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 延遲煞車 這個技巧 - 重機

By Noah
at 2009-02-17T00:31
at 2009-02-17T00:31
Table of Contents
: 推 yaohuei:內文是trail braking吧?! 原PO似乎是問late braking唷 ^^a 02/16 20:03
SORRY有些誤植,這邊替Late Braking下個定義,Late Braking並不是一種技巧,
這頂多只是一個策略或是手段,或是一種計畫或是現象。
要怎樣說是late braking呢? 只要比別人晚煞車就是late braking。
(獨走時要說自己late braking也是可以啦...但沒啥意義)
Late Braking就是比別人晚煞車如此而已,要說什麼技巧的東西的話,
應該換個名詞,好比說極限煞車或是煞車入彎或是前叉控制重心控制等,
這些都是技巧,通常要late braking八掉別人都會煞車煞的更急,而在煞車過程中的
前後煞車力道分配及油門檔位轉速及舵角控制都是技巧。
如果真有興趣討論的話,就先從競速線完美線跟內線來講吧。
要走什麼線也只是策略,取線並不是什麼技術,那是騎乘計畫的產物。
大家應該都有基本概念:
(1)最完美線就是外內外把一個彎的曲率半徑放到最大,
而理想狀況下就是重煞車後鬆開煞車從最外線極快速傾倒到最內線然後催油出彎,
這樣做將會有最快的過彎速度,因為前輪的負擔變小。
(2)走內線就是拉著煞車進彎,使輪胎同時承受煞車力與側向力,然後傾倒進彎這樣。
這樣做的好處是進彎可有機會佔住內線,但是彎中速度並不會比跑的好的完美線快。
而延遲煞車的策略的話大概就是上面兩種線選一個,
1.一是鬆煞車快速傾倒走完美線,以最大曲率半徑、最快速度進出彎;
2.另一個則是把煞車點延後到傾倒的同時,而鬆開煞車的時間也延後至到達彎頂點前,
這是消耗前輪的跑法,前胎負擔最大,但在纏鬥時常這樣做,
晚煞車後帶煞車進彎走內線卡位關門,接著再盡全力出彎這樣。
以上,如果有什麼疑義望各位不吝指教,或是繼續討論。
--
SORRY有些誤植,這邊替Late Braking下個定義,Late Braking並不是一種技巧,
這頂多只是一個策略或是手段,或是一種計畫或是現象。
要怎樣說是late braking呢? 只要比別人晚煞車就是late braking。
(獨走時要說自己late braking也是可以啦...但沒啥意義)
Late Braking就是比別人晚煞車如此而已,要說什麼技巧的東西的話,
應該換個名詞,好比說極限煞車或是煞車入彎或是前叉控制重心控制等,
這些都是技巧,通常要late braking八掉別人都會煞車煞的更急,而在煞車過程中的
前後煞車力道分配及油門檔位轉速及舵角控制都是技巧。
如果真有興趣討論的話,就先從競速線完美線跟內線來講吧。
要走什麼線也只是策略,取線並不是什麼技術,那是騎乘計畫的產物。
大家應該都有基本概念:
(1)最完美線就是外內外把一個彎的曲率半徑放到最大,
而理想狀況下就是重煞車後鬆開煞車從最外線極快速傾倒到最內線然後催油出彎,
這樣做將會有最快的過彎速度,因為前輪的負擔變小。
(2)走內線就是拉著煞車進彎,使輪胎同時承受煞車力與側向力,然後傾倒進彎這樣。
這樣做的好處是進彎可有機會佔住內線,但是彎中速度並不會比跑的好的完美線快。
而延遲煞車的策略的話大概就是上面兩種線選一個,
1.一是鬆煞車快速傾倒走完美線,以最大曲率半徑、最快速度進出彎;
2.另一個則是把煞車點延後到傾倒的同時,而鬆開煞車的時間也延後至到達彎頂點前,
這是消耗前輪的跑法,前胎負擔最大,但在纏鬥時常這樣做,
晚煞車後帶煞車進彎走內線卡位關門,接著再盡全力出彎這樣。
以上,如果有什麼疑義望各位不吝指教,或是繼續討論。
--
Tags:
重機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09-02-20T18:13
at 2009-02-20T18:13
Related Posts
在彎中 除了右手油門問題 離合器如何對應?

By Daph Bay
at 2009-02-16T22:46
at 2009-02-16T22:46
中壢汽機車美容新品(免費試用)晶鑚奈米噴蠟二代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2-16T21:35
at 2009-02-16T21:35
Hayabusa vs ZZR1400 0-400m

By Rebecca
at 2009-02-16T17:49
at 2009-02-16T17:49
龍潭樂活接手『台灣FIM/FMN賽車運動』

By Kyle
at 2009-02-16T15:21
at 2009-02-16T15:21
新竹安駕大行重機考照團 3/30~4/5

By Elvira
at 2009-02-16T13:52
at 2009-02-16T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