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市每條路口的行車品質差到極點,路是怎麼鋪成這樣的呢? - 自行車
By Andrew
at 2005-04-19T00:00
at 2005-04-19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台北縣市的路的確是滿坑滿谷的洞,再加上左邊安全島會有行人忽然閃出來,右邊公車又會集體閃進內線,接著,根本就沒有機車專用道,所以四處都是摩托車...行車的道路真的是很沒有品質的~抗議一下~
Update:
有人打過這通電話嗎?順便統計一下,謝謝.
路見不平來電相助專線 免付費電話:0800-523-888 24小時皆有專人接聽
坑洞 路平狀況 道路安全設施
Update 2:
北市道路不平禍首:台電、中華電信和市府
「道路不平整」是駕駛人開車時最常有的抱怨。施工單位造成「道路不平整」的第一名單位,台電公司。中華電信公司也榜上有名。台北市政府各局處也名列前矛,養工處裁罰的罰款總額中,市政府就佔了其中四成。
造成台北市道路不平整的前五名單位分別是:台電公司、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衛生下水道工程處、中華電信公司,以及交通工程管制處。台電公司更是連續三年位居被台北市養工處裁罰金額最高的單位。
違規最主要的因素分別為:路面修復狀況不良、逾時收工,和道路回填不平整。根據市議員統計,台北市平均每5.3公尺就有一個人孔蓋,但是各單位都「各自為政」施工。
Update:
有人打過這通電話嗎?順便統計一下,謝謝.
路見不平來電相助專線 免付費電話:0800-523-888 24小時皆有專人接聽
坑洞 路平狀況 道路安全設施
Update 2:
北市道路不平禍首:台電、中華電信和市府
「道路不平整」是駕駛人開車時最常有的抱怨。施工單位造成「道路不平整」的第一名單位,台電公司。中華電信公司也榜上有名。台北市政府各局處也名列前矛,養工處裁罰的罰款總額中,市政府就佔了其中四成。
造成台北市道路不平整的前五名單位分別是:台電公司、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衛生下水道工程處、中華電信公司,以及交通工程管制處。台電公司更是連續三年位居被台北市養工處裁罰金額最高的單位。
違規最主要的因素分別為:路面修復狀況不良、逾時收工,和道路回填不平整。根據市議員統計,台北市平均每5.3公尺就有一個人孔蓋,但是各單位都「各自為政」施工。
Tags:
自行車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05-04-20T07:38
at 2005-04-20T07:38
其實開大客車的辛苦一般人很難了解的!
他只有外面兩個小小的後照鏡可以知道後方來車的情況!
根本看不清楚,尤其是右邊!天啊~根本就是考視力!
還有就是台灣駕駛的問題!
明明知道前面公車會靠站~一堆騎機車的還要催油門!
如果大家肯在公車可能會進站時提前減速,那你還會覺得危險嗎?
接著是機車專用道的問題:
要劃機車專用道~太難了!
舉幾個地點為例:路口、公車停靠站…。這些地方很麻煩!
想想看:
把機車道劃在最內側?那車子左轉就很危險!
把機車道劃在最外側?那停靠站、車子右轉就很危險!
劃中央?那小客車、大客車…要靠邊停車怎麼辦?路口轉彎怎麼辦?
如果說我們另外設置機車用紅綠燈~有多少人會遵守?有多少人覺得煩?
劃設機車道~有多少騎士會認為這是他的路~其他人都不能進入!
如果肇事~責任歸屬也很麻煩!
舉市區內腳踏車專用道為例:
構想不錯,執行失敗!
原因:
機車會騎上腳踏車專用道!(機車不是慢車不能騎上來)
部份路段腳踏車道很寬,但人行道很窄!
路口設計不良!(有些有劃專用道,有些沒劃,部份路段無法銜接)
所以沒有完善規劃,要執行就會很難!
行人問題:
這是民眾教育水準不足!而且貪求一時的方便!
一旦肇事卻又要向對方要求巨額賠償!
必須從教育及「法」去規範
道路坑坑洞洞的問題:
通常是由於工程關係,於工程完畢後粗糙收拾的結果!
另外就是~土地的問題!
部份路段經過大車的「磨練」後,道路逐漸無法負荷所致!
導致水管破裂或其他問題,使得道路下陷!
如果真的太嚴重,可撥你所提供的電話!
過幾天就會有人處理了!
最後:那通電話我沒打過!
就這樣!
By Hedda
at 2005-04-21T00:10
at 2005-04-21T00:10
Related Posts
國內有哪些慈善機構?
By Ula
at 2005-04-18T00:00
at 2005-04-18T00:00
kiario車子的風評
By Elvira
at 2005-04-18T00:00
at 2005-04-18T00:00
台中縣..兩馬觀光..???
By Necoo
at 2005-04-18T00:00
at 2005-04-18T00:00
自行車要訓麼
By Elma
at 2005-04-18T00:00
at 2005-04-18T00:00
我要至少3則鬼故事!
By Rachel
at 2005-04-17T00:00
at 2005-04-17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