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ad12 and supersix evo 抉擇 - 單車
By Vanessa
at 2016-08-29T00:26
at 2016-08-29T00:26
Table of Contents
我對於單靠上路騎乘體驗後,對產品(尤其是車架跟輪組)做出優劣評比一向保持著懷疑態
度,所以發文回一下這篇。
※ 引述《f7258 (我愛晶兒)》之銘言:
: ※ 引述《rodin5566 (RobinLee)》之銘言:
: : 想請問各位大大
: : 同為cannondale 車款
: : 鋁車之王Caad 12 跟 碳車supersix evo
: : 該如何抉擇呢?
: : 基本上應該會選擇ultigra變速系統
: : 然後之後會升級輪組 不過還要選輪組
: 個人是cannondale的愛好者
: 試過絕大多數09-16他們家的車款
: 以強度來說...
: supersix hi-mod >caad9 >supersix > caad10 = caad12 >supersix evo
: supersix evo偷輕太多,強度真的犧牲太多
: 至於supersix evo hi-mod沒試過...我想也不會強到哪
首先...我先把你的車架"強度"(strength?)定義成是車架"硬度"(stiffness)
通常Cannondale會在年份、產品級別在性能上出區隔,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車架硬度的
數字差異可能會把重量當作分母做標準化。
透過感官系統,國外網友的經驗就跟你不太一樣
http://goo.gl/VVgQhC
大部分的網友都認為Caad10都比Caad9硬,其他我就不細查了。
我只強調一點,通常感官系統在沒有訓練的情形下,都很不可靠。
更深的問題是,你是怎麼判斷(or 定義)車架的軟硬!? 你判斷車架的軟硬是看BB五通的
變形量嗎? 你如何判定車子又硬又顛不是因為前叉 or 後上叉的關係? 你是上路測試嗎?
上訓練台嗎? 如何施力? 固定輸出300W嗎(迴轉速多少?這樣子的扭力足夠嗎?)? 如果只靠
抽車來判定,這樣子的方式有代表性嗎?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人可以踩出穩定固定300w的功率,然後再跟你說一級車架不同廠牌之間
的五通變形量(mm/N)導致功率損耗(來自五通變形量所儲存的位能)也不過幾瓦而已(你自
己可以用虎克定律算出來)。意思是在沒有治具跟儀器的幫忙下,其實就算我們邊騎邊觀
察五通的變形量其實也很難辨別出一級車架間的差異,這會改變你的想法嗎?
你可以用Sean Kelly 加上 Vitus 979 當作關鍵字去找一找,你就會發現車架硬度
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只是浮雲...
: 除非你是輕量化的狂熱者...
: 舒適性來說:
: caad10 >supersix = supersix evo >supersix hi-mod >caad12 >caad9
: caad9 (made in USA)才是真。鋁車之王
舒適性就比較見人見智了,雖然這也可以某種程度的數據化。
但我覺得實際體驗還是很有價值的資訊,我尊重你的觀察...
我的SuperSix 2008也是 Made in USA,同時也是Cannondale歷史上第一台全碳車架
,
但實際上我車架五通曾經爆掉,自己把五通鋁製套筒(BB sleeve)鋸開用epoxy維修,也看
過五通內
到底是長什麼模樣,有瑕疵的設計或是古老的製程跟材料,並不會因為產地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命運。
: 又顛又硬! 抽車超爽!
: caad10卻完全相反,非常適合拿來跑古典賽路段,有錢應該弄一台裝25~28C的外胎
: 可惜降為made in Taiwan
: 過去是一台幾何、強度、重量完美的結合,而如今...
: 16年以後的cannondale真的對他們太失望...
: 售價下降完全反映在強度上
: 一味著用超輕量卻完全沒考量到強度, 然後打著更舒適的幌子...
: 這樣吃老本真的是太可惜了..
2016年SuperSix HiMod EVO的測試資料(VeloNews)其實還挺ok的,所以我不知道你的
論點是從何而來?
回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重點就是,車架軟硬的重要性其實未必有我們想像中的重要,
我們所感知的軟硬差異可能是車子整體的反應速度,但是從功率損耗的角度來看,
其實車架間的差異極微。
所以Cannondale最近把行銷的重點從硬度、輕量化轉向舒適,我覺得在
檯面上許多車廠各種匪夷所思的"創新"中,還算誠懇啊!
文中有得罪之處,就請包涵了!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72401565.A.FF4.html
※ 編輯: rivet (110.26.206.185), 08/29/2016 00:35:27
※ 編輯: rivet (110.26.206.185), 08/29/2016 00:40:01
度,所以發文回一下這篇。
※ 引述《f7258 (我愛晶兒)》之銘言:
: ※ 引述《rodin5566 (RobinLee)》之銘言:
: : 想請問各位大大
: : 同為cannondale 車款
: : 鋁車之王Caad 12 跟 碳車supersix evo
: : 該如何抉擇呢?
: : 基本上應該會選擇ultigra變速系統
: : 然後之後會升級輪組 不過還要選輪組
: 個人是cannondale的愛好者
: 試過絕大多數09-16他們家的車款
: 以強度來說...
: supersix hi-mod >caad9 >supersix > caad10 = caad12 >supersix evo
: supersix evo偷輕太多,強度真的犧牲太多
: 至於supersix evo hi-mod沒試過...我想也不會強到哪
首先...我先把你的車架"強度"(strength?)定義成是車架"硬度"(stiffness)
通常Cannondale會在年份、產品級別在性能上出區隔,比較需要注意的是車架硬度的
數字差異可能會把重量當作分母做標準化。
透過感官系統,國外網友的經驗就跟你不太一樣
http://goo.gl/VVgQhC
大部分的網友都認為Caad10都比Caad9硬,其他我就不細查了。
我只強調一點,通常感官系統在沒有訓練的情形下,都很不可靠。
更深的問題是,你是怎麼判斷(or 定義)車架的軟硬!? 你判斷車架的軟硬是看BB五通的
變形量嗎? 你如何判定車子又硬又顛不是因為前叉 or 後上叉的關係? 你是上路測試嗎?
上訓練台嗎? 如何施力? 固定輸出300W嗎(迴轉速多少?這樣子的扭力足夠嗎?)? 如果只靠
抽車來判定,這樣子的方式有代表性嗎?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人可以踩出穩定固定300w的功率,然後再跟你說一級車架不同廠牌之間
的五通變形量(mm/N)導致功率損耗(來自五通變形量所儲存的位能)也不過幾瓦而已(你自
己可以用虎克定律算出來)。意思是在沒有治具跟儀器的幫忙下,其實就算我們邊騎邊觀
察五通的變形量其實也很難辨別出一級車架間的差異,這會改變你的想法嗎?
你可以用Sean Kelly 加上 Vitus 979 當作關鍵字去找一找,你就會發現車架硬度
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只是浮雲...
: 除非你是輕量化的狂熱者...
: 舒適性來說:
: caad10 >supersix = supersix evo >supersix hi-mod >caad12 >caad9
: caad9 (made in USA)才是真。鋁車之王
舒適性就比較見人見智了,雖然這也可以某種程度的數據化。
但我覺得實際體驗還是很有價值的資訊,我尊重你的觀察...
我的SuperSix 2008也是 Made in USA,同時也是Cannondale歷史上第一台全碳車架
,
但實際上我車架五通曾經爆掉,自己把五通鋁製套筒(BB sleeve)鋸開用epoxy維修,也看
過五通內
到底是長什麼模樣,有瑕疵的設計或是古老的製程跟材料,並不會因為產地的不同而
有不同的命運。
: 又顛又硬! 抽車超爽!
: caad10卻完全相反,非常適合拿來跑古典賽路段,有錢應該弄一台裝25~28C的外胎
: 可惜降為made in Taiwan
: 過去是一台幾何、強度、重量完美的結合,而如今...
: 16年以後的cannondale真的對他們太失望...
: 售價下降完全反映在強度上
: 一味著用超輕量卻完全沒考量到強度, 然後打著更舒適的幌子...
: 這樣吃老本真的是太可惜了..
2016年SuperSix HiMod EVO的測試資料(VeloNews)其實還挺ok的,所以我不知道你的
論點是從何而來?
回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重點就是,車架軟硬的重要性其實未必有我們想像中的重要,
我們所感知的軟硬差異可能是車子整體的反應速度,但是從功率損耗的角度來看,
其實車架間的差異極微。
所以Cannondale最近把行銷的重點從硬度、輕量化轉向舒適,我覺得在
檯面上許多車廠各種匪夷所思的"創新"中,還算誠懇啊!
文中有得罪之處,就請包涵了!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72401565.A.FF4.html
※ 編輯: rivet (110.26.206.185), 08/29/2016 00:35:27
※ 編輯: rivet (110.26.206.185), 08/29/2016 00:40:01
→ rodin5566 : 推一個08/29 02:47
推 e04e04qqboy : 推08/29 07:23
推 f805201 : ㄊㄨㄟ08/29 07:38
推 doglegbow : 比較同意你的看法,硬度平常人很難感受08/29 08:34
推 carterho : 推08/29 08:38
推 atlaswhz : 推!有非hi-mod的測試資料嗎?我只查到它低於1kg08/29 08:58
推 BaLaNsULa : 這篇實際多了 08/29 09:14
推 HHHHOOOO : 我覺得好車就是符合自己荷包跟需求就是好車,標準08/29 09:19
→ HHHHOOOO : 低嗎XDDDD08/29 09:19
推 chandler0227: 振動不只看剛性,跟阻尼也有關 覺得車子剛性好可能 08/29 09:24
→ chandler0227: 只是很顛造成的感覺 要客觀量化剛性就是上機器測試 08/29 09:25
→ chandler0227: 人測試多憑感覺 變數也都太多了08/29 09:26
推 QBFox : 靠,只能先推了08/29 09:43
推 AddMe0815 : 在沒有儀器的固定數據下,人體試驗機太多太多變數了08/29 10:11
→ AddMe0815 : D08/29 10:11
推 PF30 : 跟小朋友騎速可達800公里感覺機油衰退有異曲同工之08/29 13:33
→ PF30 : 妙08/29 13:33
推 ddar : 很硬剛性好的車,路感會比較顛。但路感很顛的車,不08/29 13:42
→ ddar : 見得剛性就很好。08/29 13:42
推 loserfatotak: 強度和鋼性不同,強度高的東西比較耐用 08/29 15:19
推 PF30 : 強度是指材料受到破壞前能承受的應力,剛性是指材料08/29 15:41
→ PF30 : 的變形能力,在車子上許多人追求的就是剛性,但這東西08/29 15:43
→ PF30 : 太多不見得是好事R08/29 15:43
→ PF30 : 另外我覺得那個「降為made in Taiwan」這個說法有點08/29 15:45
→ PF30 : 鳥,不過就是換產地,焊道沒打磨,一堆人過度追捧美製08/29 15:47
→ PF30 : 那轉到中國製造的要用什麼詞?08/29 15:48
推 LeoWu : (趕緊回頭看一下之前發的CAAD12心得文,深切檢討)08/29 15:52
趕緊補個推… 推 baozi : 「降為台灣製造」,那中國當然是「淪為中國製造」08/29 16:04
→ baozi : 阿(正經 08/29 16:04
※ 編輯: rivet (39.10.233.223), 08/29/2016 17:07:02 推 ondo : 長知識,給推! 08/29 17:25
Tags:
單車
All Comments
By Andy
at 2016-08-31T16:20
at 2016-08-31T16:20
By Dorothy
at 2016-09-05T11:38
at 2016-09-05T11:38
By Erin
at 2016-09-08T00:45
at 2016-09-08T00:45
By Christine
at 2016-09-09T20:19
at 2016-09-09T20:19
By Gilbert
at 2016-09-13T14:51
at 2016-09-13T14:51
By Dorothy
at 2016-09-15T07:02
at 2016-09-15T07:02
By Ida
at 2016-09-19T13:34
at 2016-09-19T13:34
By Emma
at 2016-09-22T01:33
at 2016-09-22T01:33
By Enid
at 2016-09-22T12:49
at 2016-09-22T12:49
By Queena
at 2016-09-23T04:09
at 2016-09-23T04:09
By Queena
at 2016-09-26T20:21
at 2016-09-26T20:21
By Anthony
at 2016-09-30T16:52
at 2016-09-30T16:52
By Caitlin
at 2016-09-30T23:52
at 2016-09-30T23:52
By Puput
at 2016-10-05T21:51
at 2016-10-05T21:51
By Odelette
at 2016-10-08T06:20
at 2016-10-08T06:20
By Charlotte
at 2016-10-09T22:52
at 2016-10-09T22:52
By Emily
at 2016-10-12T07:07
at 2016-10-12T07:07
By Iris
at 2016-10-16T02:19
at 2016-10-16T02:19
By Isabella
at 2016-10-17T21:11
at 2016-10-17T21:11
By Carol
at 2016-10-20T22:16
at 2016-10-20T22:16
By Edith
at 2016-10-22T04:40
at 2016-10-22T04:40
By Edwina
at 2016-10-25T01:40
at 2016-10-25T01:40
By Thomas
at 2016-10-25T02:43
at 2016-10-25T02:43
By Carol
at 2016-10-26T10:39
at 2016-10-26T10:39
By Joseph
at 2016-10-30T13:09
at 2016-10-30T13:09
Related Posts
2016塔塔車自行車賽
By Hedda
at 2016-08-28T23:47
at 2016-08-28T23:47
Cat eye VELO 無線碼表
By Kama
at 2016-08-28T20:57
at 2016-08-28T20:57
壁掛架
By Vanessa
at 2016-08-28T19:23
at 2016-08-28T19:23
水里到塔塔加
By Ula
at 2016-08-28T18:26
at 2016-08-28T18:26
帶車去日本騎的一點小心得
By Mason
at 2016-08-28T18:03
at 2016-08-28T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