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性雨衣 - 機車

By Queena
at 2015-05-31T14:34
at 2015-05-31T14:34
Table of Contents
雨太大不想去加班,開個閒聊文談雨衣
但跟雨衣沒太大關係就是...
這是以前問GORE TEX業務的標準
各家可能有落差,依品管心情跟天地良心加減
-----以下是本文-----
在登山店/戶外用品店的外套上,透氣防水兼保暖是相當重要的功能
(背一個那麼大又重的登山包在高山或野外長途跋涉,
突然間下雨哪來得及挖到衣服馬上換,
而且多帶一件雨衣也會增加裝備重量,
這時多功能合一的衣服非常完美)
但戶外用品店的外套中結合的GORE TEX,其實就是會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而損耗,
依我曾負責過的某品牌是要撐過水洗50次,當然不是前50次都很強,第51次就掛,
是每次洗的效果會遞減 (是說這種衣服大概一季洗1-2次,可以用很多年)
-----本文結束,以下是廢話-----
所謂的防水透氣,更精確的說法是【抗水透濕】
抗水是指布料具有抵擋水分穿透的能力
透濕則是指汗氣能透過蒸氣揮發至外部
對這類產品感興趣可以用幾個關鍵字找
1.製程:直接塗佈、泡沫塗佈、濕式塗佈及薄膜貼合
2.構造:無孔親水性、微孔疏水性
為了偷懶,以下把狗鐵絲打成GTX,不是賽車遊戲謝謝...
實際上
不管是用直接塗膠或者是多層貼合
依材質特性就是分兩種來討論--微孔跟無孔
微孔型的廣告台詞很常聽到,通常跟GTX的差不多...
【GTX材質上的微孔比水分子小但比汗氣大,所以能達到防水透氣的效果】
微孔型的主打那句廣告詞,不管哪間都是寫一樣的做法
無孔的則是利用親水基吸附汗氣,藉由擴散方式排出
至於耐水壓、透濕度則是依照環境跟預算調整布料
這類產品談的東西都環繞在兩種膜層上
不是在談塗層製程,就是在說膜層構造
兩年多沒看了,不知道有沒有新技術
基本上原理差不多,新技術只是拿來突破預算而已
我比較熟的是GTX
純粹好奇為啥一件外套可以比我全身加起來還貴
所以跟紡織業的朋友多問幾句
從廣告台詞可以看出它是微孔疏水性膜層的產品
當年被打臉的兩個問題:
Q1.衣服有洞,外面水也可以用蒸氣方式進來吧?
Q2.都說透氣了,怎麼可能防風?
這兩個問題要回到透氣這字的定義上討論
講透氣是因為大眾容易理解,但功能上其實是透濕
它跟對流方式的通風透氣完全不同,英文單字也不同
GTX的文宣上會強調完全防風,代表這層材質是會阻止內外空氣對流的
服裝內層帶著水蒸氣可以穿透材質的原因在於材質內外的蒸氣壓不同
我是文組專門嘴砲,專業文章都直接裝死跳結論
簡單的說,兩側的蒸氣壓差異越大,傳導速度越快
而蒸氣壓的高低取決於溫度和相對溼度,越高則越大
這類機能產品多半用於運動
運動流汗會讓內側溫度和相對溼度都高
所以具備較高的蒸氣壓,內側濕氣可以透過材質流向外部
然後我就被打臉了...還2連擊...
A1.理論上,外界蒸氣壓這麼高,你應該在熱帶雨林,那種地方穿的住這種衣服嗎
A2.都說這是透濕不是透氣了,哪來防風問題
其他問題
透濕效果應該有限吧、這類材質有啥限制嗎、可以拿來當雨衣嗎?
1.要穿透當然有阻力,內側蒸氣壓還沒滿足穿透量的限制就會凝結
白話一點說,透濕性不夠就會在衣服內側凝結,然後你還是一樣濕答答
2.拿來當雨衣要談的比較複雜,環境相對溼度比你內側高你還要透濕就要談理論
回歸理論,透濕靠的是蒸氣壓,蒸氣壓高低取決於相對溫度跟濕度
先不考慮表層跟阻力,外面在下雨相對溼度當然比你高
這時氣溫會決定蒸氣壓的高低,濕冷的狀況下透濕效果還是不錯
但要求透濕主要是不想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濕熱環境其實更重要
遺憾的是,理論上濕熱時的效果的確比較差
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大雨天濕氣這麼重,空氣太潮濕,啥tex都沒轍...
再者
雨衣強調的是防水,微孔材質的東西外層不吸水,靠的是防潑水
防潑水是一種...越來越不防潑水的耗材
用機能性外套當雨衣,理論上是要養外套的--例如自己上潑水劑
拿來防雨耗損太高,GTX這產品並不是設計來當雨衣
不是每次登山都大風大雨,現在的防水科技或塗任何膠,壽命還是比不上尼龍
這些問題大概是兩三年前問的
被強者我朋友用白眼鄙視,因為當年GTX貴的要命
前陣子看文章財發現類似產品掉到2k有找
約莫天龍牌2-3倍,大廠雨衣的價格
哪天有閒錢會考慮買一件玩看看--當然不是買回家拆
純粹文組屁孩對理組朋友是不是嘴砲感到好奇
因為被打臉才開始認識GTX
順便發現這材質也沒想像的好
剛問世的時候喊透氣喊的鏗鏘有力
過沒多久就被發現實際穿著,內層表面被汙染就會漏水
是的,兩大賣點之一的防水沒了
商業考量當然不會跟你多說啥
頂多就是材質需要保養、汙染只會稍微降低透氣
然後毆打工程師,偷偷改了結構,在內側多了一層親水性無孔PU
解決了污染,但有一好沒兩好
這次改變打到自己另一個賣點,透氣
當然還是安靜的不告訴你...
無孔顧名思義就是沒孔
外層有孔是為了透濕,這是主打歌
怎麼好意思跟你說為了防油,裡面這層PU是無孔的...
沒辦法直接通過,只能靠擴散作用
從高密度移動到低密度,到達薄膜層,再以蒸氣型態靠蒸氣壓排出
這個做法產生兩個問題
1.擴散作用靠的是密度差,相對溼度越高才越接近原來水準
就算做的再薄,透氣還是比不上當年的標準
所以被eVent打爽的,尤其是相對濕度低的時候
(eVent是另一種東西,可以當第一代GTX看,強調透濕,但死不說耐用度)
2.低濕度時,材質透氣性不佳、又要累積濕度提高密度
很有可能在滿足透濕條件前就濕透了...
在低溫乾冷的環境可能失溫
當然
我不是其他廠商的業務所以不是來表GTX的...
比起衣服,我跟瓦楞紙可能還熟一點
防水透氣本身就是一種有衝突美的東西 (誤)
抗水透濕只是讓內部濕氣往外穿透,沒辦法讓空氣流通
看到啥透濕度肉眼可見、透氣度比美GTX的,嗯,笑笑就好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
雖然標題中二,但內容相當完整
防水透濕布料~最終大比較~GTX & eVent & T-Tek
http://mt100light.blogspot.tw/2012/12/gtx-event-t-tek.html
漏水多半是外部因素影響居多
這跟不勤勞就別選真皮差不多,好東西是要保養的
要我選的話,這三種裡面,T-Tek才是比較經濟的東西
為了降低成本,它縮短了防水材質的壽命
內外材質的退休的時間比較接近,浪費的感覺就少幾分
有點像複合胎,兩側跟中間用完的時間差不多,比較經濟
當你要採購這類產品,除了預算跟材質,設計對雨衣更重要
設計指的是透氣開口、拉鍊這些可以因應環境調整服裝特性的東西
裝備只是裝備
正確的理解、適當的使用才能發揮該有的功能
可惡忽然很宅的想到鋼彈...
力量僅僅只是力量,過度追求是愚昧,但隨意放棄也是愚蠢
--
但跟雨衣沒太大關係就是...
這是以前問GORE TEX業務的標準
各家可能有落差,依品管心情跟天地良心加減
-----以下是本文-----
在登山店/戶外用品店的外套上,透氣防水兼保暖是相當重要的功能
(背一個那麼大又重的登山包在高山或野外長途跋涉,
突然間下雨哪來得及挖到衣服馬上換,
而且多帶一件雨衣也會增加裝備重量,
這時多功能合一的衣服非常完美)
但戶外用品店的外套中結合的GORE TEX,其實就是會隨著使用次數增加而損耗,
依我曾負責過的某品牌是要撐過水洗50次,當然不是前50次都很強,第51次就掛,
是每次洗的效果會遞減 (是說這種衣服大概一季洗1-2次,可以用很多年)
-----本文結束,以下是廢話-----
所謂的防水透氣,更精確的說法是【抗水透濕】
抗水是指布料具有抵擋水分穿透的能力
透濕則是指汗氣能透過蒸氣揮發至外部
對這類產品感興趣可以用幾個關鍵字找
1.製程:直接塗佈、泡沫塗佈、濕式塗佈及薄膜貼合
2.構造:無孔親水性、微孔疏水性
為了偷懶,以下把狗鐵絲打成GTX,不是賽車遊戲謝謝...
實際上
不管是用直接塗膠或者是多層貼合
依材質特性就是分兩種來討論--微孔跟無孔
微孔型的廣告台詞很常聽到,通常跟GTX的差不多...
【GTX材質上的微孔比水分子小但比汗氣大,所以能達到防水透氣的效果】
微孔型的主打那句廣告詞,不管哪間都是寫一樣的做法
無孔的則是利用親水基吸附汗氣,藉由擴散方式排出
至於耐水壓、透濕度則是依照環境跟預算調整布料
這類產品談的東西都環繞在兩種膜層上
不是在談塗層製程,就是在說膜層構造
兩年多沒看了,不知道有沒有新技術
基本上原理差不多,新技術只是拿來突破預算而已
我比較熟的是GTX
純粹好奇為啥一件外套可以比我全身加起來還貴
所以跟紡織業的朋友多問幾句
從廣告台詞可以看出它是微孔疏水性膜層的產品
當年被打臉的兩個問題:
Q1.衣服有洞,外面水也可以用蒸氣方式進來吧?
Q2.都說透氣了,怎麼可能防風?
這兩個問題要回到透氣這字的定義上討論
講透氣是因為大眾容易理解,但功能上其實是透濕
它跟對流方式的通風透氣完全不同,英文單字也不同
GTX的文宣上會強調完全防風,代表這層材質是會阻止內外空氣對流的
服裝內層帶著水蒸氣可以穿透材質的原因在於材質內外的蒸氣壓不同
我是文組專門嘴砲,專業文章都直接裝死跳結論
簡單的說,兩側的蒸氣壓差異越大,傳導速度越快
而蒸氣壓的高低取決於溫度和相對溼度,越高則越大
這類機能產品多半用於運動
運動流汗會讓內側溫度和相對溼度都高
所以具備較高的蒸氣壓,內側濕氣可以透過材質流向外部
然後我就被打臉了...還2連擊...
A1.理論上,外界蒸氣壓這麼高,你應該在熱帶雨林,那種地方穿的住這種衣服嗎
A2.都說這是透濕不是透氣了,哪來防風問題
其他問題
透濕效果應該有限吧、這類材質有啥限制嗎、可以拿來當雨衣嗎?
1.要穿透當然有阻力,內側蒸氣壓還沒滿足穿透量的限制就會凝結
白話一點說,透濕性不夠就會在衣服內側凝結,然後你還是一樣濕答答
2.拿來當雨衣要談的比較複雜,環境相對溼度比你內側高你還要透濕就要談理論
回歸理論,透濕靠的是蒸氣壓,蒸氣壓高低取決於相對溫度跟濕度
先不考慮表層跟阻力,外面在下雨相對溼度當然比你高
這時氣溫會決定蒸氣壓的高低,濕冷的狀況下透濕效果還是不錯
但要求透濕主要是不想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濕熱環境其實更重要
遺憾的是,理論上濕熱時的效果的確比較差
站在科學的角度上,大雨天濕氣這麼重,空氣太潮濕,啥tex都沒轍...
再者
雨衣強調的是防水,微孔材質的東西外層不吸水,靠的是防潑水
防潑水是一種...越來越不防潑水的耗材
用機能性外套當雨衣,理論上是要養外套的--例如自己上潑水劑
拿來防雨耗損太高,GTX這產品並不是設計來當雨衣
不是每次登山都大風大雨,現在的防水科技或塗任何膠,壽命還是比不上尼龍
這些問題大概是兩三年前問的
被強者我朋友用白眼鄙視,因為當年GTX貴的要命
前陣子看文章財發現類似產品掉到2k有找
約莫天龍牌2-3倍,大廠雨衣的價格
哪天有閒錢會考慮買一件玩看看--當然不是買回家拆
純粹文組屁孩對理組朋友是不是嘴砲感到好奇
因為被打臉才開始認識GTX
順便發現這材質也沒想像的好
剛問世的時候喊透氣喊的鏗鏘有力
過沒多久就被發現實際穿著,內層表面被汙染就會漏水
是的,兩大賣點之一的防水沒了
商業考量當然不會跟你多說啥
頂多就是材質需要保養、汙染只會稍微降低透氣
然後毆打工程師,偷偷改了結構,在內側多了一層親水性無孔PU
解決了污染,但有一好沒兩好
這次改變打到自己另一個賣點,透氣
當然還是安靜的不告訴你...
無孔顧名思義就是沒孔
外層有孔是為了透濕,這是主打歌
怎麼好意思跟你說為了防油,裡面這層PU是無孔的...
沒辦法直接通過,只能靠擴散作用
從高密度移動到低密度,到達薄膜層,再以蒸氣型態靠蒸氣壓排出
這個做法產生兩個問題
1.擴散作用靠的是密度差,相對溼度越高才越接近原來水準
就算做的再薄,透氣還是比不上當年的標準
所以被eVent打爽的,尤其是相對濕度低的時候
(eVent是另一種東西,可以當第一代GTX看,強調透濕,但死不說耐用度)
2.低濕度時,材質透氣性不佳、又要累積濕度提高密度
很有可能在滿足透濕條件前就濕透了...
在低溫乾冷的環境可能失溫
當然
我不是其他廠商的業務所以不是來表GTX的...
比起衣服,我跟瓦楞紙可能還熟一點
防水透氣本身就是一種有衝突美的東西 (誤)
抗水透濕只是讓內部濕氣往外穿透,沒辦法讓空氣流通
看到啥透濕度肉眼可見、透氣度比美GTX的,嗯,笑笑就好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
雖然標題中二,但內容相當完整
防水透濕布料~最終大比較~GTX & eVent & T-Tek
http://mt100light.blogspot.tw/2012/12/gtx-event-t-tek.html
漏水多半是外部因素影響居多
這跟不勤勞就別選真皮差不多,好東西是要保養的
要我選的話,這三種裡面,T-Tek才是比較經濟的東西
為了降低成本,它縮短了防水材質的壽命
內外材質的退休的時間比較接近,浪費的感覺就少幾分
有點像複合胎,兩側跟中間用完的時間差不多,比較經濟
當你要採購這類產品,除了預算跟材質,設計對雨衣更重要
設計指的是透氣開口、拉鍊這些可以因應環境調整服裝特性的東西
裝備只是裝備
正確的理解、適當的使用才能發揮該有的功能
可惡忽然很宅的想到鋼彈...
力量僅僅只是力量,過度追求是愚昧,但隨意放棄也是愚蠢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15-06-04T05:06
at 2015-06-04T05:06

By Wallis
at 2015-06-04T23:38
at 2015-06-04T23:38

By Joseph
at 2015-06-05T18:43
at 2015-06-05T18:43

By Thomas
at 2015-06-08T10:23
at 2015-06-08T10:23

By Oliver
at 2015-06-09T11:34
at 2015-06-09T11:34

By Margaret
at 2015-06-14T06:11
at 2015-06-14T06:11

By Andrew
at 2015-06-17T03:58
at 2015-06-17T03:58

By Dinah
at 2015-06-19T14:26
at 2015-06-19T14:26

By Harry
at 2015-06-19T21:27
at 2015-06-19T21:27

By Sierra Rose
at 2015-06-24T20:46
at 2015-06-24T20:46

By Jake
at 2015-06-27T14:16
at 2015-06-27T14:16

By Kristin
at 2015-07-01T18:53
at 2015-07-01T18:5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07-02T03:19
at 2015-07-02T03:19

By Ula
at 2015-07-03T22:21
at 2015-07-03T22:21

By Linda
at 2015-07-07T01:00
at 2015-07-07T01:00

By Steve
at 2015-07-11T06:13
at 2015-07-11T06:13

By Regina
at 2015-07-13T14:40
at 2015-07-13T14:40

By Emma
at 2015-07-13T19:58
at 2015-07-13T19:58

By Kyle
at 2015-07-16T14:42
at 2015-07-16T14:42

By Faithe
at 2015-07-19T16:28
at 2015-07-19T16:28

By Audriana
at 2015-07-21T18:09
at 2015-07-21T18:09

By Michael
at 2015-07-26T04:14
at 2015-07-26T04:14
Related Posts
有人穿過 天德牌 R4 兩件式雨衣嗎?

By Isla
at 2015-05-31T14:14
at 2015-05-31T14:14
NEX摔車後前輪會晃動

By Bennie
at 2015-05-31T13:06
at 2015-05-31T13:06
司馬庫斯的住宿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05-31T11:04
at 2015-05-31T11:04
女生新手學檔車

By Delia
at 2015-05-31T09:46
at 2015-05-31T09:46
女生新手學檔車

By Ina
at 2015-05-31T00:55
at 2015-05-31T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