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數位專題/北市開放禁行機車道 交 - 機車
By Isla
at 2020-09-25T01:46
at 2020-09-25T01:46
Table of Contents
----
各位晚安
這是我在中央社實習的朋友參與製作的專題。
這是以數據呈現的資料視覺化地圖為主的資料新聞,結合市府的評估報告書進行分析。
版友可以依照改善/惡化程度,
在網站中探索不同路段開放前後的事故量變化。
由於內容有點難完全轉貼至此,
以下我會在文中插入截圖並說明,也推薦大家直接前往中央社網站瀏覽。
網址: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
-------
中央社數位專題/北市開放禁行機車道 交通安全改善還是惡化?
數據地圖探索41路段風險變化
製作 / 陳嘉葳、林琪、陳盈諭、李怡瑩
2020/09/24
台北市自民國98年起陸續把特定路段「禁行機車道」解禁,近期原定開放士林區中正路及
大同區環河北路等路段的禁行機車道,但7月底市府委外評估報告出爐,解禁後的交通安
全仍有疑慮。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一再呼籲「道路整治」以及「避免機車行駛高風險路段」,但究竟哪
些路段需要治理?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哪些路段交通情況惡化?哪些路段改善?機車風險
何在?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從警政署交通事故資料篩選出發生在台北市的機車事故,結合市府評估
報告書,繪製102年與108年的事故地圖進行分析,帶你一探開放禁行機車道前後的機車事
故量變化。請選擇想要探索的路段:
*可依事故量惡化或改善的情形選擇,
此為依據市府報告書中的CBI道路惡化指標所做的分類。
https://i.imgur.com/eikj3QO.jpeg
*選擇程度
https://i.imgur.com/Ht6eUsa.jpeg
*選擇特定路段
https://i.imgur.com/b8VszcT.jpeg
*以建國北路3段為例,可以看到開放前後的對照。
https://i.imgur.com/97XDRwh.jpg
*底下有相關數據的統計與說明
https://i.imgur.com/eT7s6J2.jpg
路段改善/惡化原因
102到106年間,台北市共有24條道路、41路段開放禁行機車道,我們探索這些路段「開放
」前後事故情況差異,搭配市府報告分析結果,發現41路段有68%事故狀況惡化。
大部分被列為「惡化」的路段,事故發生件數增加、事故嚴重度也呈加重趨勢。如塔悠路
每起事故平均傷亡人數從102年的1.28人增為108年的1.51人,上升17%;新生南路3段與立
賢路全年事故數量,從102年到108年分別增加241%、137%。
當然,也有部分路段因開放禁行機車道,交通狀況明顯改善,例如至善路108年事故數量
、每起事故傷亡人數分別比102年減少6.6%、7.1%。
*交通事故CBI排名
https://i.imgur.com/XBwJRVv.jpg
*事故數量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IytbTHb.jpg
*傷亡人數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X5wD6g8.jpg
*事故規模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O8ppeQv.jpg
機車路權增加帶來的好處
歸納市府報告書「改善」與「惡化」路段前5名的特徵,我們發現有3個特徵在改善與惡化
路段間差異較大:行車鋪面寬度、紅線總長度、公車班次數量。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img/8195e196.png
路面愈窄,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事故情況改善前5名的路段寬度平均為9.89公尺,比前5名惡化路段的11.89公尺要窄得多
。機車限縮在狹窄的一二車道,路段容易壅塞、發生事故,開放禁行機車道後,給予機車
更多路權,事故情況因而趨向改善。
註:平均路段鋪面寬度 前5名改善路段為9.89公尺;前5名惡化路段為11.89公尺
紅線愈短,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改善路段前5名的平均紅線長度僅有惡化前5名路段的1/3。紅線長度越短,或占路面比例
越少,代表汽機車可以路邊臨時停車,開放禁行機車道,反而可以疏散第一二車道的車流
,減少臨停等路邊活動對車流的擠壓,隨之減少事故數量、緩和事故嚴重程度。
註:平均紅線長度 前5名改善路段為219.05公尺;前5名惡化路段為760.35公尺
公車愈密集,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事故情況改善前5名路段的公車尖峰小時班次為104輛,而惡化前5名
路段則為74輛。公車數量多或班次集中,會讓第一車道較為擁擠,發生事故機率高。開放
機車行駛第三車道後,可減少機車與公車碰撞。
機車路權增加雙面刃 風險跟著來
開放機車行駛第三車道,機車從外側車道切往內側車道頻率增加,與小客車會車碰撞的風
險也增加。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img/35e54e76.png
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小客車與機車」碰撞事故明顯上升
根據市府評估報告,在開放禁行機車道後交通「惡化」的28條路段中,小客車與機車碰撞
事故占所有肇事車種比例從35%上升至41%,機車與其他車種發生事故比例則多半不變或下
降。
小客車與機車「直行追撞」的事故比例於第一、三車道下降
市府報告也分析車道開放前後,各車道不同類型碰撞事故的變化。整體而言,同向直行擦
撞、直行追撞為最主要碰撞類型。
以小客車對機車的「直行追撞」事故來看,開放前後不同車道間的事故變化明顯,第一車
道、第三車道分別減少11.2%、8.4%。
相較於其他車道,小客車與機車於「第二車道」發生直行追撞事故明顯增加
第二車道小客車對機車的「直行追撞」事故增加了21.3%。可能原因在於車道開放後機車
變換車道頻率增加,當機車切入內側車道時,容易與小客車發生碰撞。
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小客車與機車於「第二車道」碰撞機率增加
整體而言,第一和第三車道的事故件數比例減少,且有往第二車道集中的趨勢。這顯示開
放禁行機車道後,機車改變了原有的騎乘習慣,汽機車混流交織的情況增加,使碰撞機率
隨之提升。
比對警政署事故數據與市府評估報告,可以發現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有些路段事故情況
改善,如至善路2段,因為路幅窄、路邊臨停車輛較多,開放禁行機車道後,機車族可以
行駛內側車道,避免受到外側車道臨停或公車干擾,交通事故數量和嚴重程度明顯緩和。
但是,也有許多路段在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事故情況反而惡化,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
故規模皆明顯上升。如南京東路、塔悠路因為紅線或停車格較多,路邊臨停較少,路邊活
動不會侵占外側車道的機車路權,因此開放機車行駛第三車道後,反倒讓道路安全呈惡化
趨勢。
不過,有些路段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故規模增加,市府報告卻列為「改善路段」。例
如102年至108年間,建國北路3段的事故數量增長136%;杭州南路2段事故數量增加280%,
每起事件造成的傷亡比102年增加63%;但市府報告使用的CBI指標卻顯示這兩路段都是「
改善路段」。
寶慶路則是相反,108年事故程度、傷亡人數、事故規模比102年分別減少26%、8%、3%,
在市府報告書中使用的CBI指標卻顯示該路段為「惡化路段」。
註:這裡的惡化與改善是依據開放前後年平均CBI數值變化,而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
故規模則是102年與108年的變化。
惡化與改善非看單一指標 開放路權須審慎評估
有些路段事故增加,但被歸類為改善路段,有些路段傷亡人數減少,卻被歸類為惡化路段
。主要原因在於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以直接解答開放機車道對道路安全究竟是利還是弊。
除了行車鋪面寬度、紅線總長度、公車班次密集度,還有很多因素需納入模型一併考量,
例如每車道交通量、停車格長度比例、路邊停車程度、總車道數等。市府研究報告探討的
是未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對比實際已發生的事故數據,希望釐清討論脈絡,增進對「開
放禁行機車道」及「機車路權」等議題的理解。
假如這些路段開放禁行機車道....
*中正路102年與108年(預測)的事故數據地圖
https://i.imgur.com/VLap8HK.jpg
*中正路的預測數據變化
https://i.imgur.com/SoA90HU.jpeg
*環河路102年與108年(預測)的事故數據
https://i.imgur.com/xAbcr7I.jpg
*環河路的預測數據變化
https://i.imgur.com/9bojgv2.jpeg
北市交通局原定今年開放中正路、環河北路的禁行機車道供機車行駛,但市府評估報告指
出大部分路段開放後事故情況惡化,因而暫時喊卡。台北市長柯文哲在8月27日交通會報
中表示,交通惡化情形上升,必要時要暫停開放機車道,並要求交工處一個月內擬好改善
方案。
假如中正路、環河北路解禁,你覺得事故情況會改善嗎?市府報告中使用機器學習預測兩
路段的事故情況,結合我們計算的102年與108年相關數據,結果是這樣:
統計數據顯示,中正路3項指標皆下降,相較於102年,108年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故
規模分別減少1.9%、4.1%、4.5%;環河北路108年傷亡人數與事故規模則比102年下降
11.5%與9.9%,事故數量增加9.41%。
市府評估報告使用機器學習模擬預測解禁禁行機車道之後的情況,中正路21條子路段中,
有3條被預測為「惡化路段」,其餘皆為「改善路段」;改善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於「公車
尖峰班次多寡」,中正路上被預測為「改善」的子路段,公車尖峰班次相較於被預測為「
惡化」的路段來得多;環河北路則因為紅線長度較短、路面寬度較窄,被預測在開放禁行
機車道後,事故情況會「改善」。
8月11日台北市議員林亮君接獲民眾陳情,希望環河北路解禁禁行機車道,使得這項議題
再次被公眾討論。
禁行機車道鬆綁,會改變車道行進規則,對所有用路人都有影響。路權與安全都很重要,
我們試著以實際數據探究道路安全的變化,最終還是回到每個用路人身上:安全才是回家
唯一的路。
----
附上作者的話:
這篇文章因為希望能用比較客觀的方式去補充其中比較細微的脈絡
所以寫得比較囉唆一點XD
我是區分各個路段進行探索的 ,主要的發現是
我們確實能勉強區分哪些路段因為什麼原因所以改善
哪些路段又因為甚麼原因而惡化
但還是沒辦法找出一套非常精準的規則
去解釋路段惡化或改善的原因
可以說有哪些影響惡化或事故增加的可能性
但我們能拿到的資料還缺少太多東西 或者不安定的因素蠻複雜的
所以 希望這篇文章帶給讀者的是 跟著我們製作的地圖探索
搭配自身騎車的經驗 對這個議題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或是可以有一些數據佐證
那麼我對這篇文的責任與期待也算圓滿達成
或是如果覺得這樣的視覺化很酷的話 我也會很開心XD
那時候在思考這個議題的時候
也關注不少目前網路上針對”禁行機車道開放”這件事的討論
說實話 我自己也是習慣騎車通勤
路上也遇過許多”阿 如果給我多一個車道就不用和其他大型車輛擠來擠去 也好像比較安
全”的情境
所以也覺得路權的開放真的很重要
一開始也是因為自己是機車族 又剛好會一些數據的東西 才想試試看這個議題能不能做出
一些事情
雖然…我能拿到的資料真的…超級少 而且沒有甚麼系統性
有些年份甚至沒辦法符合我分析的脈絡 所以最後就只針對完整的兩年 102和108進行比較
剛好七月底台北市交通局提供我們一份委託民間調查的報告
才能將裡面的一些說法和我的數據做客觀的結合呈現 也才完成今天這篇文章
(已經擷取報告中許多相對重要也較好理解的內容放到這裡
不過該報告沒有被授權公開 所以也不能跟大家分享完整版嗚嗚)
--
各位晚安
這是我在中央社實習的朋友參與製作的專題。
這是以數據呈現的資料視覺化地圖為主的資料新聞,結合市府的評估報告書進行分析。
版友可以依照改善/惡化程度,
在網站中探索不同路段開放前後的事故量變化。
由於內容有點難完全轉貼至此,
以下我會在文中插入截圖並說明,也推薦大家直接前往中央社網站瀏覽。
網址: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
-------
中央社數位專題/北市開放禁行機車道 交通安全改善還是惡化?
數據地圖探索41路段風險變化
製作 / 陳嘉葳、林琪、陳盈諭、李怡瑩
2020/09/24
台北市自民國98年起陸續把特定路段「禁行機車道」解禁,近期原定開放士林區中正路及
大同區環河北路等路段的禁行機車道,但7月底市府委外評估報告出爐,解禁後的交通安
全仍有疑慮。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一再呼籲「道路整治」以及「避免機車行駛高風險路段」,但究竟哪
些路段需要治理?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哪些路段交通情況惡化?哪些路段改善?機車風險
何在?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從警政署交通事故資料篩選出發生在台北市的機車事故,結合市府評估
報告書,繪製102年與108年的事故地圖進行分析,帶你一探開放禁行機車道前後的機車事
故量變化。請選擇想要探索的路段:
*可依事故量惡化或改善的情形選擇,
此為依據市府報告書中的CBI道路惡化指標所做的分類。
https://i.imgur.com/eikj3QO.jpeg
*選擇程度
https://i.imgur.com/Ht6eUsa.jpeg
*選擇特定路段
https://i.imgur.com/b8VszcT.jpeg
*以建國北路3段為例,可以看到開放前後的對照。
https://i.imgur.com/97XDRwh.jpg
*底下有相關數據的統計與說明
https://i.imgur.com/eT7s6J2.jpg
路段改善/惡化原因
102到106年間,台北市共有24條道路、41路段開放禁行機車道,我們探索這些路段「開放
」前後事故情況差異,搭配市府報告分析結果,發現41路段有68%事故狀況惡化。
大部分被列為「惡化」的路段,事故發生件數增加、事故嚴重度也呈加重趨勢。如塔悠路
每起事故平均傷亡人數從102年的1.28人增為108年的1.51人,上升17%;新生南路3段與立
賢路全年事故數量,從102年到108年分別增加241%、137%。
當然,也有部分路段因開放禁行機車道,交通狀況明顯改善,例如至善路108年事故數量
、每起事故傷亡人數分別比102年減少6.6%、7.1%。
*交通事故CBI排名
https://i.imgur.com/XBwJRVv.jpg
*事故數量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IytbTHb.jpg
*傷亡人數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X5wD6g8.jpg
*事故規模增減比例排序
https://i.imgur.com/O8ppeQv.jpg
機車路權增加帶來的好處
歸納市府報告書「改善」與「惡化」路段前5名的特徵,我們發現有3個特徵在改善與惡化
路段間差異較大:行車鋪面寬度、紅線總長度、公車班次數量。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img/8195e196.png
路面愈窄,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事故情況改善前5名的路段寬度平均為9.89公尺,比前5名惡化路段的11.89公尺要窄得多
。機車限縮在狹窄的一二車道,路段容易壅塞、發生事故,開放禁行機車道後,給予機車
更多路權,事故情況因而趨向改善。
註:平均路段鋪面寬度 前5名改善路段為9.89公尺;前5名惡化路段為11.89公尺
紅線愈短,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改善路段前5名的平均紅線長度僅有惡化前5名路段的1/3。紅線長度越短,或占路面比例
越少,代表汽機車可以路邊臨時停車,開放禁行機車道,反而可以疏散第一二車道的車流
,減少臨停等路邊活動對車流的擠壓,隨之減少事故數量、緩和事故嚴重程度。
註:平均紅線長度 前5名改善路段為219.05公尺;前5名惡化路段為760.35公尺
公車愈密集,開放禁行機車道有助改善事故情況
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事故情況改善前5名路段的公車尖峰小時班次為104輛,而惡化前5名
路段則為74輛。公車數量多或班次集中,會讓第一車道較為擁擠,發生事故機率高。開放
機車行駛第三車道後,可減少機車與公車碰撞。
機車路權增加雙面刃 風險跟著來
開放機車行駛第三車道,機車從外側車道切往內側車道頻率增加,與小客車會車碰撞的風
險也增加。
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200924-traffic/img/35e54e76.png
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小客車與機車」碰撞事故明顯上升
根據市府評估報告,在開放禁行機車道後交通「惡化」的28條路段中,小客車與機車碰撞
事故占所有肇事車種比例從35%上升至41%,機車與其他車種發生事故比例則多半不變或下
降。
小客車與機車「直行追撞」的事故比例於第一、三車道下降
市府報告也分析車道開放前後,各車道不同類型碰撞事故的變化。整體而言,同向直行擦
撞、直行追撞為最主要碰撞類型。
以小客車對機車的「直行追撞」事故來看,開放前後不同車道間的事故變化明顯,第一車
道、第三車道分別減少11.2%、8.4%。
相較於其他車道,小客車與機車於「第二車道」發生直行追撞事故明顯增加
第二車道小客車對機車的「直行追撞」事故增加了21.3%。可能原因在於車道開放後機車
變換車道頻率增加,當機車切入內側車道時,容易與小客車發生碰撞。
開放禁行機車道後,小客車與機車於「第二車道」碰撞機率增加
整體而言,第一和第三車道的事故件數比例減少,且有往第二車道集中的趨勢。這顯示開
放禁行機車道後,機車改變了原有的騎乘習慣,汽機車混流交織的情況增加,使碰撞機率
隨之提升。
比對警政署事故數據與市府評估報告,可以發現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有些路段事故情況
改善,如至善路2段,因為路幅窄、路邊臨停車輛較多,開放禁行機車道後,機車族可以
行駛內側車道,避免受到外側車道臨停或公車干擾,交通事故數量和嚴重程度明顯緩和。
但是,也有許多路段在開放禁行機車道之後事故情況反而惡化,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
故規模皆明顯上升。如南京東路、塔悠路因為紅線或停車格較多,路邊臨停較少,路邊活
動不會侵占外側車道的機車路權,因此開放機車行駛第三車道後,反倒讓道路安全呈惡化
趨勢。
不過,有些路段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故規模增加,市府報告卻列為「改善路段」。例
如102年至108年間,建國北路3段的事故數量增長136%;杭州南路2段事故數量增加280%,
每起事件造成的傷亡比102年增加63%;但市府報告使用的CBI指標卻顯示這兩路段都是「
改善路段」。
寶慶路則是相反,108年事故程度、傷亡人數、事故規模比102年分別減少26%、8%、3%,
在市府報告書中使用的CBI指標卻顯示該路段為「惡化路段」。
註:這裡的惡化與改善是依據開放前後年平均CBI數值變化,而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
故規模則是102年與108年的變化。
惡化與改善非看單一指標 開放路權須審慎評估
有些路段事故增加,但被歸類為改善路段,有些路段傷亡人數減少,卻被歸類為惡化路段
。主要原因在於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以直接解答開放機車道對道路安全究竟是利還是弊。
除了行車鋪面寬度、紅線總長度、公車班次密集度,還有很多因素需納入模型一併考量,
例如每車道交通量、停車格長度比例、路邊停車程度、總車道數等。市府研究報告探討的
是未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對比實際已發生的事故數據,希望釐清討論脈絡,增進對「開
放禁行機車道」及「機車路權」等議題的理解。
假如這些路段開放禁行機車道....
*中正路102年與108年(預測)的事故數據地圖
https://i.imgur.com/VLap8HK.jpg
*中正路的預測數據變化
https://i.imgur.com/SoA90HU.jpeg
*環河路102年與108年(預測)的事故數據
https://i.imgur.com/xAbcr7I.jpg
*環河路的預測數據變化
https://i.imgur.com/9bojgv2.jpeg
北市交通局原定今年開放中正路、環河北路的禁行機車道供機車行駛,但市府評估報告指
出大部分路段開放後事故情況惡化,因而暫時喊卡。台北市長柯文哲在8月27日交通會報
中表示,交通惡化情形上升,必要時要暫停開放機車道,並要求交工處一個月內擬好改善
方案。
假如中正路、環河北路解禁,你覺得事故情況會改善嗎?市府報告中使用機器學習預測兩
路段的事故情況,結合我們計算的102年與108年相關數據,結果是這樣:
統計數據顯示,中正路3項指標皆下降,相較於102年,108年事故數量、傷亡人數、事故
規模分別減少1.9%、4.1%、4.5%;環河北路108年傷亡人數與事故規模則比102年下降
11.5%與9.9%,事故數量增加9.41%。
市府評估報告使用機器學習模擬預測解禁禁行機車道之後的情況,中正路21條子路段中,
有3條被預測為「惡化路段」,其餘皆為「改善路段」;改善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於「公車
尖峰班次多寡」,中正路上被預測為「改善」的子路段,公車尖峰班次相較於被預測為「
惡化」的路段來得多;環河北路則因為紅線長度較短、路面寬度較窄,被預測在開放禁行
機車道後,事故情況會「改善」。
8月11日台北市議員林亮君接獲民眾陳情,希望環河北路解禁禁行機車道,使得這項議題
再次被公眾討論。
禁行機車道鬆綁,會改變車道行進規則,對所有用路人都有影響。路權與安全都很重要,
我們試著以實際數據探究道路安全的變化,最終還是回到每個用路人身上:安全才是回家
唯一的路。
----
附上作者的話:
這篇文章因為希望能用比較客觀的方式去補充其中比較細微的脈絡
所以寫得比較囉唆一點XD
我是區分各個路段進行探索的 ,主要的發現是
我們確實能勉強區分哪些路段因為什麼原因所以改善
哪些路段又因為甚麼原因而惡化
但還是沒辦法找出一套非常精準的規則
去解釋路段惡化或改善的原因
可以說有哪些影響惡化或事故增加的可能性
但我們能拿到的資料還缺少太多東西 或者不安定的因素蠻複雜的
所以 希望這篇文章帶給讀者的是 跟著我們製作的地圖探索
搭配自身騎車的經驗 對這個議題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或是可以有一些數據佐證
那麼我對這篇文的責任與期待也算圓滿達成
或是如果覺得這樣的視覺化很酷的話 我也會很開心XD
那時候在思考這個議題的時候
也關注不少目前網路上針對”禁行機車道開放”這件事的討論
說實話 我自己也是習慣騎車通勤
路上也遇過許多”阿 如果給我多一個車道就不用和其他大型車輛擠來擠去 也好像比較安
全”的情境
所以也覺得路權的開放真的很重要
一開始也是因為自己是機車族 又剛好會一些數據的東西 才想試試看這個議題能不能做出
一些事情
雖然…我能拿到的資料真的…超級少 而且沒有甚麼系統性
有些年份甚至沒辦法符合我分析的脈絡 所以最後就只針對完整的兩年 102和108進行比較
剛好七月底台北市交通局提供我們一份委託民間調查的報告
才能將裡面的一些說法和我的數據做客觀的結合呈現 也才完成今天這篇文章
(已經擷取報告中許多相對重要也較好理解的內容放到這裡
不過該報告沒有被授權公開 所以也不能跟大家分享完整版嗚嗚)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Hedy
at 2020-09-26T00:48
at 2020-09-26T00:48
By Edith
at 2020-09-30T22:44
at 2020-09-30T22:44
By Iris
at 2020-10-01T16:05
at 2020-10-01T16:05
By Caroline
at 2020-10-04T14:18
at 2020-10-04T14:1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0-06T14:28
at 2020-10-06T14:28
By Rachel
at 2020-10-08T03:38
at 2020-10-08T03:38
By Damian
at 2020-10-12T21:33
at 2020-10-12T21:33
By Gary
at 2020-10-15T10:04
at 2020-10-15T10:04
By Enid
at 2020-10-17T04:02
at 2020-10-17T04:02
By Irma
at 2020-10-19T22:25
at 2020-10-19T22:25
By Jack
at 2020-10-20T09:16
at 2020-10-20T09:16
By Annie
at 2020-10-22T22:15
at 2020-10-22T22:15
By Kumar
at 2020-10-26T14:45
at 2020-10-26T14:45
By Catherine
at 2020-10-27T12:18
at 2020-10-27T12:18
By Kumar
at 2020-10-29T03:38
at 2020-10-29T03:38
By Charlotte
at 2020-11-01T16:55
at 2020-11-01T16:55
By Catherine
at 2020-11-04T06:23
at 2020-11-04T06:23
By James
at 2020-11-05T05:18
at 2020-11-05T05:18
By Daph Bay
at 2020-11-08T16:32
at 2020-11-08T16:32
By Joseph
at 2020-11-12T16:04
at 2020-11-12T16:04
By Hedda
at 2020-11-15T01:04
at 2020-11-15T01:04
By Michael
at 2020-11-19T20:39
at 2020-11-19T20:39
By Yuri
at 2020-11-21T17:00
at 2020-11-21T17:00
By Lauren
at 2020-11-21T20:02
at 2020-11-21T20:02
By Hazel
at 2020-11-24T00:09
at 2020-11-24T00:09
By Dorothy
at 2020-11-27T05:40
at 2020-11-27T05:40
By Heather
at 2020-12-01T05:30
at 2020-12-01T05:30
By Joseph
at 2020-12-03T02:30
at 2020-12-03T02:30
By Christine
at 2020-12-04T09:23
at 2020-12-04T09:23
By Madame
at 2020-12-07T23:18
at 2020-12-07T23:18
By Rosalind
at 2020-12-10T01:25
at 2020-12-10T01:25
By Una
at 2020-12-12T21:47
at 2020-12-12T21:47
By Donna
at 2020-12-15T16:20
at 2020-12-15T16:20
By Audriana
at 2020-12-19T21:31
at 2020-12-19T21:31
Related Posts
輪胎疑似被劃傷
By Andrew
at 2020-09-25T01:25
at 2020-09-25T01:25
與對向小黃發生車禍問題(再更事故現場圖)
By Ina
at 2020-09-25T01:21
at 2020-09-25T01:21
到底多久換一次機油?
By Dorothy
at 2020-09-25T00:42
at 2020-09-25T00:42
新名流125/新迪爵125/活力125
By Mary
at 2020-09-24T21:44
at 2020-09-24T21:44
SPADA Gird CE 防摔外套
By Mason
at 2020-09-24T21:20
at 2020-09-24T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