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臀大肌失憶與復健之路 - 單車
By Candice
at 2016-02-01T19:47
at 2016-02-01T19:47
Table of Contents
個人有一些經驗,可以討論。
※ 引述《whiteheart (生活需要藝術)》之銘言:
: 自從去年初開始,騎腳踏車開始不再是單純開心的事情
: 每每騎車的時候都會覺得左腳踩踏不順,畫圓畫得不好
: 一開始可能只有騎長途平路會
: 後來慢慢變成只要上車就是不順,左腳騎車使不上力
: 而且在上死點都會不自主的腳踝內轉,膝蓋外側就跟著疼痛
: 原本我自己以為是fitting問題,也找過很多fitter
: 可是都沒辦法改善問題,器材也一直更換,只是問題越來越嚴重
: 爬坡靠重踩,平路迴轉速拉不起來,騎久了左腳膝蓋跟小腿骨外側疼痛不已
: 我也去上體能訓練加強肌肉力量,還是一樣
受傷,久傷不癒,肌肉是有沾粘的。
這時去做重量訓練,風險很高,因為沾黏住的肌肉,你練不到。
練到的肌肉,很可能是代償用的肌肉,更慘。
: 最後在某個fitter建議下去看了復健科醫生
: 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師說我是臀大肌失憶跟左側核心不穩定,為什麼呢?
: 之前摔車日積月累的舊傷所致
: 他說人體在遭遇外傷時候會自動關閉該處神經控制或是減少使用受傷的部位
: 失能的部位功能便由其他肌肉代償
: 我知道有些人會覺得很難理解,可是我自己是醫療方面的,我可以理解這些話
曾和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強者我朋友沈建銘,
聊到了舊傷的定義,什麼是舊傷呢?
傷了會痛,是大腦發出的訊號。
大腦對於傷痛的機制,有三個階段。
1.大腦發出痛
2.大腦記憶住這個痛
3.大腦不使用這個部位。
大腦發出痛覺,通常是受傷初期,急性期。
沒有好好處理,或是同部位重複受傷,大約2個月,就進入下個階段。
大腦記憶住這個痛,受傷部位超過兩個月,大腦會記憶起來。
這時候,該部位就會覺得怪怪的不舒服。
你的身體會漸漸習慣這個感覺,會改變你的動作機制。
大腦不使用這個部位,大腦知道用這邊會痛,
會開始去招喚周遭的肌肉使用,會有代償。
不用該用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受力的結果,就是其他肌肉受傷風險變高。
這時候,舊傷,肌肉組織會沾粘,你更用不到。
你可能感覺沒有痛,但就覺得使用起來怪怪的。
接著代償的肌肉,受傷,大腦又接收到新傷的痛,舊傷就擱在那邊。
這樣循環下去.......慘。
所以運動選手常說得,和傷痛做朋友,大概就是這個循環。
: 臀大肌失能就由大腿後側跟脛骨束來代償穩定髖關節
: 髖關節不穩定,整個動作鍊就會跑掉,壞習慣就會養成
: 所以我大腿後側左邊很緊,左邊臀大肌無力,小腿很側也緊繃
: 大家可以上網查臀大肌無力的姿勢
: 你的髖關節會內旋,膝蓋內八,腳踝外翻,ITB就更嚴重摩擦
: 從那之後復健老師就開始了visceral manaupulation(臟器按摩)跟加強局部復健
: 核心的穩定也在練習
: 現在勉強可以順順的踩踏了,可是自己知道離真正奔馳於還很遠
: 講這麼多,是想跟有踩踏問題的車友分享一些心得
: 有些時候你騎車不順不舒服除了跟fitting有關外
: 你還是要想想可能自己身體機能那裏出毛病
: 肌肉力量不對稱?核心薄弱?甚至是脊椎出問題???
: 與其像我投入很多資源,不如花點時間找運動醫學的醫生去好好評估
: 自從這次事件之後,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騎車
: 因為之前即使怎麼不順,哥就是要給他踩個幾下
: 就是要給他天天復健練習,這輩子除了準備考試唸書沒這麼有恆心過了
: 可以自然輕鬆騎車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 希望有問題的版友也可以早點恢復,騎一輩子的單車
我個人年過30之後,開始接觸運動醫學。
主要都是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學到很多知識。
會開始回想從前運動傷害的傷病史,如何影響到現在的我。
其實,我以前都沒有好好的使用自己的身體。
而這些錯誤的觀念,傷痛的影響,不是用後天的加強能處理的。
而是尋求醫療,找出當年的問題去處理。
很開心原PO whiteheart能找到方向,祝你早日康復。
※ 引述《whiteheart (生活需要藝術)》之銘言:
: 之前是有車友推薦壢新醫院的林頌凱醫師
: 還有一個車友之間相傳的彭大師..
旅居美國,回台灣住中和的彭大師?
若是這位彭大師,這門對於骨架的處理,是有獨到之處。
但很可惜,華人世界的醫術,傷科處理沒有科學和學理化。
各門各派都有優點,卻也都有盲點。
一般來說,中西傷科處理身體,分軟硬組織。
軟組織,肌肉和軟骨與肌腱。
硬組織,骨頭,關節。
中西醫處理的手法不同,學理也不太一樣。
橋骨整脊,多半是硬組織的復位,把骨頭放回正確的位置。
但這有一個盲點,就是沒有處理軟組織。
以一個重複舊傷的狀態,多半肌肉會有沾粘,限制肌肉收縮。
肌肉長度不對,關節活動受限,
那怕是使用外力讓骨頭復位,也會在日後使用時,再次錯位。
整脊的效果,通常不會維持很久。
那怕是你很小心,也是會跑掉。
身體的環境就是這樣,肌肉張力有問題,就會導致關節骨頭錯位。
有遇過中醫師會使用針灸扎肌肉穴位除沾粘,
還有一些坊間的刮療刀療拍打.....這些都是處理軟組織。
利用破壞的方式,把原先沾粘的肌肉去除,
但沒有處理硬組織,骨頭關節若沒復位,
肌肉長回去的位置不好,狀況一樣沒解決。
一個完整的傷科處理,一定是軟硬組織都要做,不然效果有限。
中和彭大師,首先是他本人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所以很難長期持續的給他治療。
另外就是他主要是處理硬組織,軟組織比較少著墨。
一般西醫,除非是專精運動醫學,不然患者狀況不影響日常生活,都是正常。
我常說,一般西醫管患者的功能,不管性能。
所以運動愛好者,對於傷後的性能都不太滿意,
導致會有一派說法,傷科看西醫都沒有用。
這個其實是對西方醫學很大的誤解。
怎說?
事實上,西方醫學的分工很細。
由醫生診斷,做出醫療,傷者恢復基本功能後。
事實上是要轉到物理治療師去做處理的。
很多人去復健科,復健科醫師的醫囑,都是要求物理治療師對患者做電療,熱敷.....
坦白說我也覺得這些沒有用。
但這是台灣西方醫學界,醫生和物理治療師之間的配合失當。
物理治療的範圍很廣,骨科的物理治療師有所謂的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包含軟硬組織的處理。
以我先前作過的治療內容,
先做軟組織肌肉的放鬆,
按摩或是刻意用破壞性的手法處理肌肉沾黏。
將骨頭復位,可能有整脊和橋骨。
最後用肌內貼作貼紮,固定這次調整的地方。
如果不說,根本不會認為這個物理治療師是西醫底的,
因為他會推拿按摩加點穴,還會整脊喬骨。
台灣西醫骨科醫師,本身是不作徒手治療的。
台灣中醫不分科別,一個中醫師什麼都可以看,但中醫師也需要推拿師的配合。
(三重漢民中醫陳水利醫師,是少數中醫師自己做推拿的高手)
中西醫對於傷骨科,其實很多相似之處,很有趣。
: 不過這幾位都離家太遠
: 後來是找離家近的醫院先看
: 其實關鍵應該是物理治療師
: 他本身也有在騎車跑步,所以比較知道我們這些有在運動的人的問題
: 我練的動作菜單如下
: 1. 蚌式(clam)
: 2. 橋式(重點是不可以啟動大腿後側肌肉,有技巧的)
: 3. 單腳分腿蹲
: 4. 靠牆深蹲
: 5. 平躺抬腳伸腳(練下腹部核心)
: 6. 棒式
: 7. 側棒
: 8. 死蟲
: 重點是應該先放鬆跟伸展在練習效果比較好
: 如果想練臀大肌,大腿前後側肌肉跟髂腰肌一定要伸展效果才會好
: 要讓身體重新招換這些肌肉
: 物理治療師說至少6週而且不能overloading
: 否則又會啟發代償機制
物理治療中,會有所謂的運動處方。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會去發掘患者肌肉不協調的地方,會藉由復健運動加強。
受傷處沾粘限制肌肉收縮,所以你再怎麼訓練復健,
沾粘處就是練不到,或是很難練,事倍功半。
最怕得是,該練得沒練到,卻練到其他肌肉,產生代償。
肌肉代償的結果,通常不太好,
代償的肌肉都是來幫忙的,並非原本該使力的地方。
代償肌肉也容易受傷,所以越練越糟。
而肌力訓練,和現在流行的專業健身體適能教練也有業務重疊。
也見過健身教練和物理治療師配合的,甚至物理治療師本身就健身教練。
一個完整的運動科學,運動醫學,專業訓練.....背後有很多專業人士。
我是覺得以前都忽略了,現在資訊發達,這些資訊得以流通,很棒。
聊得有點雜,騙P幣結束。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引述《whiteheart (生活需要藝術)》之銘言:
: 自從去年初開始,騎腳踏車開始不再是單純開心的事情
: 每每騎車的時候都會覺得左腳踩踏不順,畫圓畫得不好
: 一開始可能只有騎長途平路會
: 後來慢慢變成只要上車就是不順,左腳騎車使不上力
: 而且在上死點都會不自主的腳踝內轉,膝蓋外側就跟著疼痛
: 原本我自己以為是fitting問題,也找過很多fitter
: 可是都沒辦法改善問題,器材也一直更換,只是問題越來越嚴重
: 爬坡靠重踩,平路迴轉速拉不起來,騎久了左腳膝蓋跟小腿骨外側疼痛不已
: 我也去上體能訓練加強肌肉力量,還是一樣
受傷,久傷不癒,肌肉是有沾粘的。
這時去做重量訓練,風險很高,因為沾黏住的肌肉,你練不到。
練到的肌肉,很可能是代償用的肌肉,更慘。
: 最後在某個fitter建議下去看了復健科醫生
: 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師說我是臀大肌失憶跟左側核心不穩定,為什麼呢?
: 之前摔車日積月累的舊傷所致
: 他說人體在遭遇外傷時候會自動關閉該處神經控制或是減少使用受傷的部位
: 失能的部位功能便由其他肌肉代償
: 我知道有些人會覺得很難理解,可是我自己是醫療方面的,我可以理解這些話
曾和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強者我朋友沈建銘,
聊到了舊傷的定義,什麼是舊傷呢?
傷了會痛,是大腦發出的訊號。
大腦對於傷痛的機制,有三個階段。
1.大腦發出痛
2.大腦記憶住這個痛
3.大腦不使用這個部位。
大腦發出痛覺,通常是受傷初期,急性期。
沒有好好處理,或是同部位重複受傷,大約2個月,就進入下個階段。
大腦記憶住這個痛,受傷部位超過兩個月,大腦會記憶起來。
這時候,該部位就會覺得怪怪的不舒服。
你的身體會漸漸習慣這個感覺,會改變你的動作機制。
大腦不使用這個部位,大腦知道用這邊會痛,
會開始去招喚周遭的肌肉使用,會有代償。
不用該用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受力的結果,就是其他肌肉受傷風險變高。
這時候,舊傷,肌肉組織會沾粘,你更用不到。
你可能感覺沒有痛,但就覺得使用起來怪怪的。
接著代償的肌肉,受傷,大腦又接收到新傷的痛,舊傷就擱在那邊。
這樣循環下去.......慘。
所以運動選手常說得,和傷痛做朋友,大概就是這個循環。
: 臀大肌失能就由大腿後側跟脛骨束來代償穩定髖關節
: 髖關節不穩定,整個動作鍊就會跑掉,壞習慣就會養成
: 所以我大腿後側左邊很緊,左邊臀大肌無力,小腿很側也緊繃
: 大家可以上網查臀大肌無力的姿勢
: 你的髖關節會內旋,膝蓋內八,腳踝外翻,ITB就更嚴重摩擦
: 從那之後復健老師就開始了visceral manaupulation(臟器按摩)跟加強局部復健
: 核心的穩定也在練習
: 現在勉強可以順順的踩踏了,可是自己知道離真正奔馳於還很遠
: 講這麼多,是想跟有踩踏問題的車友分享一些心得
: 有些時候你騎車不順不舒服除了跟fitting有關外
: 你還是要想想可能自己身體機能那裏出毛病
: 肌肉力量不對稱?核心薄弱?甚至是脊椎出問題???
: 與其像我投入很多資源,不如花點時間找運動醫學的醫生去好好評估
: 自從這次事件之後,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騎車
: 因為之前即使怎麼不順,哥就是要給他踩個幾下
: 就是要給他天天復健練習,這輩子除了準備考試唸書沒這麼有恆心過了
: 可以自然輕鬆騎車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 希望有問題的版友也可以早點恢復,騎一輩子的單車
我個人年過30之後,開始接觸運動醫學。
主要都是找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學到很多知識。
會開始回想從前運動傷害的傷病史,如何影響到現在的我。
其實,我以前都沒有好好的使用自己的身體。
而這些錯誤的觀念,傷痛的影響,不是用後天的加強能處理的。
而是尋求醫療,找出當年的問題去處理。
很開心原PO whiteheart能找到方向,祝你早日康復。
※ 引述《whiteheart (生活需要藝術)》之銘言:
: 之前是有車友推薦壢新醫院的林頌凱醫師
: 還有一個車友之間相傳的彭大師..
旅居美國,回台灣住中和的彭大師?
若是這位彭大師,這門對於骨架的處理,是有獨到之處。
但很可惜,華人世界的醫術,傷科處理沒有科學和學理化。
各門各派都有優點,卻也都有盲點。
一般來說,中西傷科處理身體,分軟硬組織。
軟組織,肌肉和軟骨與肌腱。
硬組織,骨頭,關節。
中西醫處理的手法不同,學理也不太一樣。
橋骨整脊,多半是硬組織的復位,把骨頭放回正確的位置。
但這有一個盲點,就是沒有處理軟組織。
以一個重複舊傷的狀態,多半肌肉會有沾粘,限制肌肉收縮。
肌肉長度不對,關節活動受限,
那怕是使用外力讓骨頭復位,也會在日後使用時,再次錯位。
整脊的效果,通常不會維持很久。
那怕是你很小心,也是會跑掉。
身體的環境就是這樣,肌肉張力有問題,就會導致關節骨頭錯位。
有遇過中醫師會使用針灸扎肌肉穴位除沾粘,
還有一些坊間的刮療刀療拍打.....這些都是處理軟組織。
利用破壞的方式,把原先沾粘的肌肉去除,
但沒有處理硬組織,骨頭關節若沒復位,
肌肉長回去的位置不好,狀況一樣沒解決。
一個完整的傷科處理,一定是軟硬組織都要做,不然效果有限。
中和彭大師,首先是他本人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所以很難長期持續的給他治療。
另外就是他主要是處理硬組織,軟組織比較少著墨。
一般西醫,除非是專精運動醫學,不然患者狀況不影響日常生活,都是正常。
我常說,一般西醫管患者的功能,不管性能。
所以運動愛好者,對於傷後的性能都不太滿意,
導致會有一派說法,傷科看西醫都沒有用。
這個其實是對西方醫學很大的誤解。
怎說?
事實上,西方醫學的分工很細。
由醫生診斷,做出醫療,傷者恢復基本功能後。
事實上是要轉到物理治療師去做處理的。
很多人去復健科,復健科醫師的醫囑,都是要求物理治療師對患者做電療,熱敷.....
坦白說我也覺得這些沒有用。
但這是台灣西方醫學界,醫生和物理治療師之間的配合失當。
物理治療的範圍很廣,骨科的物理治療師有所謂的徒手治療。
徒手治療,包含軟硬組織的處理。
以我先前作過的治療內容,
先做軟組織肌肉的放鬆,
按摩或是刻意用破壞性的手法處理肌肉沾黏。
將骨頭復位,可能有整脊和橋骨。
最後用肌內貼作貼紮,固定這次調整的地方。
如果不說,根本不會認為這個物理治療師是西醫底的,
因為他會推拿按摩加點穴,還會整脊喬骨。
台灣西醫骨科醫師,本身是不作徒手治療的。
台灣中醫不分科別,一個中醫師什麼都可以看,但中醫師也需要推拿師的配合。
(三重漢民中醫陳水利醫師,是少數中醫師自己做推拿的高手)
中西醫對於傷骨科,其實很多相似之處,很有趣。
: 不過這幾位都離家太遠
: 後來是找離家近的醫院先看
: 其實關鍵應該是物理治療師
: 他本身也有在騎車跑步,所以比較知道我們這些有在運動的人的問題
: 我練的動作菜單如下
: 1. 蚌式(clam)
: 2. 橋式(重點是不可以啟動大腿後側肌肉,有技巧的)
: 3. 單腳分腿蹲
: 4. 靠牆深蹲
: 5. 平躺抬腳伸腳(練下腹部核心)
: 6. 棒式
: 7. 側棒
: 8. 死蟲
: 重點是應該先放鬆跟伸展在練習效果比較好
: 如果想練臀大肌,大腿前後側肌肉跟髂腰肌一定要伸展效果才會好
: 要讓身體重新招換這些肌肉
: 物理治療師說至少6週而且不能overloading
: 否則又會啟發代償機制
物理治療中,會有所謂的運動處方。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會去發掘患者肌肉不協調的地方,會藉由復健運動加強。
受傷處沾粘限制肌肉收縮,所以你再怎麼訓練復健,
沾粘處就是練不到,或是很難練,事倍功半。
最怕得是,該練得沒練到,卻練到其他肌肉,產生代償。
肌肉代償的結果,通常不太好,
代償的肌肉都是來幫忙的,並非原本該使力的地方。
代償肌肉也容易受傷,所以越練越糟。
而肌力訓練,和現在流行的專業健身體適能教練也有業務重疊。
也見過健身教練和物理治療師配合的,甚至物理治療師本身就健身教練。
一個完整的運動科學,運動醫學,專業訓練.....背後有很多專業人士。
我是覺得以前都忽略了,現在資訊發達,這些資訊得以流通,很棒。
聊得有點雜,騙P幣結束。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Connor
at 2016-02-05T15:27
at 2016-02-05T15:27
By Queena
at 2016-02-06T18:01
at 2016-02-06T18:01
By Adele
at 2016-02-08T13:28
at 2016-02-08T13:28
By Sandy
at 2016-02-13T05:31
at 2016-02-13T05:31
By Joseph
at 2016-02-16T11:41
at 2016-02-16T11:41
By Ida
at 2016-02-17T08:27
at 2016-02-17T08:27
By Megan
at 2016-02-21T21:23
at 2016-02-21T21:23
Related Posts
我的臀大肌失憶與復健之路
By Eden
at 2016-02-01T16:09
at 2016-02-01T16:09
對下一代DA Di2的想像
By Necoo
at 2016-02-01T16:09
at 2016-02-01T16:09
Tokyobike 城市休閒單車
By Oliver
at 2016-02-01T13:49
at 2016-02-01T13:49
尿道炎和攝護腺炎
By Blanche
at 2016-02-01T13:01
at 2016-02-01T13:01
超車時該如何示警?
By Faithe
at 2016-02-01T12:01
at 2016-02-01T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