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輪胎要怎樣才跑得快....以輪胎形變來討論 - 單車

By George
at 2007-10-20T03:56
at 2007-10-20T03:56
Table of Contents
車胎的形變越少,速度越快,這論點基本上是對的,但有關材質軟硬的說法
卻是不對的,在此更正如下:
: 2.光頭胎:橡膠材質或是編織層的不同會影響外胎的軟硬
: 越硬形變越少,效率越高,車速越快
: 在相同胎壓與材質的前提下,細胎會因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小
: 會產成較大的形變,而有較慢的車速
: (當然粗胎的風阻會大一些)
越軟的胎效率越高才對,硬的胎簡直一無是處(好吧,便宜)。速度最快的
自行車競賽--場地賽,有些高等級的胎是全棉質織網,甚至還有用絲質的,
目的就是要降低滾動阻力。
不同材質的胎,在相同負重下,它們的觸地面積是一樣的。原理是簡單的靜力
平衡,假設胎壓是 100 psi(磅 / 平方英吋)、單輪的負重是 100 磅的話,
觸地面積就是 1 平方英吋,不會因為材質和寬度不同而改變。
既然滾動阻力的來源是輪胎的擠壓變形造成的能量損耗,而由上可知相同寬度、
相同胎壓下,硬胎和軟胎它們的變形量是一樣的,那麼要讓硬胎變形所需的能量
顯然的會比軟胎要多,因此滾動阻力就變大。同樣的道理,相同胎壓下寬胎的
變形量會比窄胎小,所以滾動阻力比較小(這是有實驗數據的)。
另外一個特性是軟胎對路面細微的障礙能夠用局部變形來吸收,損失的能量就
比較少。反之硬胎的反應能力不佳,遇到障礙會震得整條胎都在抖,損失能量
可就大了。這個特性不只可用在材質上,也可用在胎壓上,打高胎壓不見得會
比較快的道理就在這裡。打合適的胎壓即可,且視路面狀況而定。所以,說什麼
都沒理由去選擇一條硬梆梆的輪胎,騎起來既沈重又會震到不舒服。
選擇輪胎時可以拿織網密度來當指標之一,以 TPI (thread per inch, 每英吋
幾線)為單位,TPI 越高,通常胎壁越軟,重量越輕,可以承受的胎壓也越高。
但輪胎是功能取向的,沒有絕對的好胎,只有最適合的輪胎。有些人會考慮防爆,
有些人會考慮抓地力,有些人會考慮輕量,還有些人會考慮耐磨,甚至還會考慮
美觀。輪胎廠推出的產品線會這麼多又複雜,就是為了滿足各種需求。所以不要
被單一特性給著迷了(例如輕量),往往那是犧牲其他特性後的結果。了解自己
的騎乘需求,購買一到兩款不同的胎來替換用(例如訓練用和比賽用、硬地用和
越野用),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這裡有輪胎的圖文解說:
http://www.klavier.idv.tw/eob/workshop/20061214.htm
--
卻是不對的,在此更正如下:
: 2.光頭胎:橡膠材質或是編織層的不同會影響外胎的軟硬
: 越硬形變越少,效率越高,車速越快
: 在相同胎壓與材質的前提下,細胎會因為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小
: 會產成較大的形變,而有較慢的車速
: (當然粗胎的風阻會大一些)
越軟的胎效率越高才對,硬的胎簡直一無是處(好吧,便宜)。速度最快的
自行車競賽--場地賽,有些高等級的胎是全棉質織網,甚至還有用絲質的,
目的就是要降低滾動阻力。
不同材質的胎,在相同負重下,它們的觸地面積是一樣的。原理是簡單的靜力
平衡,假設胎壓是 100 psi(磅 / 平方英吋)、單輪的負重是 100 磅的話,
觸地面積就是 1 平方英吋,不會因為材質和寬度不同而改變。
既然滾動阻力的來源是輪胎的擠壓變形造成的能量損耗,而由上可知相同寬度、
相同胎壓下,硬胎和軟胎它們的變形量是一樣的,那麼要讓硬胎變形所需的能量
顯然的會比軟胎要多,因此滾動阻力就變大。同樣的道理,相同胎壓下寬胎的
變形量會比窄胎小,所以滾動阻力比較小(這是有實驗數據的)。
另外一個特性是軟胎對路面細微的障礙能夠用局部變形來吸收,損失的能量就
比較少。反之硬胎的反應能力不佳,遇到障礙會震得整條胎都在抖,損失能量
可就大了。這個特性不只可用在材質上,也可用在胎壓上,打高胎壓不見得會
比較快的道理就在這裡。打合適的胎壓即可,且視路面狀況而定。所以,說什麼
都沒理由去選擇一條硬梆梆的輪胎,騎起來既沈重又會震到不舒服。
選擇輪胎時可以拿織網密度來當指標之一,以 TPI (thread per inch, 每英吋
幾線)為單位,TPI 越高,通常胎壁越軟,重量越輕,可以承受的胎壓也越高。
但輪胎是功能取向的,沒有絕對的好胎,只有最適合的輪胎。有些人會考慮防爆,
有些人會考慮抓地力,有些人會考慮輕量,還有些人會考慮耐磨,甚至還會考慮
美觀。輪胎廠推出的產品線會這麼多又複雜,就是為了滿足各種需求。所以不要
被單一特性給著迷了(例如輕量),往往那是犧牲其他特性後的結果。了解自己
的騎乘需求,購買一到兩款不同的胎來替換用(例如訓練用和比賽用、硬地用和
越野用),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這裡有輪胎的圖文解說:
http://www.klavier.idv.tw/eob/workshop/20061214.htm
--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Mia
at 2007-10-23T19:30
at 2007-10-23T19:30

By Iris
at 2007-10-24T20:29
at 2007-10-24T20:29

By Susan
at 2007-10-29T10:10
at 2007-10-29T10:10

By Sierra Rose
at 2007-11-01T01:03
at 2007-11-01T01:03

By Tracy
at 2007-11-02T07:16
at 2007-11-02T07:16

By Carol
at 2007-11-06T13:55
at 2007-11-06T13:55

By Catherine
at 2007-11-09T04:59
at 2007-11-09T04:59

By Mary
at 2007-11-11T22:02
at 2007-11-11T22:02

By Ursula
at 2007-11-15T18:02
at 2007-11-15T18:02

By Suhail Hany
at 2007-11-19T02:15
at 2007-11-19T02:15

By Selena
at 2007-11-20T06:04
at 2007-11-20T06:04

By Emma
at 2007-11-23T18:31
at 2007-11-23T18:31

By Barb Cronin
at 2007-11-28T04:52
at 2007-11-28T04:52

By Harry
at 2007-11-29T09:53
at 2007-11-29T09:53

By Steve
at 2007-12-04T00:56
at 2007-12-04T00:56

By Frederic
at 2007-12-08T03:44
at 2007-12-08T03:44
Related Posts
車燈座

By Agatha
at 2007-10-19T23:22
at 2007-10-19T23:22
單車上火車(個人心得)

By George
at 2007-10-19T22:43
at 2007-10-19T22:43
分享 今天下午自己拍的影片

By Joseph
at 2007-10-19T19:10
at 2007-10-19T19:10
北47與北47-1+翡翠水庫之鷺鷥潭

By Eartha
at 2007-10-19T17:48
at 2007-10-19T17:48
想在林口附近買車

By Christine
at 2007-10-19T10:16
at 2007-10-19T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