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的差別 - 機車討論

By George
at 2009-02-11T04:56
at 2009-02-11T04:56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小弟買了一台G5
想多了解機油之間的差別
想多了解機油之間的差別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Quanna
at 2009-02-14T12:40
at 2009-02-14T12:40
這些代表不同的黏度以及可工作溫度
如果需要詳細資料,可能要去知識 查看看囉
當然一般而言,低黏度的流動性好,所以騎乘起來的感覺比較輕快
較黏的則反之...不過聽說黏的保護性比較好,但是我不敢確定

By Lily
at 2009-02-17T20:25
at 2009-02-17T20:25
大約30000後就要換回10w40 的才會比較好用
也可以保護引擎~~
不過價錢最好不要換太便宜的!
我換的一瓶400左右

By Callum
at 2009-02-21T04:10
at 2009-02-21T04:10
新車用15W50就可以了,機油勤換就好,不用特地去買多貴的
平均大概8百~1千公里換一次,齒輪油其實3千~5千換一次就可以了
齒輪油是不需要常常每1千或2千換一次,自己去評估機油溫度和齒輪油溫度就曉得了

By Sierra Rose
at 2009-02-24T11:55
at 2009-02-24T11:55
個人認為"常定速騎長途的水冷車" 可以稍微延後更換里程,1000km是理所當然,1500km更不是辦不到。
只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車,可能因為只作短距離行駛引擎未達到最佳工作溫度就熄火停車,燃燒不完全產生的廢棄微粒分子容易吸附在機油裡,造成機油提早劣化氧化~。
如果停車之後馬上把機油油尺抽起來,有聞到一股很重的汽油味,則最好不要等到機油更換里程的警示燈變紅,就提早作更換。
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四行程油品來說,主要可以分為礦物油、合成油、全合成油 三種。
在台灣多達數百種品牌的油品市場上,銷售主流是以合成機油為主,而礦物油也不是沒有人用,只不過在廣告以及宣傳方
面,加上利潤的考量,目前廠商主打的產品還是多為合成機油;二行程機油亦是如此,合成油如嘉實多TTS、培力H1R等一定較貴。
目前在選購市面上的油品時,排除品牌差異的因素,應先考慮是否為合成機油,再考慮認證等級和SAE黏度,通常來說,低溫和高溫兩數字相差越大的機油越貴,且超低黏度 ex: 0W-40、5W-30的機油價格也偏高。
機油選用是路遙知馬力,而且就算選到品質不佳的非原裝油或假油,兩三萬公里內也不一定會馬上出毛病;目前在我家保養紀錄是一台95年三菱菱帥舊Lancer計程車,跑超過105萬公里,還沒塘缸過,只有回原廠換過活塞環、墊片和油封,他用的不是全合成機油只是一般最便宜的礦物油+油精而已,所以只要不是用到假油,良好的操駕習慣加上正確保養的觀念,想要有效延長引擎本身的壽命都不是問題。
礦物油:
市面上常見價格150元左右的油品通常都屬於此類,甚至範圍再下探賣場常見價位 $3X~100 之間的機油大多都屬於礦物油,在外包裝上不太會有明顯的標示通常只標示 Multi-Grade ,意思是"複級機油",或是僅僅標示SAE xw-xx黏度等級。
此種油的製作方式顧名思義是直接以地下挖出的原油經過提煉後,再加上各油廠實驗室所研發出來的添加劑配方製成,主要成分為HC碳氫化合物;相對於合成基礎油來說,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鏈結構較為脆弱,如果在駕駛時常有激情演出的車主,狂催油門時曲軸油封附近所產生強大的剪力、離心力和高溫會將分子結構破壞,造成油膜破裂。
所以這類油品在激烈操駕之下,較易裂解變質,形成油泥積垢,但是在一般操駕方式下,基本保護引擎的能力以及耐用度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礦物性基礎油含有的各式蠟質成分沒有辦法摻配出低黏度的油品,像前面數字是0W的油品如果添加劑為了遷就低溫流動性就沒有辦法兼顧高溫黏度,反之亦然...
一般常見的黏度多半是 5W-30 10W-30 10W-40 15W-40 15W-50 20W-40 20W-50也就是說高低溫黏度數字相差太多的油品,基本上就不會是礦物油。有別於傳統分餾後經過溶劑精煉的礦物基礎油,近年一種低成本高品質的基礎油煉製技術已逐漸成熟
把石油蒸餾下來相同沸點的東西,高壓中溫下用多種觸媒加氫處理 使高分子量的分子氫化,去除含硫氮氧等分子,抗氧化跟抗腐蝕性比傳統精鍊的礦物油好一些
殘碳份更低,顏色更漂亮,最大的優勢是成本比合成油彽許多,但又能得到品質穩定產量大的基礎油
合成機油:
合成油的基礎為"合成油脂與礦物油類"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最後透過特殊的添加劑來控制油質與化學分子的穩定性不過這類油品製造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混合比例的拿捏與控制,一旦這個灰色地帶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油質產生變化等不穩定因素,所以唯獨在選購半合成機油時,在品牌、種類眾多的情況下,最好注意有口碑的大廠否則有很多這類油品都是台灣商人自行進口原料攪拌的,或有可能是次級品,為了愛車著想,各位還是小心為上。
全合成機油:
全合成機油是目前各家廠商急欲搶食的市場大餅,也是能代表自己研發技術的產品
價位帶很廣 $250~1000 元都有可能出現,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 或是德文 VOLL SYNTHESE 之類的標示,市場上也往往會直接有中文說明明顯強調該項產品為 100﹪全合成油。
聚α-烯烴 PAO (ex: 美孚 ) 和 酯類 (ex: MOTUL ) 是目前數量最大宗的合成基礎油,它的意思是指該油品全部為合成物質廠商在實驗室內經由化學變化製造而成,這稱之為 『合成基礎油』。
不過事實上,經由這種過程製造出來的合成物,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油,有人說應該稱之為 人工脂 或是稱為 潤滑脂只是因為合成基礎油外觀跟傳統油品幾乎一樣,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後,已可展現抗氧化、抗磨損、抗泡劑
、清淨、低溫流動性佳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By Olga
at 2009-02-27T19:40
at 2009-02-27T19:40
最重要的是...不要用到假油就好
選有信用的商家....有牌子的機油
有些奇奇怪怪聽都沒聽過的機油...少用為妙

By Rachel
at 2009-03-03T03:25
at 2009-03-03T03:25
我都是會買油回來自己換...
一來是安心...二來是自己要省一些錢...
再來就是多聽多看人家的意見...
參考一下...

By John
at 2009-03-06T11:10
at 2009-03-06T11:10
但是真的要吸收一點知識
號數是看你的需求去決定
通用的就是10W40
但是記得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按時更換機油
這才是重點
不然用再好的牌子不換的話後果還是一樣喔

By Hardy
at 2009-03-09T18:55
at 2009-03-09T18:55
這個跟他的工作溫度之類的有關 牽扯很多 一般來說普遍使用10w40
然後認證的規範上有SJ SL SM等等的 後面的英文字母愈後面 標準愈嚴格
不過SM效能不一定最好 只能說他比較環保
還有 有的會標示JASO MA或JASO MB 表示這在檔車上也可以使用 不會有離合器打滑的情形
至於汽車油機車油 我是覺得差別不大 只要定期換油 應該都沒有什麼問題

By Hedy
at 2009-03-13T02:40
at 2009-03-13T02:40
基礎油的製法與引擎潤滑油的種類
不單是引擎潤滑油,所有的石油製品都是將原油經由蒸餾過程所產生的。而基礎油也是這樣製成的。潤滑油品製造以基礎油基 (Base Oil) 與添加劑調製而成,一般分為「全合成油」、「合成油」、「礦物油」,係以其基礎油的油基作分類。
基礎油大致有二種: 一是以原油經提煉和精製之天然礦物油; 另一則是化工原料經化學合成的方法製成之合成基礎油。 如以礦物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礦物油,以合成基礎油與添加劑調製而成者稱為合成油,合成油又分為全合成及半合成 )。
全合成油
全合成機油顧名思義就是完全都是100%合成的機油,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 100% Synthetic 、Fully Synthetic或是德文VOLL SYNTHESE之類的標示,其字義代表著『全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或許應該稱為潤滑脂,這是因為原油在幾經化學改變及添加多種特殊物質時,已可展現抗老化、抗磨損、抗泡劑、清淨、流動率快等多項功能,所以價位上會比一般的機油來的高,而且油的品質也可控制得很好。
合成油
合成機油介於礦物油與全合成油之間,當我們在察看此類油品的包裝時,通常上面會印有Synthetic ﹑Semi-Synthetic, Synthetic Based, Synthetic technology或者是德文SYNTHESE 的標示,而不論是英文或德文,其意思都是『半合成機油』或日文的『部份合成油』或簡稱為『合成油』。
合成機油通常是由礦物油以及部份的合成油,依照各廠商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當然其中也會添加特別的物質來提昇油質。
礦物油
礦物油,基本上這類機油產品有的可能只是印上Mineral Oil意思是『礦物油』或是multi-grade的英文字,意思是『複級機油』,但是也有的機油產品上面並沒有印有上述的英文標示。而礦物油之所以被稱之為礦物油,乃在於此類機油是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然後再加以提煉而成,這就是礦物油的由來。
事實上礦物油由於其中的分子結構存在著部份的支鏈,而這些存在的支鏈往往在潤滑過程中卻容易發生斷裂,因此在激烈的操駕情況下,較為容易產生機油裂解變質。
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
在選擇機油的時候,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我們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黏度指的是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黏度指數愈低,代表在相同溫度下,機油的流動性愈低,反之,黏度指數愈高,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
一般說來,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

By Rebecca
at 2009-03-16T10:25
at 2009-03-16T10:25
大約30000後就要換回10w40 的才會比較好用
也可以保護引擎~~
不過價錢最好不要換太便宜的!
我換的一瓶400左右[聊天] 機油的差別[聊天] 機油的差別伊莉討論區伊莉討論區
Related Posts
BT090 120/60/17 in 3.5框

By Ingrid
at 2009-02-11T01:01
at 2009-02-11T01:01
[分享]PUMA shifter mid DUCATI重機運動鞋

By Caitlin
at 2009-02-10T21:57
at 2009-02-10T21:57
機車有鋰電池嗎 ??

By Joseph
at 2009-02-10T18:22
at 2009-02-10T18:22
cv26 and cvk26

By Frederica
at 2009-02-10T16:45
at 2009-02-10T16:45
不知名螺絲行

By Enid
at 2009-02-10T16:20
at 2009-02-10T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