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MW S1000RR/ S1000XR回歸! - 機車
By Ula
at 2021-04-30T10:41
at 2021-04-30T10:41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連結:https://pse.is/3em627
原文內容:
一直以來BMW Motorrad S1000RR的性能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受歡迎的程度連帶S系列
家族的街車款S1000R、多功能車S1000XR等都有著不少擁護者,然而過去幾年因著市場規
劃考量與檢驗負擔,總代理汎德僅提供了街車車型而中止了仿賽、Adv車款的販售,因此
在進入第二世代之後的車型對消費者而言可說是無比渴求,好在,2021年汎德終於再次將
兩大巨頭導入,至此BMW Motorrad S系列家族三兄弟全員到齊。
改頭再換面
第二世代車型對於BMW S系列來說算是得來不易,自從2009年BMW為了挑戰World SBK賽場
、精心打造出一款性能極度強悍的仿賽車型後,2014年又以此衍生出了街車車型的S1000R
、並於隔年推出Adventure的S1000XR,但最原始的RR在中途並未提出重大規格變化,而是
要等到屆滿10年的2018 EICMA米蘭車展,現行雙鷹眼式樣才取代了原有的方圓不對稱世代
;隨著老大哥的改款,19年米蘭車展中XR提出全新式樣( 延伸閱讀:【米蘭車展】
BMW展現多功能跑格戰略!S 1000 XR詮釋騎乘新風範)、20年年末街車車型跟進,至此S
系列的第二世代蛻變完成。
可別說現行樣貌太過平凡,雙鷹眼是時代潮流且相當耐看、這咱們不多贅述,但不論是中
央的線條切分、燈殼兩側微妙的切縫走向或是整流罩本身的曲度應用,實際上S1000RR正
是為了在這個空氣力學設計當道的年代打出突破口,不得不選擇表現更加有競爭力的設計
;而連帶著在S1000XR之中,同樣的頭燈結構與進氣口設置,在加入鳥嘴元素與高位風鏡
之後,縱使品牌底下仍有R1250GS Adv頂著多功能車的招牌,但也不得不承認S1000XR在面
對戰略化考量下所做出的Adv設計是相當有感且耐看的。
結構再強化
進入側邊已是徹底分歧,S1000RR追求極致賽道表現而選擇經典環抱式鋁合金車架,在兼
具重量優勢的同時亦能提供絕佳剛性,此外不論是副車台、搖臂乃至於本體的騎士三角、
輪圈等,都依循著同樣需求,要輕、要夠強悍同時也要為競技而生,儘管現行性能最頂規
的版本—M1000RR因法規而無法導入(M款前懸幾何、座艙與軸距設定皆與S款相異),但
在納入M Package等相關性能套件之後,S1000RR仍擁有著絕對無法忽視的超常戰力。
個性迥異的S1000XR少了賽道追秒求勝的壓力、更多卻是來自未知路面的挑戰,也因此在
車架設計上採用了Stressed Member理念,將引擎本體納入主車台設計的一部分並藉此提
升主體剛性與側向的抗扭剛性,而包含更長行程的懸吊設置、後搖臂鎖固與作動幾何,乃
至於油箱本體造型、座艙與把手都要對應著或坐或立的騎姿而生,真要說RR與XR還有什麼
共通處?那應該是尾燈設計的邏輯相同吧......。
更暴力的台灣特有種
提及S1000RR又怎能不談論動力性能?公升級直列四缸水冷引擎搭配ShiftCam可變汽門揚
程,在海外的版本原為999 c.c.,但來到台灣後考量到法規檢驗等相關需求,總代理汎德
做出了些許調整而在數據方面來到了1,001 c.c.的全球特規,但不論是最大馬力207ps(
152kW)/13,500rpm或者最大扭力11.52kgm/11,000rpm的輸出表現都並未有折扣甚至略高
一籌,此外,本身所帶有的6軸IMU元件作基底,從而發展出一切強悍的電控配備,再加入
M Package、Race Package與Dynamic Package等套件之後,原標配Rain、Road、Dynamic
與Race等4個動力模式,搭配Dynamic Damping Control主動式電子動態阻尼調整、
Dynamic Traction Control動態循跡、Dynamic Brake Control與ABS Pro,HSC Pro、
Launch Control、Gear Shift Assist Pro電子快排等林林總總的輔助系統,都讓這
S1000RR在賽道內的統治實力依舊頂尖且易於駕馭。
以為只有仿賽車型是台灣特規嗎?S1000XR更是!在現行海外版本中,所應用的是一具
999 c.c.不含ShiftCam的直四引擎,但同樣是為了法規檢驗以及市場需求考量,總代理汎
德所導入的則是搭載與S1000RR完全相同、帶有可變汽門揚程的1,001 c.c.直四引擎,而
透過內部設定的變更讓輸出與海外版本一致而來到最大馬力165ps(121kW)/11,000rpm、
最大扭力11.63kgm(114Nm)/9,250rpm,較低轉速域且更加寬廣的動力峰值,搭配4、5、
6檔更疏的齒比配置,能夠更好對應一般道路騎乘與越野Adv的需求,此外在加入MSR引擎
煞車控制之後,配合4動力模式與電子快排、ABS Pro、HSC、Wheelie Control防浮舉等電
控系統,不論是各種騎乘環境都能保有絕佳性能以及操控樂趣。
S1000RR與S1000XR的到來可以說是完備了BMW Motorrad在台灣汎德體系下S系譜的拼圖,
強大的性能伴隨極致的操控樂趣,不論是仿賽、街車還是Adv都能夠完美滿足,而姑且不
論S1000XR,汎德雖然提供了標準版與豪華版兩個車型,但層峰之頂的M1000RR仍舊無法打
破台灣陳舊法規之桎梏、導入儼然無望,看著那精美的空力造型,原廠已輕到誇張的碳纖
維輪圈與性能至上的Akrapovic賽道用排氣管,咱們也只能說服自己S1000RR豪華版已然對
手難尋,如今兩車型再次重返市場又豈能不開心?
2021 BMW Motorrad S 系列建議售價如下:
S1000XR,NTD 1,099,000起。
S1000RR 標準版,NTD 1,269,000起。
S1000RR 豪華版,NTD 1,489,000起
心得:這種經典配色就是帥啊!海外的版本999c.c.,只有台灣來到1001c.c.成為真正的公升
級,真的是名副其實台灣限定版...
--
原文內容:
一直以來BMW Motorrad S1000RR的性能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受歡迎的程度連帶S系列
家族的街車款S1000R、多功能車S1000XR等都有著不少擁護者,然而過去幾年因著市場規
劃考量與檢驗負擔,總代理汎德僅提供了街車車型而中止了仿賽、Adv車款的販售,因此
在進入第二世代之後的車型對消費者而言可說是無比渴求,好在,2021年汎德終於再次將
兩大巨頭導入,至此BMW Motorrad S系列家族三兄弟全員到齊。
改頭再換面
第二世代車型對於BMW S系列來說算是得來不易,自從2009年BMW為了挑戰World SBK賽場
、精心打造出一款性能極度強悍的仿賽車型後,2014年又以此衍生出了街車車型的S1000R
、並於隔年推出Adventure的S1000XR,但最原始的RR在中途並未提出重大規格變化,而是
要等到屆滿10年的2018 EICMA米蘭車展,現行雙鷹眼式樣才取代了原有的方圓不對稱世代
;隨著老大哥的改款,19年米蘭車展中XR提出全新式樣( 延伸閱讀:【米蘭車展】
BMW展現多功能跑格戰略!S 1000 XR詮釋騎乘新風範)、20年年末街車車型跟進,至此S
系列的第二世代蛻變完成。
可別說現行樣貌太過平凡,雙鷹眼是時代潮流且相當耐看、這咱們不多贅述,但不論是中
央的線條切分、燈殼兩側微妙的切縫走向或是整流罩本身的曲度應用,實際上S1000RR正
是為了在這個空氣力學設計當道的年代打出突破口,不得不選擇表現更加有競爭力的設計
;而連帶著在S1000XR之中,同樣的頭燈結構與進氣口設置,在加入鳥嘴元素與高位風鏡
之後,縱使品牌底下仍有R1250GS Adv頂著多功能車的招牌,但也不得不承認S1000XR在面
對戰略化考量下所做出的Adv設計是相當有感且耐看的。
結構再強化
進入側邊已是徹底分歧,S1000RR追求極致賽道表現而選擇經典環抱式鋁合金車架,在兼
具重量優勢的同時亦能提供絕佳剛性,此外不論是副車台、搖臂乃至於本體的騎士三角、
輪圈等,都依循著同樣需求,要輕、要夠強悍同時也要為競技而生,儘管現行性能最頂規
的版本—M1000RR因法規而無法導入(M款前懸幾何、座艙與軸距設定皆與S款相異),但
在納入M Package等相關性能套件之後,S1000RR仍擁有著絕對無法忽視的超常戰力。
個性迥異的S1000XR少了賽道追秒求勝的壓力、更多卻是來自未知路面的挑戰,也因此在
車架設計上採用了Stressed Member理念,將引擎本體納入主車台設計的一部分並藉此提
升主體剛性與側向的抗扭剛性,而包含更長行程的懸吊設置、後搖臂鎖固與作動幾何,乃
至於油箱本體造型、座艙與把手都要對應著或坐或立的騎姿而生,真要說RR與XR還有什麼
共通處?那應該是尾燈設計的邏輯相同吧......。
更暴力的台灣特有種
提及S1000RR又怎能不談論動力性能?公升級直列四缸水冷引擎搭配ShiftCam可變汽門揚
程,在海外的版本原為999 c.c.,但來到台灣後考量到法規檢驗等相關需求,總代理汎德
做出了些許調整而在數據方面來到了1,001 c.c.的全球特規,但不論是最大馬力207ps(
152kW)/13,500rpm或者最大扭力11.52kgm/11,000rpm的輸出表現都並未有折扣甚至略高
一籌,此外,本身所帶有的6軸IMU元件作基底,從而發展出一切強悍的電控配備,再加入
M Package、Race Package與Dynamic Package等套件之後,原標配Rain、Road、Dynamic
與Race等4個動力模式,搭配Dynamic Damping Control主動式電子動態阻尼調整、
Dynamic Traction Control動態循跡、Dynamic Brake Control與ABS Pro,HSC Pro、
Launch Control、Gear Shift Assist Pro電子快排等林林總總的輔助系統,都讓這
S1000RR在賽道內的統治實力依舊頂尖且易於駕馭。
以為只有仿賽車型是台灣特規嗎?S1000XR更是!在現行海外版本中,所應用的是一具
999 c.c.不含ShiftCam的直四引擎,但同樣是為了法規檢驗以及市場需求考量,總代理汎
德所導入的則是搭載與S1000RR完全相同、帶有可變汽門揚程的1,001 c.c.直四引擎,而
透過內部設定的變更讓輸出與海外版本一致而來到最大馬力165ps(121kW)/11,000rpm、
最大扭力11.63kgm(114Nm)/9,250rpm,較低轉速域且更加寬廣的動力峰值,搭配4、5、
6檔更疏的齒比配置,能夠更好對應一般道路騎乘與越野Adv的需求,此外在加入MSR引擎
煞車控制之後,配合4動力模式與電子快排、ABS Pro、HSC、Wheelie Control防浮舉等電
控系統,不論是各種騎乘環境都能保有絕佳性能以及操控樂趣。
S1000RR與S1000XR的到來可以說是完備了BMW Motorrad在台灣汎德體系下S系譜的拼圖,
強大的性能伴隨極致的操控樂趣,不論是仿賽、街車還是Adv都能夠完美滿足,而姑且不
論S1000XR,汎德雖然提供了標準版與豪華版兩個車型,但層峰之頂的M1000RR仍舊無法打
破台灣陳舊法規之桎梏、導入儼然無望,看著那精美的空力造型,原廠已輕到誇張的碳纖
維輪圈與性能至上的Akrapovic賽道用排氣管,咱們也只能說服自己S1000RR豪華版已然對
手難尋,如今兩車型再次重返市場又豈能不開心?
2021 BMW Motorrad S 系列建議售價如下:
S1000XR,NTD 1,099,000起。
S1000RR 標準版,NTD 1,269,000起。
S1000RR 豪華版,NTD 1,489,000起
心得:這種經典配色就是帥啊!海外的版本999c.c.,只有台灣來到1001c.c.成為真正的公升
級,真的是名副其實台灣限定版...
--
Tags:
機車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21-05-04T13:51
at 2021-05-04T13:51
By Kyle
at 2021-05-05T16:46
at 2021-05-05T16:46
By Dinah
at 2021-05-09T08:52
at 2021-05-09T08:52
By Caitlin
at 2021-05-11T03:52
at 2021-05-11T03:52
By Hazel
at 2021-05-14T21:27
at 2021-05-14T21:27
By Candice
at 2021-05-16T09:46
at 2021-05-16T09:46
By Ina
at 2021-05-17T21:39
at 2021-05-17T21:39
By Yedda
at 2021-05-18T17:02
at 2021-05-18T17:0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5-23T00:44
at 2021-05-23T00:44
By Hedy
at 2021-05-24T15:14
at 2021-05-24T15:14
By Damian
at 2021-05-28T06:40
at 2021-05-28T06:40
By Queena
at 2021-05-28T23:19
at 2021-05-28T23:19
By Lauren
at 2021-06-01T07:47
at 2021-06-01T07:47
By Ida
at 2021-06-05T19:23
at 2021-06-05T19:23
Related Posts
台南推薦的機車材料行?
By Jacob
at 2021-04-29T23:38
at 2021-04-29T23:38
Force/Smax改版會端什麼新配備?
By Anonymous
at 2021-04-29T22:33
at 2021-04-29T22:33
車禍求償問題請益
By Doris
at 2021-04-29T22:03
at 2021-04-29T22:03
現在儀表板都較通風/易進水氣嗎?woo100
By Isabella
at 2021-04-29T20:47
at 2021-04-29T20:47
坐起來脊椎打直,舒服的機車
By Necoo
at 2021-04-29T20:06
at 2021-04-29T20:06