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最近好像很多人聊到齒比,那就來吧... - 單車
By Candice
at 2007-05-23T01:08
at 2007-05-23T01:08
Table of Contents
我是不知道"傳動比"是什麼東西啦
不過我看了答案是覺得我的比較對XD
我的算法是...
------------------------------------------------------------------------------
39*23的齒比就是 39/23=1.69565
而700*23c的輪圈圓周長為 2096 mm = 0.002096 km
而時速的算法是
迴轉數rpm*60分鐘*齒比*輪周長
= 100 * 60 * 1.69595 * 0.002096
= 21.328 km/hr
我覺得這樣應該比較好懂:P
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感謝指教
※ 引述《ohmylife (小弟「o」)》之銘言:
: 當車神以39*23T的齒比往坡上死命的爬,最後得到了東北角M20組的第五名
: 這帶給鄉民什麼啟示?
: 答案是,我們來介紹單車的幾個講傳動的專有名詞吧XD
: 其實這個都是國中物理而已
: 齒輪比
: 一般常常看到有人用39*23這樣的方式來說明當前用的齒輪比,其實這是不對的,這會
: 誤導人以為齒比是相乘的關係。
: 大盤對飛輪的齒數比為齒輪比。如果兩個齒輪的齒數相同,那麼踩踏一周。兩個齒輪和後輪
: 都各旋轉一周。假如大盤的齒數大於飛輪的齒數,那麼每踏蹬一周,飛輪轉的圈數就大於一
: 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齒輪比與大盤的齒數成正比,與飛輪的齒數成反比。以g代表齒輪
: 比,C代表大盤的齒數,F代表被飛輪的齒數,它們之間的關係用公式表示,即:
: g = C/F
: 例:車神上坡的時候大盤為39齒,飛輪為23齒,代入公式即可求出齒輪比為:
: g = C/F = 39/23 ≒ 1.7
: 也就是說當哇嘎嘎踩踏大盤一圈,飛輪轉1.7圈,也就是後輪轉了1.7圈
: 傳動比:
: 齒輪比乘以後輪直徑,即為傳動比。以D代表傳動比,b代表後輪直徑,它們之間關係用公式
: 表示,即:
: D = C/F*b = g*b
: 由此可見,齒輪比確定之後,傳動比是與後圈直徑成正比的。當齒比相同,傳動比越大代表
: 需要更用力踩踏。
: 例:大盤為49齒,飛輪為14齒,兩車後圈直徑分別為27吋(公路車)、26吋(登山車),代
: 入公式即可求出傳動比(計算傳動比時習慣用英制):
: 公路車
: D=C/F×b=49/14×27 = 3.5×27= 94.5
: 登山車
: D=C/F×b=49/14×26 = 3.5×26 = 91
: 由此可知,公路車比較快,不單只是車子的設計問題,也包括了車手的腿力的付出。所
: 以即使我們被車神海放,也不能怪罪我們的愛車,如果車神踩傳動比大的車子都踩贏你
: 那他踩傳動比跟你一樣的車子也是一樣巴掉你。
: 傳動行程
: 每踩踏一圈,車子向前運動的距離則為傳動行程。
: 計算方法是傳動比乘以圓周率。以M代表傳動行程,π代表圓周率,它們之間關係用公式
: 來表示。即:
: M = D*π = C/F*b*π
: 例,車神上坡的時候大盤為39齒,飛輪為23齒,後輪直徑為27吋時,想知道車神踩一圈
: 可以前進多少?
: 首先算出車神的傳動比=39/23*27=45.78
: M = D*π = 45.78*3.1416 =143.8cm
: 也就是,車神上坡時每踩一圈,車子會向前行進約144cm,,也就是1.44公尺。
: 推力
: 車子向前進必須靠力。車手每踩踏一圈能夠帶給車子向前推進的力量,叫作推力。
: 推力與踩踏力、傳動比、曲柄長有關。
: 以Y代表推力,Q代表踩踏力,I代表曲柄長(單位英吋),D代表傳動比,它們之間
: 的關係用公式表示為
: Y = Q*I/D
: 例:假設車神體重65公斤,上坡抽車的時候用全身重量往下踩。已知此時傳動比為
: 45.78,假設曲柄長度為172.5mm,換算成英吋是6.8吋
: 車神每踩一下發出的推力為
: Y=Q*I/D=65*6.8/45.78≒9.65公斤
: 好的,我相信一定有人不想看下去了XD
: 所以有獎徵答一下,請問:
: 當車神以39/23的齒比爬坡的時候,突然阿姆斯壯附體,RPM到達100,那麼如果他可以
: 維持這種迴轉數,每小時可以前進多少公里?
: 賞金...2000批幣
--
不過我看了答案是覺得我的比較對XD
我的算法是...
------------------------------------------------------------------------------
39*23的齒比就是 39/23=1.69565
而700*23c的輪圈圓周長為 2096 mm = 0.002096 km
而時速的算法是
迴轉數rpm*60分鐘*齒比*輪周長
= 100 * 60 * 1.69595 * 0.002096
= 21.328 km/hr
我覺得這樣應該比較好懂:P
不知各位覺得如何? 感謝指教
※ 引述《ohmylife (小弟「o」)》之銘言:
: 當車神以39*23T的齒比往坡上死命的爬,最後得到了東北角M20組的第五名
: 這帶給鄉民什麼啟示?
: 答案是,我們來介紹單車的幾個講傳動的專有名詞吧XD
: 其實這個都是國中物理而已
: 齒輪比
: 一般常常看到有人用39*23這樣的方式來說明當前用的齒輪比,其實這是不對的,這會
: 誤導人以為齒比是相乘的關係。
: 大盤對飛輪的齒數比為齒輪比。如果兩個齒輪的齒數相同,那麼踩踏一周。兩個齒輪和後輪
: 都各旋轉一周。假如大盤的齒數大於飛輪的齒數,那麼每踏蹬一周,飛輪轉的圈數就大於一
: 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齒輪比與大盤的齒數成正比,與飛輪的齒數成反比。以g代表齒輪
: 比,C代表大盤的齒數,F代表被飛輪的齒數,它們之間的關係用公式表示,即:
: g = C/F
: 例:車神上坡的時候大盤為39齒,飛輪為23齒,代入公式即可求出齒輪比為:
: g = C/F = 39/23 ≒ 1.7
: 也就是說當哇嘎嘎踩踏大盤一圈,飛輪轉1.7圈,也就是後輪轉了1.7圈
: 傳動比:
: 齒輪比乘以後輪直徑,即為傳動比。以D代表傳動比,b代表後輪直徑,它們之間關係用公式
: 表示,即:
: D = C/F*b = g*b
: 由此可見,齒輪比確定之後,傳動比是與後圈直徑成正比的。當齒比相同,傳動比越大代表
: 需要更用力踩踏。
: 例:大盤為49齒,飛輪為14齒,兩車後圈直徑分別為27吋(公路車)、26吋(登山車),代
: 入公式即可求出傳動比(計算傳動比時習慣用英制):
: 公路車
: D=C/F×b=49/14×27 = 3.5×27= 94.5
: 登山車
: D=C/F×b=49/14×26 = 3.5×26 = 91
: 由此可知,公路車比較快,不單只是車子的設計問題,也包括了車手的腿力的付出。所
: 以即使我們被車神海放,也不能怪罪我們的愛車,如果車神踩傳動比大的車子都踩贏你
: 那他踩傳動比跟你一樣的車子也是一樣巴掉你。
: 傳動行程
: 每踩踏一圈,車子向前運動的距離則為傳動行程。
: 計算方法是傳動比乘以圓周率。以M代表傳動行程,π代表圓周率,它們之間關係用公式
: 來表示。即:
: M = D*π = C/F*b*π
: 例,車神上坡的時候大盤為39齒,飛輪為23齒,後輪直徑為27吋時,想知道車神踩一圈
: 可以前進多少?
: 首先算出車神的傳動比=39/23*27=45.78
: M = D*π = 45.78*3.1416 =143.8cm
: 也就是,車神上坡時每踩一圈,車子會向前行進約144cm,,也就是1.44公尺。
: 推力
: 車子向前進必須靠力。車手每踩踏一圈能夠帶給車子向前推進的力量,叫作推力。
: 推力與踩踏力、傳動比、曲柄長有關。
: 以Y代表推力,Q代表踩踏力,I代表曲柄長(單位英吋),D代表傳動比,它們之間
: 的關係用公式表示為
: Y = Q*I/D
: 例:假設車神體重65公斤,上坡抽車的時候用全身重量往下踩。已知此時傳動比為
: 45.78,假設曲柄長度為172.5mm,換算成英吋是6.8吋
: 車神每踩一下發出的推力為
: Y=Q*I/D=65*6.8/45.78≒9.65公斤
: 好的,我相信一定有人不想看下去了XD
: 所以有獎徵答一下,請問:
: 當車神以39/23的齒比爬坡的時候,突然阿姆斯壯附體,RPM到達100,那麼如果他可以
: 維持這種迴轉數,每小時可以前進多少公里?
: 賞金...2000批幣
--
All Comments
By Kumar
at 2007-05-24T19:46
at 2007-05-24T19:46
By Necoo
at 2007-05-25T04:00
at 2007-05-25T04:00
By Connor
at 2007-05-30T01:25
at 2007-05-30T01:25
Related Posts
請教一下A-Bike
By Andy
at 2007-05-23T00:35
at 2007-05-23T00:35
無線碼表﹝登山車﹞,哪個廠牌較實用?
By Damian
at 2007-05-23T00:00
at 2007-05-23T00:00
冷門的小徑車-LOUIS GARNEAU MV-5
By Annie
at 2007-05-22T23:43
at 2007-05-22T23:43
氣嘴裂開的補救方式
By Gilbert
at 2007-05-22T23:37
at 2007-05-22T23:37
美術館繞圈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5-22T23:31
at 2007-05-22T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