那你需要增加多少
動力呢?答案是跟車速成三次方正比,所以如果你想要把你的車速變成兩倍,那你引擎要
輸出的動力要變八倍。這個原則讓車速的每一點提升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從機車極速
世界紀錄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所有挑戰極速的機車形狀都是細長型,以讓正投影面積可
以縮到最小。但是儘管他們已經讓車體盡其所能降低風阻,加強動力所能提升的車速還是
非常非常小。
Don Vesco是在1970年代,打破兩輪與四輪地表極速的名人之一,他們團隊所研發的
流線型車輛便是使用Yamaha設計的引擎。比較他在70與75年設計的兩台車,70年的紀錄為
250mph/403kph,75年的紀錄為300mph/483kph。車速提升了50mph/80kph 換算大概進步了
25%,但是引擎輸出卻需要提升100%,也就是說從700cc提升到1500cc。
理想的流線型車身:
了解正投影面積對拖曳力的影響後,便知道氣動效率(aerodynamically efficient)
較好的車看起來都較低而且比較瘦。然而,影響氣動效率的不單只這個因素,風洞測試顯
示,細長淚滴形的物體可以讓氣流流過物體時所產生的亂流減到最小,空氣阻力也最小。
空力設計好的車體可以在車輛推開氣體時讓氣流平順的流過車身,再在車尾部分整齊的會
合,盡量不產生渦流(eddy),這種流稱為層流(laminar flow),理想的情況是所有的流體
都以這種形式流過機車。但是在現實世界設計無法這麼完美,機車衝過氣體的時候會劇烈
的"攪動"氣體而產生上面所說的渦流形成紊流(turbulent flow),因而產生空氣阻力。
而雖然Yamaha的工程師都想設計出極低風阻係數的車,但設計出來的車會變得又細又
長而且還是封閉式,幾乎沒有實用性可言,只好向現實妥協。而實際設計時所要考慮的因
素就非常多了,從乘客的舒適性、機動性、懸吊行程、配重、油箱容量、車廂容量、維修
方不方便、引擎方不方便保養都是在設計時要考慮到的,而不只這些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
是讓現代機車長成這種形狀的原因。
R系列Supersport車款:
性能是Yamaha Supersport系列的最高宗旨,如R1和全新的R6在設計時為了讓氣動效
率最佳化,在車體設計上下了非常大的苦心。為了降低正投影面積,R1跟R6也設計得非常
瘦,短、薄的車尾也減少產生的亂流。騎士騎姿也大大影響氣動效率,座位/握把/腳踏三
個位置決定騎士騎姿讓產生的亂流減到最小,同時也使車與人的重量分配可以最理想。R1
採用的中置尾排也讓氣動效率更進一步提升,R6則是用上了短管。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提升
氣動效率、減少亂流。
FZ Fazer & TDM Sports車款:
2006年,Sports車款的設計目標是盡可能的提升性能同時維持舒適度,並且不影響泛
用性。所以FZ1,TDM,FZ6的車體設計不僅僅要提升氣動效率,還要能有良好的遮風避雨的
能力。
FJR Sports Tourer車款:
Sports Tourer車款要有在長途騎乘的舒適度和,所以2006FJR有電動調整風鏡和擋風
能力很好的整流罩並同時保持高氣動效率,讓騎士不會因為長時間因為風的吹襲而疲勞。
為了適應不同騎士,FJR側邊的整流罩可以兩段式的調整,調整範圍達30mm。
引擎輸出 VS 拖曳力 - 永不止息的戰鬥
從滑雪者的安全帽到火車--當然還有機車,只要是會移動的東西,他們對抗空氣阻力
的戰爭是不會結束的。當然,有些機車的空力設計可能遠勝過別人,但是只要是騎著機車
就一定可以感受到風從你身邊流過,這就是為什麼騎車永遠都是這麼的迷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4.92
詳細:http://www.moto-works.jp/ogk/ff5_special_04.html
※ 編輯: herejia 來自: 140.112.244.92 (04/09 23:43)
==============================================================================
機車&騎士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討論的是物體在氣體中運動所造成的氣流等等現象的交互
作用。任何東西在氣體中移動,或者是靜止的物體在流動氣體中,都可以用空氣動力學來
討論。只要有騎過車就一定感受過空氣所產生的巨大力量,而這個力量就是因為在空氣中
移動必須要推開運動方向前方的氣體而產生的。非常不同於其他的運輸工具,機車騎士是
暴露在氣流中的而且與外界環境直接互動,這讓騎車成為讓人興奮且非常愉快舒適的休閒
活動。
儘管是在低速時,機車和騎士所造成的空氣阻力對車輛性能與穩定性的影響還是很可
觀,而到了高速後,空氣阻力便佔據了影響機車整體性能與特性最重要的角色。事實上,
高速時引擎輸出動力也幾乎都是用來推開前方空氣這道"牆"。
而因為機車這項重要的特性,我們接下來會介紹你、你的機車、與你周遭的氣體之間
的關係,然後再概述氣流、車速、出力、正投影面積在你騎車時所造成的影響。
空氣阻力-原因和影響:
當機車在氣體中移動時,因為要推開行進方向前的氣體而產生空氣阻力,這個阻力也
常常被叫做拖曳力(drag),力的大小會隨著車速上升而上升。而一台正投影面積〈從車頭
方向看過去車&人的投影面積)越大,所需要推開的氣體也越多阻力自然便越大,而這兩者
間的關係是屬於正比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有台車和人的正投影面積是1平方公尺,另一組
是0.5平方公尺,那前者所產生的阻力是後者的兩倍。
正投影面積與拖曳力間的關係:
機車有非常多種形式和尺寸,從YZF-R1這種全整流罩到較高而且無罩的 MT-03之間的
差異非常大。就算不考慮騎士,R1本身流線的車身、賽車化設計的整流罩先天上就讓他的
正投影面積比 MT-03小上許多。而如果再考慮上騎士,因為騎姿的不同兩者間的高下就更
明顯了。較高的座高、內縮的低把、後移的腳踏都是為了讓騎士可以用較低伏的騎姿躲在
整流罩後,讓"車+人正投影面積"可以減到最小,只比單單只有"車"時的面積大一點。
但是在討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時,正投影面積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其他像是車
箱有無、單人或雙載、風鏡大小等等都會對車輛造成影響。
引擎輸出、車速、拖曳力:
正投影面積與拖曳力間是正比關係,但是車速跟拖曳力間就不一樣了。他們之間的關
係是平方正比,也就是說當車速變兩倍,拖曳力會變四倍。
接下來的運算可能會更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你想要提升你的車速,那你需要增加多少
動力呢?答案是跟車速成三次方正比,所以如果你想要把你的車速變成兩倍,那你引擎要
輸出的動力要變八倍。這個原則讓車速的每一點提升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從機車極速
世界紀錄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所有挑戰極速的機車形狀都是細長型,以讓正投影面積可
以縮到最小。但是儘管他們已經讓車體盡其所能降低風阻,加強動力所能提升的車速還是
非常非常小。
Don Vesco是在1970年代,打破兩輪與四輪地表極速的名人之一,他們團隊所研發的
流線型車輛便是使用Yamaha設計的引擎。比較他在70與75年設計的兩台車,70年的紀錄為
250mph/403kph,75年的紀錄為300mph/483kph。車速提升了50mph/80kph 換算大概進步了
25%,但是引擎輸出卻需要提升100%,也就是說從700cc提升到1500cc。
理想的流線型車身:
了解正投影面積對拖曳力的影響後,便知道氣動效率(aerodynamically efficient)
較好的車看起來都較低而且比較瘦。然而,影響氣動效率的不單只這個因素,風洞測試顯
示,細長淚滴形的物體可以讓氣流流過物體時所產生的亂流減到最小,空氣阻力也最小。
空力設計好的車體可以在車輛推開氣體時讓氣流平順的流過車身,再在車尾部分整齊的會
合,盡量不產生渦流(eddy),這種流稱為層流(laminar flow),理想的情況是所有的流體
都以這種形式流過機車。但是在現實世界設計無法這麼完美,機車衝過氣體的時候會劇烈
的"攪動"氣體而產生上面所說的渦流形成紊流(turbulent flow),因而產生空氣阻力。
而雖然Yamaha的工程師都想設計出極低風阻係數的車,但設計出來的車會變得又細又
長而且還是封閉式,幾乎沒有實用性可言,只好向現實妥協。而實際設計時所要考慮的因
素就非常多了,從乘客的舒適性、機動性、懸吊行程、配重、油箱容量、車廂容量、維修
方不方便、引擎方不方便保養都是在設計時要考慮到的,而不只這些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都
是讓現代機車長成這種形狀的原因。
R系列Supersport車款:
性能是Yamaha Supersport系列的最高宗旨,如R1和全新的R6在設計時為了讓氣動效
率最佳化,在車體設計上下了非常大的苦心。為了降低正投影面積,R1跟R6也設計得非常
瘦,短、薄的車尾也減少產生的亂流。騎士騎姿也大大影響氣動效率,座位/握把/腳踏三
個位置決定騎士騎姿讓產生的亂流減到最小,同時也使車與人的重量分配可以最理想。R1
採用的中置尾排也讓氣動效率更進一步提升,R6則是用上了短管。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提升
氣動效率、減少亂流。
FZ Fazer & TDM Sports車款:
2006年,Sports車款的設計目標是盡可能的提升性能同時維持舒適度,並且不影響泛
用性。所以FZ1,TDM,FZ6的車體設計不僅僅要提升氣動效率,還要能有良好的遮風避雨的
能力。
FJR Sports Tourer車款:
Sports Tourer車款要有在長途騎乘的舒適度和,所以2006FJR有電動調整風鏡和擋風
能力很好的整流罩並同時保持高氣動效率,讓騎士不會因為長時間因為風的吹襲而疲勞。
為了適應不同騎士,FJR側邊的整流罩可以兩段式的調整,調整範圍達30mm。
引擎輸出 VS 拖曳力 - 永不止息的戰鬥
從滑雪者的安全帽到火車--當然還有機車,只要是會移動的東西,他們對抗空氣阻力
的戰爭是不會結束的。當然,有些機車的空力設計可能遠勝過別人,但是只要是騎著機車
就一定可以感受到風從你身邊流過,這就是為什麼騎車永遠都是這麼的迷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44.92
推 jasonowl:M好快!! 04/09 23:05
推 nodefeat:推專業 04/09 23:05
推 ck940560:推 04/09 23:06
推 s9001111:推! 04/09 23:07
推 lsj168:當然爾~推! 04/09 23:07
推 vul3j9:台大的耶,高手 所以FF5側看才這麼像淚滴狀? 04/09 23:09
恩恩 而且FF5是進過風洞測試的 詳細:http://www.moto-works.jp/ogk/ff5_special_04.html
推 PoisonM:很棒!ψ(.___. )> 04/09 23:09
推 UmbraEric:推 04/09 23:21
推 seti:推!!不過我上學期的空洞被當了 這學期還在受迫害>"< 04/09 23:34
推 hsanchin:所以路上一堆人趴車是有根據的@@ 04/09 23:34
有趴有差 不過低速(6,70上下)時影響沒有非常大就是了 ※ 編輯: herejia 來自: 140.112.244.92 (04/09 23:43)
推 vul3j9:我爸北工的老師曾經算過,有些汽車後面那片擾流板,要開到 04/10 00:00
→ vul3j9:180以上才有明顯、有效的下壓力 04/10 00:00
→ ck940560:有趴有差 表速150的時候趴下去可以到160(雖然沒整流罩) 04/10 00:01
推 hkh0003:表速150的時候我根本不會想把頭伸到整流罩外XD 04/10 00:13
→ ck940560:還滿爽的 手一往外張開就會瞬間被推成朝後 04/10 00:16
→ ck940560:然後安全帽會被壓的根本抬不起來 04/10 00:17
→ ck940560:我還滿想知道一般街車/仿賽在速度多快時風阻會飆升 04/10 00:19
→ ck940560:像我家汽車140以下感覺不太出風阻 超過就開始變明顯 04/10 00:20
→ ck940560:過150會聽到很大聲沙沙沙的風聲 04/10 00:21
推 kevin135:面積很大的時候應該就不需要很快也會有感覺.拿個風爭騎車 04/10 00:22
→ ShineShineJu:Aerodynamic是吧~ 04/10 00:38
推 ninjaxin:街車騎姿 就是騎士自己在那邊當降落傘減速XDD 04/10 01:08
推 yang770610:反正就是一堆很難的學問ˊˋ 04/10 01:29
推 femckog:好文推 04/10 01:32
→ inyei:應該說原本騎街車的本來就不是要追求速度? 04/10 01:41
→ a444498:街車就是以舒適自然為首要阿 04/10 01:57
推 ImpactBlue:所以全力剎車時要雙腳開開 XD 04/10 10:17
→ fuso320: 嘴巴用力吹氣當反向推力器 04/10 10:21
推 skyandtamako:反向渦輪啟動 打開油壓煞車(?) 04/10 11:08
→ akqazk:嘴巴用力吹氣當反向推力器XDDDDD 04/10 11:37
推 PPTer:vu大,是180喔? 我之前看雜誌說是300耶 0.0 不過,應該沒那 04/10 14:30
→ PPTer:麼多才對 (還要看角度,像WRC的車速沒有很快,應該沒超過100 04/10 14:31
→ PPTer:但是尾翼卻接近90度,很誇張) GDB 以前的Impreza 超華麗的XD 04/10 14:32
推 davied:實際上倒是沒有完全成比例。因為drag除了受壓力影響,也受 04/14 01:46
→ davied:表面摩擦力的影響,這玩意的變數有夠多... 04/14 01:47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Eartha
at 2010-04-12T00:40
at 2010-04-12T00:40
By Vanessa
at 2010-04-13T11:11
at 2010-04-13T11:11
By Hamiltion
at 2010-04-17T20:36
at 2010-04-17T20:36
By Wallis
at 2010-04-21T01:11
at 2010-04-21T01:11
By Liam
at 2010-04-21T06:39
at 2010-04-21T06:39
By Harry
at 2010-04-25T05:37
at 2010-04-25T05:37
By Freda
at 2010-04-25T09:36
at 2010-04-25T09:36
By Quanna
at 2010-04-25T11:47
at 2010-04-25T11:47
By Ula
at 2010-04-28T21:39
at 2010-04-28T21:39
By Jacob
at 2010-05-01T05:48
at 2010-05-01T05:48
By Enid
at 2010-05-01T21:29
at 2010-05-01T21:29
By Barb Cronin
at 2010-05-06T21:23
at 2010-05-06T21:23
By Elizabeth
at 2010-05-09T22:39
at 2010-05-09T22:39
By Kyle
at 2010-05-12T03:55
at 2010-05-12T03:55
By Barb Cronin
at 2010-05-14T21:16
at 2010-05-14T21:16
By Kelly
at 2010-05-18T06:30
at 2010-05-18T06:30
By Una
at 2010-05-18T10:10
at 2010-05-18T10:10
By Todd Johnson
at 2010-05-20T09:53
at 2010-05-20T09:53
By Sarah
at 2010-05-25T06:30
at 2010-05-25T06:30
By Ophelia
at 2010-05-27T22:07
at 2010-05-27T22:07
By John
at 2010-05-31T04:01
at 2010-05-31T04:01
By Kelly
at 2010-06-03T09:10
at 2010-06-03T09:10
By Zenobia
at 2010-06-05T01:09
at 2010-06-05T01:09
By Frederica
at 2010-06-07T05:42
at 2010-06-07T05:42
By Hedwig
at 2010-06-08T22:50
at 2010-06-08T22:50
By Barb Cronin
at 2010-06-13T00:06
at 2010-06-13T00:06
By Dinah
at 2010-06-15T05:55
at 2010-06-15T05:55
By Tom
at 2010-06-16T08:20
at 2010-06-16T08:20
By Adele
at 2010-06-16T13:13
at 2010-06-16T13:13
By Kelly
at 2010-06-21T06:08
at 2010-06-21T06:08
By Edith
at 2010-06-24T17:46
at 2010-06-24T17:46
By Kristin
at 2010-06-25T13:03
at 2010-06-25T13:03
By Rachel
at 2010-06-30T04:44
at 2010-06-30T04:44
By Elizabeth
at 2010-07-03T13:12
at 2010-07-03T13:12
Related Posts
十字形螺絲轉不開怎麼辦...
By Elizabeth
at 2010-04-08T11:07
at 2010-04-08T11:07
New Fighter 150油耗
By Rachel
at 2010-04-08T00:25
at 2010-04-08T00:25
GR車友站出來!為自己權益捍衛!
By Kyle
at 2010-04-07T23:40
at 2010-04-07T23:40
M2R J-II
By Harry
at 2010-04-07T18:59
at 2010-04-07T18:59
益捷輪車工坊(大推!)
By Doris
at 2010-04-04T22:17
at 2010-04-04T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